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HLA定型 (最后修訂于2013/2/28 23:50:22)[共430字]
摘要:
HLA即人類白細胞抗原(Human leucocyteantigen),是人類的組織相容性系統。
這是一組廣泛分布于人體有核細胞表面的抗原,受控于人類第6號染色體短臂。
HLA基因位點至少有五個,即HLA-A、B、C、D和DR位點。近年又確定了DP和DQ兩個位點。HLA有高度多態性,每個位點至少有兩個以上的等位基因。因此,在人群中可以查出一系列由一個位點決定的抗原特異性。
因此,臨床上器官移植,除同卵雙生外,供者與受者除應ABO血型相配外,還需進行嚴格的HLA定型,以選擇HLA相同或近似的個體。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ABO血型微板法正定誤判2例分析
自動樣品處理機及檢測系統在全國各級血站得到廣泛應用,根據血站的工作特點,采用微板法自動加樣掃描系統完成ABO正反定型鑒定,比其他方法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本室自2001年使用全自動血液檢測系統以來一直采用微板法ABO正反定型鑒定,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正反定型不符誤判現象,現把本月正定誤判2例分析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儀器 AT-Plus/2全自動樣品處理機(HAMILTON公司
- 第三節 臟器移植
失孤立腎或雙明等少見疾病。淀粉樣變性、結節性動脈周圍炎和彌濕性血管炎等禁忌作腎移植。一般要求年齡在55歲以下。活動性感染、心肺肝等重要器官明顯損害和全身情況不能忍受移植術者也屬禁忌。 腎移植手術已定型,移植腎放在髂窩,腎動脈與髂內動脈端端吻合,腎靜脈與髓外靜脈端側吻合。輸尿管經過一段膀胱粘膜下隧道與膀胱吻合,以防止尿液回流。 (二)肝移植 肝移植的適應證在兒童多為先天性膽道閉鎖、某些先天性肝代
- 不穩定型心絞痛可溶性白介素-2受體改變的研究
介素-2受體(sIL-2R),探討T淋巴細胞是否參與了與不穩定型心絞痛相關的炎癥反應。 1 材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不穩定型心絞痛包括新發生的心絞痛、惡化的勞累性心絞痛和休息時心絞痛,穩定型心絞痛則具有典型勞累性心絞痛病史和心電圖運動試驗陽性至少兩年,而無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穩定型心絞痛病史。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19例,男15例,女4例,年齡44~67歲(52.4±13.1歲)。穩定型心絞痛
- 老年不穩定型粗隆間骨折的內固定選擇及術后并發癥
因。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1996年4月~2005年11月我院共收治60歲以上老年粗隆間骨折患者98例。行手術內固定治療79例,51例獲得隨訪,骨折類型參照Evans-Jenson分類法分為穩定型(Ⅰ、Ⅱ型)和不穩定型(Ⅲ、Ⅳ、Ⅴ型)。51例中穩定型19例,不穩定型32例。不穩定型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60~82歲,平均69.5歲;左側18例,右側14例;致傷原因均為摔傷,而非病理性骨折
- 抗凝治療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治療中的作用
用于不穩定型心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一般使用5~7天,不主張超過14天。 23水蛭素水蛭素為直接抗凝藥,它可和凝血酶結合成不可逆的復合物,從而特異性地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多個大型臨床試驗比較了水蛭素和普通肝素對不穩定型心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影響,發現水蛭素雖可使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復合終點輕度、短期下降,但輕度出血的危險性增加。一些新型水蛭素對不穩定型心絞
- 對學校副食店定型包裝食品的衛生現狀調查
【摘要】本文通過對綿陽城區學校副食店經營的定型包裝食品的衛生現狀調查,發現定型包裝食品在城區學校內存在的問題,為學校食品衛生管理提供合理建議以及要采取的相應對策與措施。 目前食品安全受到越來越廣泛地重視,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的繁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定型包裝食品逐漸被人們認可,走進千家萬戶,也進入了學校。為了解我市城區學校副食店經營的定型包裝食品的衛生現狀,筆者于2004年4~10月對城區35
- 參麥注射液對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藥效學研究
連用15天。兩組其他常規、基礎治療藥物相同。1.3主要觀察指標(1)不穩定型心絞痛、血壓、心率及其他體征;(2)心電圖改善情況;(3)血液流變學指標、肝腎功能、血糖、血脂及其他檢驗指標。1.4療效判定以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80%以上,靜息心電圖恢復正常為顯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80%,靜息心電圖較治療前好轉為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以下,靜息心電圖ST無改善者為無效。所有數據經生物統
