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ELISA法 (最后修訂于2009/1/22 19:26:55)[共144字]
摘要:正常值陰性。化驗結果意義OD值≥陰性對照的7倍為陽性,見于立克次體感染,可作為早期診斷依據。本法特異性強、敏感性高、重復性好。化驗取材血液化驗方法立克次體傳染病免疫學檢測化驗類別一傳染病免疫學檢查化驗類別二立克次體傳染病免疫學檢測參考資料《新編臨床檢驗與檢查手冊》、《新編化驗員工作手冊》......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檢測梅毒特異性抗體ELISA試劑的評價
【摘要】用ELISA法和RPR法對5109名獻血者進行梅毒檢測,ELISA法陽性24例,其中RPR法陽性14例;RPR法陽性15例,其中ELISA法陰性1例。兩種檢測方法陽性標本用TPHA進行確證,ELISA假陽性2/24,RPR假陽性1/15;RPR法與ELISA法比較,RPR法陰性8例,表明ELISA法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高于RPR法。ELISA法精密度測定結果,板間CV=13.3%,板內CV=
- 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測定技術在HBV-M定量檢測及臨床應用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免疫學標志物,利用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技術(TRFIA)檢測其含量結果與ELISA法結果的符合程度、靈敏度、特異性;了解TRFIA測定HBV-M的準確性、可行性及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分別用TRFIA和ELISA法測定260例隨機血清標本HBV-M結果及含量。結果HBsAg(ELISA)陽性36例,TRFIA陽性40例,χ2=4,P0.05,兩法符合率98.46%;抗
- 人源抗狂犬病毒特免血漿篩查方法的建立
【摘要】目的用ELISA法對人源抗狂犬病毒抗體血漿進行篩查。方法采用國內幾家狂犬病毒IgG抗體診斷試劑盒(ELISA法),結合小鼠中和試驗測定法,對經0、3、7、14、28日程序免疫的供漿員之血樣進行抗狂犬病毒抗體效價檢測。結果與小鼠腦內中和法比較,使用不同廠家ELISA試劑盒,檢測結果存在一定差異,其中C、D廠家試劑盒檢測結果比較接近,線性關系較好(分別為:r=0.997;r=0.996),可以
- ELISA與化學發光法測尿微量白蛋白臨床評價
【摘要】0.05),兩者具有良好的相關性(r=0.994)。結論ELISA法檢測尿微量白蛋白結果與化學發光法結果一致,而ELISA法費用低,簡捷,適合醫院的臨床需要,值得推廣應用。【關鍵詞】尿微量白蛋白;ELISA法;化學發光法 EvaluationofdinicalexaminationofserumMAbyELISAandchemiluminescence. ZHANBao-e,LIWei
- ELISA法檢測幽門螺桿菌抗體
ELISA法檢測幽門螺桿菌抗體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從人胃粘膜成功地分離出幽門螺桿菌(Hp)之后,Hp與胃炎、消化性潰瘍的相關性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人們推測其可能成為這類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許多研究者正進一步探索其致病機理,并從不同角度尋找快速、可靠的檢測方法。迄今為止,檢測Hp的方法包括組織標本培養,切片染色,細菌直接涂片染色,快速尿素酶測定及13C尿素呼吸試驗和14C尿素
- ELISA法在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中的臨床意義
【摘要】 的探討基因重組抗原ELISA法在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中的臨床意義。方法用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實驗(TPPA)對355份梅毒患者和非梅毒患者的臨床血清標本進行檢測。結果以TPPA陽性者為標準,TRUST有7份為假陰性,4份為假陽性;TRUST和ELISA的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92.7%、98.3%和100%、99.1%。TRUST與TPPA的符合率為96.3%,ELISA與TPPA的符合率為
