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雀目(夜盲)患者宜多食補腎填精、養肝明目之品,多食含鋅、銅、維生素A較多的食物,如動物肝、蛋黃、枸杞子、胡蘿等[1]。
肝血不足的患者建議食用動物肝、蛋黃、乳類、堅果類、胡蘿卜、夜明砂、谷精草、枸杞子等食材用以滋養肝腎,益津明目[1]。推薦使用以下食療方進行食療:
1.谷精草夜明砂蒸雞肝(《中華養生藥膳大全》):雞肝1副(連肫同用)。將雞肝、肫去污膜,洗凈,與谷精草15g、夜明砂10g同入碗內,加少量水,隔水蒸熟。食肝喝湯,每日1次。[1]
2.豬肝羹:豬肝150g(細切,去筋膜),雞蛋1只、豉汁適量,蔥白1莖(去須,切片)。將豬肝和蔥白與豉汁煮成羹狀,九成熟時,打入雞蛋,即可食用。[1]
3.仙人羊肝羹(《養老奉親書》):枸杞根50g洗凈,放入砂鍋,加水,煎煮3次,取汁約2000mL備用。羊肝1具,羊肉100g,洗凈,去筋膜,剁成細茸,倒入砂鍋,加入備好的枸杞根水煮沸,煮至肝熟肉爛,下水淀粉調勻成羹,再下蔥白、鹽、味精等調味。飲湯吃肉食肝,每日1劑,分3次空腹食用。[1]
雀目為病證名[2]。指夜間視物不清的一類病證。又名雀盲、雀目內障(《醫宗金鑒·眼科心法要訣》)、雀目昏睛(佚名《眼科統秘》)、黃昏不見(《銀海精微》)、雞蒙眼(銀海精微》)、雞盲(《證治準繩·雜病》)、陰風障(清·鄭學禮《目科正宗》)、陽衰不能抗陰之病(明·倪維德《原機啟微》)、雞摸眼[2][3]。夜盲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可侵犯雙眼[1]。
雀目即西醫的夜盲[2]。可見于今之視網膜色素變性、維生素甲缺乏癥等[2]。
《諸病源候論》卷廿八:“人有晝而睛明,至暝則不見物,世謂之雀目,言其如雀鳥暝,便無所見也。”
《雜病源流犀燭》卷廿二:“雀目者,日落即不見物也。”
清·黃庭鏡《目經大成》:“此證世呼雞盲,一名雀目……,至晚不見,曉則復明。”
詳見雀目條。
參考資料
- ^ [1]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225-226.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2.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