- 北方漢族人群HLA-A2亞型分布及p53的合成肽體外誘導CTL反應
A207限制的CTL反應,其它兩肽則未誘導成功,說明不同亞型Ⅰ類分子上個別氨基酸差異足以影響其提呈抗原肽的能力。考慮到北京人群A2亞型分布的廣泛性,在選擇使用腫瘤肽疫苗時,應首先進行HLA亞型的基因定型,以指導選擇更有效的合成肽疫苗。特別要選擇能夠同時被A201和A207亞型分子所提呈的肽疫苗以增加適用范圍。同時也提示在發展和應用腫瘤疫苗時,要盡可能選用自身系統。 志謝:本工作承蒙JudyWel
- 辛伐他汀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中的影響
性作用,能夠降低CRP水平。ACS患者住院期間開始服用他汀類藥物與從未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相比,死亡的危險性降低了62%,一級復合終點減少了13%[3]。研究顯示他汀類藥物可非膽固醇依賴性地上調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達和NO的合成,內皮源性的NO除了其擴血管效應外,還可抑制炎癥反應[4]。多項臨床試驗已證實(PAIS、PPT等)ACS早期應用他汀類藥物即可全面調降血脂[5],尚可明顯
- 波立維聯合阿司匹林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
察12個月,主要終點為綜合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波立維組9.52%,安慰劑組13.10%。波立維組發生出血的患者略多于安慰劑組(2.7%vs2.4%),但未出現危及生命的出血。結論新型抗血小板藥物波立維和阿司匹林聯合應用可明顯地改善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癥狀及預后,優于單獨應用阿司匹林的效果,安全,有效,無嚴重不良反應。 【關鍵詞】波立維;阿司匹林;不穩定型心絞痛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
- 他汀類藥物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QT離散度的影響
組病人3個月后復查心電圖并測定QT間期,計算QTd。正常組30例檢查未發現任何心臟疾病,不分性別和年齡,一次性測定QTd。按高嵐測量方法[2]于QT間期選擇QRS波起點和T波終點明顯導聯。T波終點判定:(1)T波與等電位線交點。(2)T波與U波之間切跡。(3)T波下降支切線與等電位線交點。若QRS波增寬測JT間期。JT間期選S波明顯的S波與ST交點(J點)即ST開始至T波的終點。兩者各選三個導聯
- 口服華法林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36例療效觀察
組在停用肝素前2天,口服華法林2~8mg/d,療程6~12個月。治療組用藥期間監測凝血酶原時間,使其延長至正常值的1.5~2倍,病情穩定后每4周復查凝血酶原時間,并常規行心電圖檢查。 1.3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兩周后習絞痛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心電圖ST段基本恢復正常。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以上,ST段壓低較前減輕。無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或較前加劇,ST段壓低無減輕,或較前加劇
- 不穩定型心絞痛39例臨床分析
鈉注射液治療加常規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心電圖、凝血、生化指標,結果治療組緩解心絞痛癥狀和心電圖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曲美他嗪聯合丹參酮IIA磺酸鈉注射液對不定型心絞痛有較好的療效,值得推廣應用。【關鍵詞】曲美他嗪;丹參酮IIA磺酸鈉;不穩定型心絞痛。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指介于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組臨床心絞痛綜合征,是臨床最常見的急性冠脈綜合征
- 丹紅注射液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觀察
心電圖(P<0.05),治療組降低血脂、血液流變學指標下降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丹紅注射液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是安全和有效的,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微循環指標改善是安全肯定的。【關鍵詞】丹紅注射液;心絞痛,不穩定型;微循環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或阻塞,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其中不穩定型心絞痛(UA)是臨床常見的急性冠狀動