- 無償獻血推廣采用ELISA法檢測梅毒指標意義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確定采用ELISA法對獻血者血液梅毒(TP)指標檢測的方法。方法利用全自動酶免分析系統,用ELISA法對獻血者血液梅毒指標進行兩種不同廠家試劑初復檢,并與RPR法進行比較。結果ELISA法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數據能自動儲存,便于標準化、自動化、網絡化質量管理。RPR、TRUST法,假陽性率高,屬非特異性反應,給無償獻血和輸血事業帶來很多安全隱患。結論衛生行政部門應修正無償獻血者血液
- ELISA法與膠體金試紙條檢測HBsAg差異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膠體金試紙條與ELISA法檢測HBsAg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分別用膠體金試紙條與ELISA法檢測360份標本中的HBsAg,并對陽性率進行比較,然后將強陽性的10份標本做倍比稀釋,觀察兩種檢測方法靈敏度的差異。結果兩種方法的陽性率之間差異無顯著性,ELISA法靈敏度較膠體金試紙條靈敏度高。結論兩種方法皆是檢測HBsAg的良好方法,膠體金試紙條法操作簡便、快速,適用于急診及健康人群的篩
- ELISA和IFA法檢測SARS患者病毒抗體IgG和IgM的比較
【摘要】目的探討SARS患者體內SARS病毒抗體產生的規律及比較IFA和ELISA法的特點。方法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技術(IFA)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對43例SARS患者雙份血清及10例正常人雙份血清的SARS病毒IgM/IgG抗體進行檢測。結果43例患者中新近感染SARS病毒40例(93.02%),3例未檢出其感染。發病10天內檢出率較低,發病10天后檢出率較高。陽性率隨發病時間而上升。
- ELISA法和免疫組化法測定EBV抗體診斷鼻咽癌的比較
目的評估采用ELISA法檢測抗VCA—IgA和抗EA—IgG在鼻咽癌血清學診斷中的價值。方法收集80例鼻咽癌患者和80例健康成年人的血清,用ELISA檢測抗VCA—IgA和抗EA—IgG,用免疫組化法檢測抗VCA—IgA和抗EA-IgA,比較2種檢測方法的結果。結果2種方法檢測抗VCA—IgA的敏感性均為96%(77/80)。ELISA檢測抗EA—IgG的敏感性為89%(71/80)。ELISA聯
- 用結核分枝桿菌rCFP10-ESAT6融合蛋白檢測血清抗體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以rCFP10-ESAT6為抗原用ELISA法檢測結核病患者血清中IgG及IgM結核抗體,評價其特異性診斷結核病的價值。方法建立以rCFP10-ESAT6和PPD為抗原的ELISA法,并與市售ELISA試劑盒結果作比較。結果以60份健康體檢者OD490+2s為正常界限值。rCFP10-ESAT6檢測血清IgG診斷結核病的正常界限值為0.204,其診斷結核病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分別為96.2
- 標本久置對ELISA法檢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結果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標本久置對ELISA法檢測乙肝表面抗原的影響。方法篩選強陽性、弱陽性及陰性標本若干份,用ELISA法對同一標本進行當天和隔日檢測。結果強陽性及陰性標本放置前后,乙肝表面抗原檢測結果相同,無明顯差異,而弱陽性標本放置后,出現假陰性。結論標本久置會使乙肝表面抗原的免疫活性減弱,從而遺漏乙肝表面抗原弱陽性者。【關鍵詞】ELISA;標本久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Abstract】Object
- 靈敏的人血清甲狀腺球蛋白單克隆抗體ELISA法的建立
靈敏的人血清甲狀腺球蛋白單克隆抗體ELISA法的建立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00年第2期第7卷方法研究作者:湯特 葉靜 張天庚 陳祖培 閻玉芹單位:天津醫科大學內分泌研究所 天津300070關鍵詞:甲狀腺球蛋白;單克隆抗體;酶聯免疫吸附測定 摘要 為提高對人血清甲狀腺球蛋白檢測的靈敏度,本文采用雜交瘤細胞技術制備了鼠抗人甲狀腺球蛋白單克隆抗體(McAb),建立了靈敏的TgELISA雙抗體夾心法。其
- 間接ELISA法測定大腸桿菌DH5α菌體蛋白含量的實驗研究
