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DNA復制起點
摘要:DNA復制起點不論細胞中只含有一條染色體(原核生物)還是有多條染色體,細胞每次分裂時每一條染色體都要精確地復制一次,也就是構成染色體的DNA分子要復制一次。復制時,雙鏈DNA分子的每一條單鏈成為新生成的DNA單鏈的模板鏈,即新合成的DNA雙鏈分子中,一條單鏈是原來的親鏈,另一條單鏈是新合成的子’鏈,這就是DNA的半保留復制。發生復制的單個DNA單元稱為復制子(repli—con)。每個復制子在每次細胞分裂期間只發動一次復制事件。復制子有控制啟動復制的元件,稱為復制起點(originofreplication),有的還有一個復制終點(termi—lus)。原核細胞染色體只有一個復制子,在一個復制起點上啟動復制整條染色體。細菌細胞里的質粒也有自己的復制子,有的受控于細菌細胞而同細菌染色體同步復制,這種質粒稱為嚴緊型質粒;有的則獨立于細菌細胞而自主地進行復制,稱為松弛型質粒。真核生物染色體上有許多個復制子,每一復制子的復制速率低于原核生物。表4—1列出有關復制子的一些基本數據。從酵母中最早分離出真核生物染色體復制子中啟動DNA復制的序列,稱為自主復制序列(autonomouslyrepli—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訂于2010/3/17 21:45:46 1020字 ]
相關詞條:
- DNA復制起點
拼音:DNAfùzhìqǐdiǎn英文:DNA復制起點不論細胞中只含有一條染色體(原核生物)還是有多條染色體,細胞每次分裂時每一條染色體都要精確地復制一次,也就是構成染色體的DNA分子要復制一次。復制時,雙鏈DNA分子的每一條單鏈成為新生成的DNA單鏈的模板鏈,即新合成的DNA雙鏈分子中,一條單鏈是原來的親鏈,另一條單鏈是新合成的子’鏈,這就是DNA的半保留復制。發生復制的單個DNA單元稱為復制子...
- 噬粒
拼音:shìlì英文:phagemid;phasmid噬粒(phagemid或phasmid)是由質粒載體和單鏈噬菌體載體構建成的。它們既有質粒的復制起點,又有噬菌體的復制起點。因此,在大腸桿菌細胞里,可以按正常的雙鏈質粒分子進行復制,生成雙鏈DNA;當存在輔助噬菌體的條件時,在噬菌體基因Ⅱ蛋白質的作用下,又可像單鏈噬菌體M13一樣按滾環模型復制出單鏈DNA,并在包裝成噬菌體顆粒后釋放出宿主細胞。...
- 內收肌起點坐骨移位術
uògǔyíwèishù英文:transferofadductororiginstoischium手術名稱:內收肌起點坐骨移位術別名:內收肌群后移坐骨結節術分類:小兒外科/腦性癱瘓的手術/髖部畸形的手術ICD編碼:83.77概述:內收肌起點坐骨移位術用于髖部畸形的手術治療。將內收肌起點轉位至坐骨用于治療髖關節麻痹性脫位的手術最早由Nickel、Perry、Garrett和Feiwell描述。它包括...
- 前臂屈肌起點剝離術
下組織和深筋膜,在肱骨內上髁后側尺神經溝內,將尺神經游離并拉向后側,游離進入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兩個神經分支,以便向遠側移位。2.屈肌腱剝離:將肱二頭肌腱切開,保護正中神經,顯露肱骨內上髁部屈肌起點,將旋前圓肌、掌長肌、尺側腕屈肌和指淺屈肌的起點,用刀于肱骨內上髁處切開,骨膜下將它們剝離,并向下推開,使其自然回縮,使攣縮得到緩解。切開影響關節伸直的其他纖維組織,使肘和腕關節以及手指能伸至正常位...
- 胸鎖乳突肌起點切斷術
非手術療法則不再奏效,往往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有單純的胸鎖乳突肌起點切斷術和胸鎖乳突肌延長術。前者適用于1~4歲的病兒,既能矯正畸形,又能保留胸鎖乳突肌的輪廓。而5歲以上的病兒,如采取胸鎖乳突肌起點切斷松解,雖然也能矯正斜頸畸形,但因失去了胸鎖乳突肌的輪廓而影響頸部外觀,因此應選擇胸鎖乳突肌延長術。此外,隨著病兒年齡的增長,沒有矯正的斜頸病兒,會出現頭面部變形和五官不對稱等繼發性變化。然而只要...