- 微柱凝膠法ABO血型定型中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探討
【關鍵詞】微柱凝膠法ABO血型正反定型血型鑒定是輸血科日常工作,血型的正確鑒定是輸血安全的重要保證。現在筆者使用微柱凝膠法來檢測血型。它是近年來新發展的一項免疫學檢測技術。它和試管法相比具有減少標記,操作簡單,易觀察,易保存,血型正反定型在一卡上,易對照觀察等優點[1]。我們用此法在2007年檢測血型17812例,遇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16例,現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探討。1材料與方法1.1試
- 通心絡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研究
UAP. [Keywords]Tongxinluo;lowmolecularheparin;unstableanginapectoris 不穩定型心絞痛(UAP)主要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內存在不穩定型粥樣斑塊,由促發原因造成血管內斑塊纖維帽破裂、出血、血小板激活聚集、血栓形成,冠狀動脈痙攣,導致不穩定型心絞痛,易發生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等),需積極防治[1]。本院心內科臨床應用通心
- 低分子量肝素鈣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觀察
肝素鈣(廣東天普生物化學制藥有限公司生產)2500IU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1周后每日1次至半個月。經上述治療半月內,仍有發作性胸痛反復發作,最終疼痛時間延長20min,含服硝酸甘油不緩解,心電圖定位性ST段抬高1mv,壞死性Q波形成或ST段壓低和(或)T波倒置,特異性心肌酶譜升高;二維及多普勒超聲心動圖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即可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1.3統計學方法記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
- HLAⅡ類基因PCR-SSP分型技術在骨髓移植配型中的應用
清學表型更準確。骨髓移植供受者之間HLA抗原1個氨基酸的差異即可能引起急性排斥反應[6]。HLA配型已成為控制移植物存活率尤其是長期存活率的最顯基因之一。 傳統的血清學HLAⅡ類分型方法國高質量的定型血清來源困難,存在交叉反應,對抗原特異性確定有出入。而且血清學表型的判定還受分離B淋巴細胞的純度與活力、補體質量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比較高的分型錯誤率[7]。并且,血型學分型需新鮮血樣至少10ml以上
- 地爾硫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研究
作次數、程度及發作間隔時間;(2)心電圖ST-T改變;(3)血常規、血小板(PLT)、出血時間(BT)、凝血時間(C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4)觀察臨床癥狀和不良反應。 1.4療效判定標準 1.4.1心絞痛療效評定標準顯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2/3或以上,或發作時間縮短,不用或用硝酸甘油易于緩解;無效:癥狀無改善。 1.4.2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顯效:
- 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
均依據病情同時給予抗血小板制劑(腸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硝酸酯類制劑、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ACEI和他汀類制劑常規治療,治療前做心電圖,治療的第1周每天做心電圖。1.2.2療效判定標準勞力型心絞痛分級[1]改善≥2級,心電圖恢復正常或缺血性ST段下移明顯減少者為顯效;改善1級,心電圖ST段下移減輕者為好轉。自發型心絞痛原生活習慣下心絞痛完全控制,心電圖改變同上者為顯效;心絞痛
- 臨海市2004年12類食品監測結果分析
并對12類食品合格情況進行分析。 2結果 2.1各類食品監測結果(詳見表1),12類食品共抽檢225份,合格155份,總體合格率68.89%。 表12004年12類食品監測結果(略) *為非定型包裝食品。 2.212類食品中有8類存在著不合格產品,理化和微生物指標不合格各有4類,而非定型包裝食品的(肉制品、豆制品)不合格指標均為微生物。 2.3定型包裝食品共抽檢136份,合格128份,
- 低分子肝素鈣、普伐他汀聯合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分析
