1 拼音
yì xī
2 英文參考
Yìxǐ BL45[中國針灸學詞典]
yìxī[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45[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L45[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噫嘻 | ||
漢語拼音 | Yixi | ||
羅馬拼音 | Yihsi | ||
美國英譯名 | Happy Giggling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BL45 | |
日本 | 45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V40 | |
富耶氏 | |||
德國 | B40 | ||
英國 | B40 | ||
美國 | BI45 |
噫嘻為經穴名[1](Yìxī[2]BL45),又作譩譆。出《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別名五胠俞[3]。屬足太陽膀胱經[1]。令病人發噫嘻之聲,此穴位局部能動應手指,故名噫嘻[1]。噫嘻穴主治心胸背腹疾患:如胸痛引背,少腹脹滿,肩胛內廉痛,腰脅痛,癲狂,癇證,癡呆,不眠,虛勞煩熱,熱病汗不出,咳嗽,氣喘,嘔吐,目痛,目眩,瘧疾,肩背痛,熱病,胸痛,現代又多用噫嘻穴治療心包炎,支氣管哮喘,肋間神經痛,腋神經痛,感冒,心包炎,哮喘,腰背肌痙攣,膈肌痙攣等。
4 噫嘻的別名
五胠穴(《黃帝內經素問·刺瘧》),噫嘻。
5 出處
6 穴名解
令病人發噫嘻之聲,此穴位局部能動應手指,故名噫嘻[1]。
譩,通“噫”,傷痛聲。《集韻》:“噫,傷也,又痛聲。”譆,通“嘻”,悲恨聲。《說文》:“譆,痛也。”注:“痛而呼之言也。”噫嘻,哀痛聲,即噫嘻。《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大風汗出,灸。在背下俠脊旁三寸所,壓之令病人呼,應手。”王冰注:“以手壓之,令病人呼噫嘻之聲,則指動矣……因取為名爾。”《針灸甲乙經》:“以手痛按之,病人言噫嘻是穴。”按壓取穴時,病人常有畏痛噫嘻之聲,因而得名。[4]
7 所屬部位
背部[5]
8 噫嘻穴的定位
噫嘻穴位于脊柱區,第六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3寸,俯伏坐或俯臥取穴[1]。
噫嘻穴位于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針灸甲乙經》);一說“除脊各三寸取穴(《針灸資生經》)[3]。
噫嘻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中的位置
噫嘻穴在背部的位置
噫嘻穴在背部的位置
噫嘻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9 噫嘻穴的取法
噫嘻穴位于脊柱區,第六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3寸,俯伏坐或俯臥取穴[1]。
俯臥位,平第六胸椎棘突下,靈臺(督脈)旁開3寸,當肩胛骨脊柱緣處取穴。
俯臥位,第6胸椎棘突下與肩胛骨內側緣之垂線交點處取穴[6]。
10 噫嘻穴穴位解剖
噫嘻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菱形肌、第六肋間隙。有肋間動、靜脈后支。分布著第五、六胸神經后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皮膚由第五、六、七胸神經后支的內側支重疊分布。(參看督俞等穴)
10.1 層次解剖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第6、第7胸神經后支外側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動、靜脈分布;深層有肩胛背神經和第6、第7胸神經后支的肌支及肩胛背動脈分支分布[7]。
布有第五、六胸神經后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并有肋間動、靜脈后支通過[3]。
11 噫嘻穴的功效與作用
噫嘻穴有宣肺解表、和胃降逆之功。治大熱、汗不出、勞損、不得臥、溫瘧久不愈及胸腹悶脹、肩背脅肋痛、鼻黃等癥。[4]
12 噫嘻穴主治病證
噫嘻穴主治心胸背腹疾患:如胸痛引背,少腹脹滿,肩胛內廉痛,腰脅痛,癲狂,癇證,癡呆,不眠,虛勞煩熱,熱病汗不出,咳嗽,氣喘,嘔吐,目痛,目眩,瘧疾,肩背痛,熱病,胸痛,現代又多用噫嘻穴治療心包炎,支氣管哮喘,肋間神經痛,腋神經痛,感冒,心包炎,哮喘,腰背肌痙攣,膈肌痙攣等。
噫嘻穴主治心胸背腹疾患:如胸痛引背、少腹脹滿、肩胛內廉痛、腰脅痛、癲狂、癇證、癡呆、不眠、虛勞煩熱、熱病汗不出、咳嗽、氣喘、嘔吐、目痛、目眩、瘧疾等[1]。
噫嘻穴主治咳嗽、氣喘、肩背痛、瘧疾、熱病[7]。
噫嘻穴主治咳嗽,氣喘;肩背痛;瘧疾,熱病[6]。
噫嘻穴主治咳嗽,氣喘,胸痛,瘧疾、肩背痛等[3]。
現代又多用噫嘻穴治療心包炎、支氣管哮喘、肋間神經痛等[1]。
2. 其它:感冒,心包炎,哮喘,瘧疾,腰背肌痙攣,膈肌痙攣。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14 噫嘻穴的配伍
噫嘻配定喘,膻中,有理氣寬胸,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
15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喘逆、鼽衄、肩胛內廉痛、不可俯仰、胗季脅引少腹而痛脹,噫嘻主之。小兒食晦頭痛,噫嘻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肩背痛目眩。
16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57.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53.
- ^ [4] 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5]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0.
-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51.
- ^ [7]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83-84.
古籍中的噫嘻
- 《針灸逢源》:[卷二素問經文]素問骨空論
余則瀉。(邪氣有余)大風頸項痛刺風府。大風汗出灸噫嘻。在俠脊旁三寸所厭之。令病者呼噫嘻。噫嘻應手。從...
- 《素問識》:[卷七]骨空論篇第六十
意。意之所在。神亦隨之。簡按此說可謂鑿矣。。又作噫嘻。詩周頌。噫嘻成王。毛傳。噫。嘆也。嘻。和也。鄭...
- 《針灸集成》:[卷三]足太陽膀胱經左右凡一百二十六穴
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針入五分可灸五壯(銅人)噫嘻二穴在肩膊內廉第六椎下兩旁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以手...
- 《針灸甲乙經》:[卷十]陽受病發風第二(下)
滿,神庭主之;如顏青者,上星主之。取上星者,先取噫嘻,后取天牖、風池;頭痛顏青者,囟會主之。風眩引頷...
- 《針灸甲乙經》:[卷三諸穴]背自第二椎兩傍俠脊各三寸行至二
各三寸陷者中,足太陽脈氣所發,刺入三分,灸五壯。噫嘻,在肩內廉,俠第六椎下,兩傍各三寸,以手痛按之,...
- 更多古籍中的噫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