- 部分三角肌起點轉移
功能鍛煉或治療。對復雜的手術部位及切口多的病人,尤應制定好手術方案。同時做好術前皮膚準備,在手術前1d了解器械準備情況。手術步驟:1.切口:肩部U形切口,前方起自鎖骨中部,經肩峰端繞至肩胛岡中部。2.顯露:將皮瓣向上下掀開,顯露全部三角肌起點,可辨認出正常三角肌纖維。將正常肌腹后方自肩峰,前方自鎖骨切下,并向遠端分離,后方要防止損傷腋神經及其分支,然后將其移位至三角肌正中附麗點(圖3.25.1.1...
- 立起點
拼音:lìqǐdiǎn英文:立起點為經外奇穴名。出《新醫療法匯編》。位于骶部,髂后上棘下1.5寸處。左右計2穴。主治下肢癱瘓。一般直刺0.5~1.0寸。...
- 起點
拼音:qǐdiǎn英文:START芽殖酵母在G1期發動細胞周期的點稱為起點(START)。通過出芽形成的子細胞比母細胞小得多,它必須長到足夠大才能進行分裂。當芽殖酵母在G1期生長到足夠大時,一些可導致進入S期的基因進行程序表達。如果將處于G1期的細胞在它的體積尚未達到足夠大時從營養豐富的培養基上轉移到營養貧乏的培養基上,這些細胞繼續維持在G1期,并緩慢生長直到達到足夠的體積才進入S期。但是,一旦G...
- 內收肌群后移坐骨結節術
手術名稱:內收肌起點坐骨移位術別名:內收肌群后移坐骨結節術分類:小兒外科/腦性癱瘓的手術/髖部畸形的手術ICD編碼:83.77概述:內收肌起點坐骨移位術用于髖部畸形的手術治療。將內收肌起點轉位至坐骨用于治療髖關節麻痹性脫位的手術最早由Nickel、Perry、Garrett和Feiwell描述。它包括把長收肌和股薄肌的起點向后轉位到坐骨上,并松解短收肌的起點和大收肌的前部。Couch、DeRosa...
- 真鯊
;唇褶不發達。牙寬扁,亞三角形;上頜牙邊緣具細鋸齒;下頜牙邊緣光滑或具細鋸齒。鰓孔中大,最后2個位于胸鰭基底上方。背鰭2個,無硬棘;第一背鰭大,位于體腔上方,靠近胸鰭;第二背鰭等于、小于或大于臀鰭,起點對著或前于或后于臀鰭起點。尾椎軸上翹,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尾鰭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后部近尾端處有一缺刻。胸鰭寬大,近鐮形。化石見于始新世至近代。絕大部分為海產;少數種類也進入淡水,如印度的恒河、...
- 眶內和顱眶部腫瘤切除術
顱內硬腦膜在該處與眶骨膜延續。動眼、滑車、外展和三叉神經眼支經眶上裂入眶;眼靜脈和淚腺動脈回返支則經此入顱(圖4.3.3.3-1)。2.眶尖:Zinn腱環將視神經及其被膜固定在眶尖,同時又是眼外肌的起點。顱內血管神經主要經過3個腔隙入眶,即視神經孔、動眼神經孔(外直肌兩頭之間的眶上裂)和眶上裂外側部(圖4.3.3.3-2)。3.眼外肌和眶脂體:提上瞼肌起自視神經管之前的眶頂,在上直肌表面前行,逐步...
- 石首魚
緣有細鋸齒,鰓蓋骨后端有一扁棘。鰓孔大,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耙較長。鱗片櫛狀,側淺鱗57;側線下鱗較側線上鱗為大。背鰭及臀鰭的鰭條部2/3以上均蒙小圓鱗。側線前部較彎曲,后部較直。背鰭Ⅷ~Ⅹ31,起點在胸鰭起點的上方。臀鰭Ⅱ9,起點約與背鰭鰭條的中部相對,胸鰭15,起點在鰓蓋后。腹鰭小于胸鰭。尾鰭楔形。體背側灰黃色,下側金黃色;背鰭及尾鰭灰黃色,胸鰭、腹鰭及臀鰭為黃色。多活動于海水中下層,有洄游...