齡(58.2±10)歲。患者病種分型:初發勞累型心絞痛19例,惡化勞累型心絞痛15例,靜息型心絞痛9例,梗塞后心絞痛7例。50例不穩定型心絞痛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25例,觀察組2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并發癥、心絞痛類型及心絞痛發作次數等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1.2診斷標準疾病診斷依據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學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制定《不穩定型及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1]。1
- PCR-SSP法基因定型解決臨床配血中血型問題*
【摘要】目的利用ABO基因定型技術解決臨床疑難血型定型1例。方法運用血型血清學方法、PCR-SSP(SequenceSpecificPrimer,SSP)基因定型法對比進行1例正反定型不符標本的檢測。結果血清學方法不能正確定型。PCR-SSP法基因定型結果是該患者為O1O1V基因型。結論血型基因定型技術較血型血清學方法更準確、可靠,是血型血清學技術的極好補充。【關鍵詞】PCR-SSP;血型血清學;
- 不穩定型心絞痛行冠狀動脈內介入治療30例療效分析
。2例患者分別于術后3個月、6個月出現心絞痛復發,疑為支架內再狹窄或非靶血管狹窄,因患者拒絕行冠脈造影明確,經內科藥物治療病情好轉。無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病例。3討論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病理基礎是不穩定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其特征為:(1)輕至中度血管狹窄,狹窄程度30%~70%;(2)內膜損傷或斑塊破裂,激活血小板凝集,促使腔內血栓形成不完全堵塞血管;(3)內膜損傷或斑塊破裂誘發血管痙攣;(4)脂質
- 加減補陽還五湯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觀察
血性ST段下移減少>0.1mV或心絞痛改善1級,ST段恢復正常為顯效;心絞痛改善1級,缺血性ST段下移減少>0.05~0.1mV為好轉;自發性心絞痛完全控制,不達上述標準為無效。2.2中醫癥狀療效判定參照《中藥新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癥狀療效率=[(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控制: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0%;
- 替羅非班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
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肝腎功能及凝血功能,在日立7060/911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完成。同時送檢血尿常規。1.3療效判定標準用藥48h后心絞痛不再發作為有效。1.4安全性觀察指標通過觀察兩組患者48h內、30天內嚴重出血的發生情況來評價替羅非班的安全性。按TIMI標準嚴重出血的定義:(1)顱內出血;(2)消化道出血(
- 血漿內皮素、血尿酸水平在不穩定型心絞痛中的臨床意義
脈粥樣斑塊破裂及血栓形成是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直接原因。不穩定型心絞痛時由于心肌缺血、缺氧、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平滑肌細胞增生,導致一系列的炎性反應,炎癥是促成粥樣斑塊、血栓形成過程的重要環節,是促使穩定型心絞痛向不穩定型心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轉化的重要因素。ET是首先從豬血管內皮細胞分離純化而來的,是迄今為止已知最強的收縮血管物質,是動脈粥樣硬化病理過程中的重要物質。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部位,ET受體
- 阿司匹林單用與聯用前列腺素E1對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治療作用的比較
V,每次持續時間在1min以上,2次間隔時間在1min以上,記錄治療前后ST段壓低發生的次數、24hST段壓低的總時間、24h內因心絞痛發作含化硝酸甘油片劑(每片0.5mg)的片數。 1.4療效判定標準參照1979年修訂的心絞痛療效評定標準,顯效:心絞痛基本消失或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較用藥前減少80%,靜息心電圖原有缺血性ST段恢復0.10mV或ST段恢復正常;有效:心絞痛發作程度和次數減少50
- 脂必泰膠囊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
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及肌酸肌酶(CK)和肌紅蛋白(MB),在日立7060/911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完成。同時送檢血尿常規。入組第60天時來院復查肝功能和肌酸肌酶(CK)及肌紅蛋白(MB)。1.3療效判定標準用藥48h內心絞痛不再發作為有效。1.4不良反應觀察通過觀察兩組患者60天內胃腸道反應、肝損害、肌病的發生情況進行評價。1.5終點患者入組后至60天內出現的嚴重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