間接ELISA法測定大腸桿菌DH5α菌體蛋白含量的實驗研究免疫學雜志1999年第4期第15卷技術與方法作者:鄧瑞春白云秀張明偉汪勁松黃英毛寧單位:軍事醫學科學院瑞得四環生物技術研究所北京100850關鍵詞:酶聯免疫吸附測定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大腸桿菌 摘要采用大腸桿菌DH5α菌體蛋白免疫家兔制備抗血清,建立了間接ELISA方法。經初步測定,該方法的靈敏度為0.5ng/ml,比聚丙烯酰胺凝膠
- ELISA法檢測抗病毒IgM抗體的方法及問題
ELISA法是目前病毒性疾病診斷的最常用方法。它是一項定位、定性和定量的綜合性技術,具有特異、快速、敏感、方便等優點,便于基層使用。IgM抗體是蛋白質抗原反應中首先產生的抗體,可用來進行病人的早期診斷,也是病毒近期感染的重要感染指標。 1IgM抗體檢測幾種方法 1.1SPA(葡萄球菌A蛋白)吸收抗IgM試驗Bradlleg等(1979)等報道用SPA吸收被檢血清中的IgG,如被檢血清用SPA吸
- ELISA法與TRUST法在梅毒檢測中的比較
檢測梅毒螺旋體的方法有快速血漿反應素卡片試驗(RPR)和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RPR法和TRUST法為非特異性血清試驗,敏感性及特異性較差,肉眼判斷結果易受檢測者的主觀性影響,易出現漏檢和誤判。筆者采用梅毒螺旋體酶聯免疫試驗(TP-ELISA)與TRUST法進行比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標本來源 經TRUST檢測為陽性的獻血者血樣24份;經臨床確診的梅毒
- ELISA法與金標層析法檢測HIV抗體的適用性探討
【摘要】目的將金標層析法與ELISA法檢測HIV-Ab的結果進行分析比對,以探討兩種方法檢測HIV抗體在日常工作中的適用性。方法對1208例血液樣本用金標層析法與ELISA法檢測其HIV抗體。結果兩種方法檢測HIV抗體的結果差異無顯著性,ELISA法的特異性高于金標層析法。結論兩種方法均可適用于醫學檢測,金標層析法適合于急診、流動采血點、基層單位的推廣使用,而ELISA法適合于大中型醫院HIV抗體
- ELISA法檢測幽門螺桿菌抗體的臨床意義
ELISA法檢測幽門螺桿菌抗體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用間接ELISA法檢例患者和健康輸血員血清中抗HpIgA、IgG同時還檢測了胃粘膜中的Hp,以探討Hp抗體測定的臨床意義。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本組217例患者經胃鏡及胃粘膜組織學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DU)48例,胃潰瘍(GU)27例,慢性萎縮性胃炎(CAG)18例,慢性清表性胃炎(CSG)96例,復合性潰瘍(CU)7例,胃癌(
- TRFIA、RIA及ELISA法測定AFP的比較
目的:對TRFIA、RIA與ELISA法測定AFP進行比較。方法:分別進行精密度、線性、對比試驗的比較。結果:精密度試驗中,TRFIA批內為2.3%,批間為5.3%;RIA批內為5.7%,批間為10.5oA;ELISA法批內為8.6%,批間為16.1%。三種方法線性不同,TRFIA法最寬,ELISA法最窄。測定結果比較:TRFIA(y)與RIA(X1):Y=1.13X1+8.2,r=0.995;T
- ELISA法檢測HIV抗體需注意的問題
HIV抗體檢測是發現HIV感染的有效途徑,ELISA法是一種敏感性高、特異性強、重復性好的試驗診斷方法,由于其試劑具有穩定、易保存、操作簡便、結果判斷較客觀等因素,以及既適用于大規模篩查試驗,又可以使用于少量標本的檢測等優點,一直以來,成為艾滋病初篩試驗室檢測HIV抗體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但ELISA法的影響因素較多,如何消除諸多影響因素,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充分發揮其方法學的優點,經過多次反復
- ELISA法檢測HIV抗體的幾點體會
標準,為了達到早診斷、早治療、早管理的目的,全國先后建立了大量的HIV抗體初篩實驗室。出于實驗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實驗室僅能做常規的HIV抗體初篩工作,很少對HIV病毒做深層次的研究。現簡述我科用ELISA法檢測HIV抗體的幾點體會。 1試劑方面《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2003版)批準的初篩試劑有酶聯免疫、顆粒凝集和其它快速診斷試劑。對于試劑本身的質量問題,試劑的穩定性、敏感性和特異性等指標,
- ELISA法篩檢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的價值評價