- 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觀察及護理
用硝酸甘油、β受體阻滯劑、擴張冠脈、營養心肌、口服腸溶阿司匹林、應用氧氣吸入等。觀察組除一般治療外,予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外側左右交替皮下注射,每12h注射1次,連用7~10天。 1.3療效判定[2](1)顯效:24h內胸痛發作消失,下移的ST段恢復≥50%或倒置的T波恢復直立,雙向和偽改善的T波再度倒置或雙向,硝酸甘油消耗量減少80%以上。(2)有效:胸痛發作頻率明顯減少,心電圖改變同顯
- 動力髖螺釘治療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
Ⅲ型23例,Ⅳ型9例。損傷原因:跌摔傷19例,交通事故傷9例,墜落傷3例,壓砸傷1例。1.2手術方法采用腰硬聯合或硬膜外麻醉。在骨科牽引床上牽引,電視X線機透視指導下手術。患者仰臥位,取患側股骨大粗隆外側縱形直切口進入,將骨折復位,必要時用可吸收釘或進口腸線固定碎骨塊。在大粗隆頂點下方2.5cm處,選外側骨皮質前后位中點做為導針穿入點,前傾角15°,用130°股骨頸干角定位器定位
- 解剖鋼板治療老年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
es;fractureinternalfixation;plate 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髖部骨折,保守治療有較高的死亡率,切開復位內固定是公認的標準化治療方案[1~3]。當前對于此型骨折內固定方式仍存在爭議,文獻報道采用滑動髖螺釘(DHS)固定失敗率高達24%~56%,以股骨近端重建釘(PFN)為代表的髓內固定系統,雖然能有效控制骨折端移位,但并不能降低總體并發癥發生率[2~4
- 自身寒冷性抗I造成血型鑒定及配血困難1例報告
我們在給1例紅白血病配血時,發現患者紅細胞自發凝集,血清呈全凝集特性,給定型和配血造成困難,現就解決方法及鑒定結果報告如下。1病歷摘要患者,男,39歲,紅白血病,查體:重度貧血貌。全身皮下多處出血,中度昏迷;實驗室檢查:Hb26g/L,RBC1.8×1012/L,WBC1.9×109/L,PLT22×109/L因病情危重,配血不合,由桓臺縣醫院轉入我院急癥科。血型血清學檢查:ABO系統正反定型見表
- 降纖酶和速碧林治療勞力性不穩定型心絞痛對比分析
低的導聯總數(NST),12導聯心電圖ST段壓低的電壓總量(∑ST),治療前后全血凝固時間(ACT)、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1.5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心絞痛完全緩解或心絞痛分級降為Ⅰ級,靜息時心電圖正常;有效:心絞痛分級降為Ⅱ級,靜息心電圖ST段壓低的NST和∑ST總數減少50%;無效:心絞痛分級無改善,心電圖ST段壓低的NST和∑ST
- 聯合應用銀杏達莫注射液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
2.5%。兩組對照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3。表3兩組心電圖變化(心電圖缺血改變)2.4肝腎功能及局部不良反應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均無異常變化。 3討論不穩定型心絞痛(UAP)是介于慢性穩定型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種狀態,發病率高,病情變化快,可逆轉為穩定性心絞痛,也可能迅速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甚或猝死。UAP的發病機制并非單一,除少數由于斑塊脂質浸潤急劇進展,使管腔明顯狹窄外,冠
- 異舒吉治療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觀察與護理對策
穩定型心絞痛和異舒吉注射液的基本知識,使患者對疾病和藥物有正確的認識,減輕焦慮,消除緊張和恐懼心理,使其愉快地接受治療。向患者做好飲食宣教,運動宣教和出院宣教。 4討論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介于穩定型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種急性冠脈綜合征,其病理基礎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破裂,血栓形成,導致心肌細胞缺血缺氧,如果不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很容易演變成急性心肌梗死或發生猝死[1]。另
- 不穩定型骨盆骨折的手術治療
acturefracturefixationtreatmentoutcome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步伐的加快,高能致傷暴力增加,嚴重的骨盆骨折呈上升趨勢。根據Tile[1]分類,將骨盆骨折分為3種類型:(1)A型為穩定型損傷,即骨盆前環、骨盆邊緣或骶尾骨骨折,但骨盆后環完整;(2)B型為單純旋轉不穩定型骨折,即骨盆前環骨折合并骨盆后環部分損傷;(3)C型為旋轉及垂直不穩定型損傷,即骨盆前環骨折合
- 丹紅注射液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90例療效觀察
的,抑制ADP誘發通道,抑制TXB2系統或抑制血小板釋放反應等。研究表明丹紅注射液可以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減少GPⅡb/Ⅲa受體的激活,從而減少血小板的凝集,有效改善心腦血流[2]。不穩定型心絞能(UA)是介于穩定型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中間狀態,是臨床急性冠脈綜合征之一。若經合理的治療能使冠脈病變穩定,向穩定型性心絞痛轉化,預后得以改善。反之可能惡化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其發病機理主要是由易
- 降纖酶與小劑量尿激酶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療效比較
A)發病率呈升高趨勢,是異常嚴重的具有潛在危險性的疾病,極易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引起猝死。基于對不穩定粥樣斑塊的深入認識,此類患者臨床上的不穩定性及進展至心肌梗死的危險性,目前已趨向將勞力性穩定型心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統稱為不穩定型心絞痛,必須予以足夠重視。我們從2000年4月開始應用降纖酶治療UA,并與小劑量尿激酶溶栓治療比較,均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20
-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早期冠脈介入治療療效觀察
0.01),藥物費用顯著減少,各為2284±1580元和3142±2080元(P<0.01)。見表1。表1兩組患者1年內終點事件比較3討論不穩定型心絞痛(UA)是介于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組臨床心絞痛綜合征,是由于粥樣斑塊破裂伴血栓形成和血管收縮使心肌供血減少所致[1]。全世界每年死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與心臟猝死者多達1900萬,其中70%主要死
- 步長穩心顆粒對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觀察
同發作機制和許多不同亞型的臨床心絞痛綜合征。UAP的發病機制是粥樣斑塊的破裂,血栓的形成,內膜的損傷及血管的收縮,即在穩定斑塊向易損斑塊的過渡中,自身或血管壁局部的炎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炎癥程度決定了斑塊的穩定程度[3],故積極探索炎性標志物在UAP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其中IL-6、CRP、OX-LDL、PAI-1已得到較確切的肯定。UAP目前已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的治療體系,療效確切,本文旨在
- 不穩定型橈骨遠端骨折的手術治療
,女24例,年齡20~73歲,平均47.1歲。部位:左側21例,右側42例。致傷原因:跌傷33例,車禍傷16例,高處摔傷11例,腕部砸傷3例。閉合性骨折60例,開放性骨折3例。按AO分類[2]:B1型1例,B2型2例,B3型4例;C1型41例,C2型11例,C3型4例。 1.2治療方法 1.2.1閉合性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組33例采用閉合復位后在C型臂透視下經皮克氏針內固定。其中B1型1例,
- 急診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分析
后4~12個月行冠狀動脈造影隨訪,6例心絞痛患者中造影示支架內狹窄5例,支架部位閉塞1例均再次成功PTCA,術后癥狀消失,無死亡病例。 3討論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冠心病中的一種嚴重類型,是介于穩定型心絞痛與AMI的一個過渡類型,易造成不良后果[2]。研究表明[3,4],UA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松軟且富含脂質,纖維帽薄且有大量炎性細胞浸潤,使斑塊易破裂,同時大量活性物質釋放,導致血小板粘附聚集
-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藥物治療
劑量,直至達到目標劑量或患者最大耐受劑量。禁忌證為血容量不足、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嚴重心動過緩、嚴重心功能不全、支氣管哮喘、二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低血壓、P-R間期大于0.24s、嚴重外周血管疾病、1型糖尿病等。β受體阻滯劑降低心肌收縮力,可導致左室舒張末期容積及壓力增加,尤其是存在左心收縮功能不全的患者,從而增加心肌耗氧量,部分抵消其治療作用,和硝酸鹽制劑合用可以相互抵消各自不良作用,
- 肌鈣蛋白T在不穩定型心絞痛中的臨床意義