【摘要】目的評價ELISA方法對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的篩檢價值。方法以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梅毒抗體臨床科研血清盤血清40份及隨機抽取100份西安市無償獻血者陰性血清為評價標本,采用廈門英科新創梅毒抗體ELISA診斷試劑盒(ELISA1)和北京金豪梅毒抗體ELISA診斷試劑盒(ELISA2)對評價標本作盲法篩檢,以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血清盤作為金標準,用四格表法計算評價真實性與可靠性指標,并對Cut-o
- 乙肝五項(ELISA法)手工操作不當結果分析
隨著現代臨床免疫學不斷發展,ELISA法比較靈敏,不需特殊設備,可以定性分析,所以應用發展迅速。ELISA手工法已成為醫學檢驗領域的現實。但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因操作不當而出現一些異常指標。近幾年來筆者在免疫室工作中獲得一些經驗和體會,現介紹如下[1,2]。(1)待檢血清應新鮮或冰凍保存,不能污染,否則可出現非特異性反應;較嚴重溶血,標本易出現假陽性。(2)在溫育時,反應板有時受到異常劇烈的震動,
- 微波ELISA法診斷日本血吸蟲病實驗條件的觀察
微波ELISA法診斷日本血吸蟲病具有與快速ELISA類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而且具有更為快速的優點,全過程僅需5min即可顯色觀察結果,可提高血吸蟲病檢測的工作效率[1,2]。本文運用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提供的兩個批號的快速ELISA試劑盒[3],在微波條件下進行試劑穩定性的進一步觀察,實驗結果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劑盒使用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提供的批號為2
- 用ELISA法檢測乙肝表面抗原產生“假陽性”的處理
試劑的空白和陰、陽性對照以及室內質控孔OD值都很正常,只有血液標本孔OD值的情況異常,原因在標本的離心和血液的放置時間上。留取檢驗標本之前,先用金標試劑的檢測,檢測的結果全為陰性,在HBsAg的ELISA檢測中,標本的陽性率不應該很高。筆者通過增加標本的離心時間和提高離心速度解決了影響試驗的關鍵問題。當標本在1800rpm離心5min后檢測,每板88份標本中有5~10份出現陽性結果;同一批標本3
- ELISA法對乙型肝炎兩對半檢測結果影響因素的探討
及顯色液的穩定比較差[3]。使用劣質試劑必然導致結果的假陽性或假陰性,選擇高質量的試劑是保證結果準確的關鍵之一。(2)不同方法學的檢測試劑會使兩對半結果出現一些不同。例如:在實際工作中常用ELISA法檢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結果為陰性,而電化學發光檢測為陽性。除方法學的靈敏度外,還存在使用單抗或多克隆抗體試劑的差別。單抗對變異抗原或亞型乙肝標志物檢測存在差異,建議試劑廠家對試劑的制備應
- Dot-ELISA法檢測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蛋白組份方法的建立及應用
Dot-ELISA法檢測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蛋白組份方法的建立及應用免疫學雜志2000年第3期第16卷技術與方法作者:李衛黨 何家祿 許化溪 季平 李良菊 臧磊 劉恭植單位:李衛黨(鎮江醫學院免疫研究室,江蘇 鎮江 212001);許化溪(鎮江醫學院免疫研究室,江蘇 鎮江 212001);李良菊(鎮江醫學院免疫研究室,江蘇 鎮江 212001);臧磊(鎮江醫學院免疫研究室,江蘇 鎮江 212001)
- 內蒙古哲盟地區幽門螺桿菌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
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活動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在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目前,有關Hp感染的流行病學資料較少,為探討Hp感染情況,我們應用ELISA法對哲盟307例自然人群和228例因胃腸道癥狀行胃鏡檢查的病人,進行了血清Hp抗體的流行病學調查。同時與尿素酶試驗和鏡檢進行比較。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病人選自1990—06~1991
- 熒光定量PCR檢測347例HBV-DNA結果分析