inaseisomer-MB(CK-MB);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不穩定型心絞痛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一個關鍵性階段[1]。它的發生率介于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2]。穩定型心絞痛一旦轉變為不穩定型心絞痛,其發作次數與危險性也越來越大[3,4]。1材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全組200例,男125例,女75例;年齡48~75歲,平
- 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觀察
分子肝素治療有效,所有病人均未發生心絞痛事件,無1例出現出血。結論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安全有效。 關鍵詞不穩定型心絞痛低分子肝素 不穩定型心絞痛(UAP)適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與穩定型心絞痛(SAP)之間的一種臨床綜合征。發病率高,危險性大。許多研究表明其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病變血管中的粥樣斑塊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痙攣以及血小板聚集等原因引起的血管腔狹窄[1]。故選擇一種合適的治療
- 低分子肝素鈉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40例療效觀察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介于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間的中間狀態,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AMI,甚至猝死。目前主張在常規療法基礎上加用肝素抗凝治療。本院在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時,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鈉,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1對象與方法選自2003年1月~9月我院收治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40例,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臟病命名及診斷標準,并且無嚴重原發性高血壓,腎
- 改良麥氏截骨治療青壯年不穩定型股骨頸骨折
例,年齡22~45歲,平均38歲。左側65例,右側40例。其中搬運工人29例,建筑工人41例,農民35例。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37例,墜落傷52例,運動傷12例,其它原因傷4例。按骨折部位分類,頭下型49例,頭頸型56例。按Garden,分類標準,Ⅲ型骨折69例,Ⅳ型骨折36例。傷后到手術時間2d68例,3~7d37例。2手術方法和術后處理患者取仰臥位,患髖墊高,取髖外側縱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皮
- 凝聚胺試驗在嬰兒ABO血型鑒定中應用價值
嬰兒ABO血型正反定型結果部分不一致,國內已有文獻報道[1]。筆者用凝聚胺介質試劑BaSO-Polymatching對嬰兒做ABO血型鑒定,正、反定型結果一致者高于常規法(鹽水法)檢查嬰兒ABO血型結果,且凝聚胺法快速、靈敏度高,結果易于判斷,現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3~2005年在本院兒科住院的年齡0~8個月共83例,其中0~2個月嬰兒18例,3~4個月21例,5~
- 低分子肝素鈣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38例臨床觀察
短,程度減輕,心電圖變化見表2。副作用:5例于皮下注射部位出現瘀斑,鼻衄1例,均為停藥后好轉,無1例發生嚴重出血并發癥,療效評定見表3。表3療效評定(略)3討論不穩定型心絞痛(UAP)是介于慢性穩定型心絞痛(SA)和急性心梗(AMI)之間的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多由冠狀動脈硬化、斑塊破裂引發的一系列病理、生理過程所致,微小血栓形成為主要機制[2]血小板功能異常是UAP血栓機制的病理生理基礎,凝血
- 速避林聯合異舒吉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20例
,對照組顯效4例,有效10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70%。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提示速避林聯合治療老年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優于單一應用異舒吉治療。 3討論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典型的勞累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中間狀態—較長時間的心肌缺血綜合征。不穩定型心絞痛常有單支或多支冠狀動脈發生嚴重狹窄,病變處形成不穩定粥樣斑塊[2]。斑塊破裂或造成冠脈血栓形成;斑塊破裂或內膜損傷可誘發冠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