【摘要】目的用ELISA法檢測患者血清HBV-M不同的標志物組合時,觀察其HBV-DNA陰性、陽性及陽性的拷貝數。方法347例患者血清分別用ELISA和熒光定量PCR(FQ-PCR)檢測。結果148例HBsAg(+)、HBeAg(+)、抗-HBc(+),其HBV-DNA陽性146例,陽性率99%,定量結果對數值的靶值為6.701;187例HBsAg(+)、抗-HBe(+)、抗-HBc(+),其HB
- 1028例住院病人HBV感染情況調查
乙肝病毒抗原與抗體血清學標志物與臨床的關系甚為復雜,須綜合分析,許多病人最終將發展成各類肝病。另外為防止交叉感染或醫源性感染,對住院病人進行乙肝血清標志物的檢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是我院采用ELISA法對1028例住院病人進行的血清HBV兩對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檢測結果分析。1材料與方法1.1標本來源標本取自2003年1月~2003年8月住本院的10
- 巨細胞病毒(CMV)PP65抗原血癥檢測--骨髓或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患者CMV感染的監控研究
mptive治療是指檢測到CMV亞臨床感染的證據或針對CMV感染高危者行抗病毒治療。早期檢測到活動性CMV感染是Pre-emptive治療的先決條件。眾所周知,常規病毒培養需4周才能獲陽性結果;ELISA法檢測CMV特異性IgM抗體可用于免疫功能正常的CMV活動性感染或CMV病的診斷,但其陽性率低,在嚴重免疫抑制患者可缺乏抗體反應或抗體延遲出現。巨細胞病毒PP65白細胞抗原血癥較特異性IgM抗體出
- ELISA法手工測定的影響因素
ELISA法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重復性好的特點,并具有操作簡便、無放射性危害的優點,因而多年來廣泛應用于血站和醫院的實驗室中,但在測定中常會出現一些誤差和問題。我們通過幾年的實驗觀察,認為影響結果的因素有如下方面。1試劑盒(1)抗原、抗體活性對效價的影響:主要是試劑中抗體(或抗原)的效價降低或失活,結果不易判斷。再有ELISA法靈敏度高,對雜質的反應靈敏度也高,實驗中空白對照OD值偏高或假陽性
- TRFIA與ELISA法檢測乙肝病毒血清學標志物的分析與比較
目的以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為金標準,比較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TRFIA)、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在測定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五項血清學標志物(HBVM)結果的符合程度、靈敏度、特異性,了解TRFIA法測定HBV-M的準確性和可行性。方法應用MEIA、TRFIA及ELISA三種方法,對210例隨機血清樣本進行HBVM五項指標測定。結果以MEIA
- HBV-DNA定量與乙肝血清學標志物及肝功能關系分析
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每年約有30萬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相關性疾病,且患者也是居高不下。實驗室檢測乙肝病毒標志物的技術手段較多,其中最常采用酶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檢測乙型肝炎血清學標志物(HBV-M),它具有快速、價廉、簡便的特點,可用于乙肝的大批量篩查[1]。但由于此方法只能定性分析,且乙肝兩對半組結果也有10余種,常導致臨床診斷困難。熒光定量多聚酶
- 雞胸腺細胞特異性單克隆抗體雜交瘤細胞株的建立
立了抗雞胸腺細胞McAbs雜交瘤細胞株,為我國禽類免疫和免疫病理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本實驗以雞胸腺細胞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細胞與SP2/0骨髓瘤細胞進行細胞融合,完整細胞ELISA法檢測并克隆陽性細胞株,共獲得15株穩定分泌抗體的克隆細胞株。采用液相ELISA法測定15株McAbs與外周血T細胞、外周血B細胞、胸腺細胞、法氏囊細胞和紅細胞的反應性,結果表明,其中1B6、1C
- HFRS患者特異性IgA、IgE抗體及其免疫復合物測定
摘 要 為進一步研究HFRS免疫損傷機制,用ELISA法同步測定了108例不同臨床型、不同病日、病期HFRS患者血清中特異性IgA、IgE抗體以及HFRS病毒特異性IgA、IgE型CIC的水平及檢出率。發現HFRS-IgA型抗體在輕型病例高于中、重型病例;HFRS-IgE型抗體及IgE型CIC在重型病例高于中、輕型病例。上述差異在病程早期(發熱、休克少尿期,或是3~8病日)尤為突出。IgA型CIC
- 急性肺栓塞診斷進展
血栓存在,正常參考值為500μg/L。D-D診斷PE敏感性高,特異性低,不能區分PE、深靜脈血栓,甚至感染、腫瘤等也能導致D-Dimer升高。但可作為臨床初步篩查試驗。D-D陰性基本可排除PE。ELISA法測定D-Dimer不僅有診斷價值,而且可以作為臨床上觀察療效的一個指標,D-D下降提示臨床治療有效。D-dimer測定方法目前檢測D-D方法有半定量乳膠凝集法,一般可作為定性半定量觀察,國內多數
- 4.2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家庭聚集現象有研究--廣東農村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
erpylori,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也可能是消化性潰瘍特別是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致病因素。有關Hp傳染源和傳播算什么尚不清楚,在家庭內密切的生活接觸是否傳播結論不完全相同。我們建立了間接ELISA法檢測血清抗Hp抗體IgG的方法,對廣東兩地區三個自然村123個家庭545名成員進行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1992—12~1993—02以廣東省廣州
- 聯合檢測血清和腹水IL-6、IL-2、TNF-α對肝硬化合并SBP的診斷價值
對肝硬化合并SBP的診斷價值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9年第2期第19卷免疫治療作者:趙彩彥 劉金星 王淑琴 甄真 周俊英單位:050051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感染科 采用ABS-ELISA法(藥盒由比利時Innogentics公司提供)和雙抗體夾心ELISA法(藥盒由法國Immunotech公司或軍事醫學科學院提供)對46例肝炎肝硬化進行了血清和腹水中IL-6、IL-2、TNF-α
- 腹膜間皮細胞對卵巢癌細胞血管生成因子表達及分泌的影響
2007年05月14日中華腫瘤雜志2006Vol.28No.10P.737-740(濟南)為了探討腹膜間皮細胞(HPMC)對卵巢癌細胞血管生成因子表達及分泌的影響。研究者用ELISA法檢測HPMC條件培養液中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用培養小室Millicell將卵巢癌細胞SKOV3與HPMC在不同培養條件下進行共培養。用RT-PCR方法檢測SKOV3血管內皮
- 免疫化學方法測定動物組織中呋喃唑酮殘留標示物
【摘要】以自制特異性抗體為核心試劑,建立了以苯甲醛為衍生試劑的呋喃唑酮殘留標示物間接競爭ELISA方法。通過方陣滴定法和間接競爭法確定ELISA方法最佳反應條件:抗原最佳包被濃度200μg/L,抗體最佳稀釋倍數1∶2.5×105,抗體與藥物最佳工作配比40μL∶60μL,最佳競爭時間1h。檢出限為0.1μg/L,檢測范圍0.1~25.6μg/L,線性關系良好。在空白組織中(豬肌肉、豬肝臟、雞肌肉
- 淺談麻疹和風疹的鑒別診斷
。約有10%的病人皮疹直徑可達5mm,手心,足心可見到皮疹[2]。2血清學診斷人體受到麻疹病毒和風疹病毒感染時,早期會出現對應的IgM,恢復期則出現IgG。采集急性期和恢復期二份血清,用抗體捕獲ELISA法檢測麻疹和風疹的IgM及IgG。實驗方法參照試劑盒說明書,即可鑒別診斷麻疹和風疹病毒感染。3病毒分離和鑒定已形成單層的B95a細胞,去掉90%的生長液,分別接種病毒標本。然后37℃吸附2h,加維
- 血清sICAM-l/sVCAM-l水平與上皮性卵巢癌關系的研究
1189-119117(大連)為了探討血清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sICAM-1/sVCAM-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臨床意義。研究者利用ELISA法檢測健康婦女血清sICAM-1/sVCAM-1濃度...作者: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調節性T細胞的檢測及意義
2006年01月12日中華腫瘤雜志2005Vol.27No.7P.423-42511(天津)為了探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調節性T細胞的變化及意義。研究者采用流式細胞技術檢測64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調節性T細胞,采用ELISA法檢測外周血中轉化作者:
- 胃癌內鏡超聲分期與MMP-9基因表達的關系
2006年03月27日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5Vol.14No.10P.754-7578(武漢)為了探討內鏡超聲(EUS)對胃癌的術前分期及其與腫瘤轉移相關基因表達的關系。研究者63例胃癌患者術前行胃鏡和EUS檢查并進行術前分期,同時運用ELISA法檢測術前MMP-9血清水作者:
- 抗釀酒酵母菌和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聯合測定鑒別炎癥性腸病的意義
血清抗釀酒酵母菌抗體(ASCA)-IgG、ASCA-Ig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pANCA)水平,探索其對克羅恩病(CD)和潰瘍性結腸炎(UC)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意義,研究者分別應用標準化ELISA法和間接免疫熒光法對19例炎癥性腸病(IBD,UC10例,CD9例)患者和18名健康對照者血清ASCA-IgG、ASCA-IgA和pANCA水平進行測定。結果9例CD患者(末段回腸和結腸均累及)血
- 血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連接蛋白-3的變異
經知道,但它們功能上的不同仍舊不明。近期,美國學者比較了IGF-1和IGFBP-3的基因多態性與循環IGF-1和IGFBP-3水平的關系。共有323例以人群為基礎的個人被納入該項病例對照研究。用ELISA法測定總IGF-1和IGFBP-3水平,所有患者的基因型用微衛星基因多態性法分析IGF-1,用單核苷酸多態性法分析IGFBP-3。結果發現IGF-1水平與基因多態性無關。IGFBP-3則與IGFB
- 尿視黃醇結合蛋白在早期腎小管損傷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damagediagnossis 視黃醇結合蛋白(RBP)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種低分子蛋白(分子量約為21000),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其排泄量增加能敏感的反映腎近曲小管損害的程度[1]。本文采用ELISA法對241例腎臟疾病患者尿RBP進行檢測,以探討尿RBP在早期腎小管損傷中的診斷價值,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實驗組241例腎臟損傷患者,均經相關項目檢查和臨床
- 海帶多糖對內皮細胞損傷大鼠模型的保護作用
o.9P.1252-12548(南寧)為了探討海帶多糖對腎上腺素(Adr)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者皮下注射Adr建立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大鼠模型,主動脈切片免疫組化檢測血管內皮受損情況,ELISA法測定大鼠血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含量;體外培養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VEC),ELISA法測定HUVEC培養液vWF含量,觀察海帶多糖對內皮細胞損傷
-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為載體進行丙型肝炎混合性治療疫苗
2。以T1和T2表位肽混合物、HBcAg—T1和HBcAg-T2混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并設空白對照,適時行抑瘤實驗;流式細胞儀檢測CD4^+、CD8^+、IL-4及IFN-γ、IL-5,ELISA法檢測IL-12;并行細胞殺傷實驗,以觀察混合蛋白的免疫原性。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教研室陳佳玉等研究人員研究顯示,PCR法鑒定質粒pTrc—core—T1和pTrc—core—T2正確。抑瘤
- 加減溫膽湯治療變應性支氣管肺曲菌病22例臨床觀察
2 診斷標準 所有入選病例均符合中醫喘證痰濁阻肺型診斷標準:喘而胸滿悶窒,咳嗽痰多黏膩色白,咳吐不利,兼有嘔惡納呆,口黏不渴,苔厚膩色白,脈滑。西醫診斷標準:①哮喘;②周圍血中嗜酸粒細胞增加;③ELISA法測煙曲霉菌IgM陽性2次以上;④ELISA法測煙曲霉菌lgG陽性;⑤有咳出棕黃色痰栓的既往史;⑥有肺部浸潤既往史(一過性或持續性);⑦近端支氣管擴張癥;⑧痰液中查到曲菌(培養或鏡檢)。 2 治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