- 胸大肌轉移代替肱二頭肌
功能重建/屈肘肌功能重建術ICD編碼:83.7710概述:胸大肌轉移代替肱二頭肌用于屈肘肌功能重建。胸大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適用于肱二頭肌、肱肌癱瘓而胸大肌肌力4級以上者,有三種方法:①胸大肌胸肋部起點移位法(Clark法);②胸大肌胸肋部起止點雙極移位法(Schottstaete法);③全胸大肌止點移位法(Brook-Seddon法)。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22.4.3.2-1~3.22.4...
- 胸大肌代肱二頭肌術
功能重建/屈肘肌功能重建術ICD編碼:83.7710概述:胸大肌轉移代替肱二頭肌用于屈肘肌功能重建。胸大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適用于肱二頭肌、肱肌癱瘓而胸大肌肌力4級以上者,有三種方法:①胸大肌胸肋部起點移位法(Clark法);②胸大肌胸肋部起止點雙極移位法(Schottstaete法);③全胸大肌止點移位法(Brook-Seddon法)。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22.4.3.2-1~3.22.4...
- 前鋸肌
時創造了更多的肌肉外觀。不用驚訝,他們也會很容易被厚厚的皮下脂肪所覆蓋。當完全展開時,他們就象六塊清晰的腹肌一樣性感和壯觀。他們在大多數的上肢動作中具有重要的功能,無論推還是拉。前鋸肌的位置前鋸肌的起點前鋸肌象其他骨胳肌一樣,具有兩個附著點。較大的一端被稱作“起點”,因為這是肌肉起始的地方。有趣的是,前鋸肌有多個起點,分割到三組手指般大小的區域。(1)上面部分,附著在第一和第二肋骨上,距離肋軟骨幾...
- Williams和Haddad法
拼音:WilliamshéHaddadfǎ英文:手術名稱:Williams和Haddad法分類:小兒外科/腦性癱瘓的手術/上肢及手部畸形的手術治療/腕關節和手指屈曲畸形/屈肌-旋前圓肌起點松解術ICD編碼:83.19概述:屈肌-旋前圓肌起點松解術Williams和Haddad法用于嚴重的腕關節和手指屈曲畸形的治療。上肢痙攣性麻痹最常見的畸形是腕關節和手指屈曲畸形。這些畸形常常伴有前臂旋前、肘關節屈...
- 沙粒病毒科
6d。L和SRNA節段3’端有17/19核苷酸是相同的,并且與基因組5’端的序列呈反向互補,沙粒病毒基因組RNA末端的這部分保守序列,可能是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位點。病毒RNA的復制起點可能就在單獨由L或SRNA兩末端產生的分子內雙鏈(intramolecularduplex)中,或者在L和SRNA末端之間相互退火形成的分子間雙鏈(intermolecularduplex)中。在...
- 小腦下后動脈瘤夾閉術
lararteryaneurysms手術名稱:小腦下后動脈瘤夾閉術分類:神經外科/腦血管疾病的手術/顱內動脈瘤手術ICD編碼:38.8110概述:小腦下后動脈(PICA)是椎動脈顱內段的最大分支,其起點約在枕骨大孔上10mm,椎基底動脈交界處近側15mm處的椎動脈干上,與第9、10、11、12顱神經毗鄰。PICA從椎動脈發出后其走程可分為5段:①延髓前段;②延髓側段;③扁桃體延髓段,向下彎曲形成尾...
- Inglis和Cooper法
拼音:InglishéCooperfǎ英文:手術名稱:Inglis和Cooper法分類:小兒外科/腦性癱瘓的手術/上肢及手部畸形的手術治療/腕關節和手指屈曲畸形/屈肌-旋前圓肌起點松解術ICD編碼:83.19概述:屈肌-旋前圓肌起點松解術Inglis和Cooper法用于嚴重的腕關節和手指屈曲畸形的治療。上肢痙攣性麻痹最常見的畸形是腕關節和手指屈曲畸形。這些畸形常常伴有前臂旋前、肘關節屈曲和拇指掌心...
- 胸鎖乳突肌雙極松解和肌腱延長術
因此新生兒斜頸病例應鼓勵家長有信心堅持治療。但當病兒年齡超過1歲,非手術療法則不再奏效,往往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有單純的胸鎖乳突肌起點切斷術和胸鎖乳突肌延長術。前者適用于1~4歲的病兒,既能矯正畸形,又能保留胸鎖乳突肌的輪廓。而5歲以上的病兒,如采取胸鎖乳突肌起點切斷松解,雖然也能矯正斜頸畸形,但因失去了胸鎖乳突肌的輪廓而影響頸部外觀,因此應選擇胸鎖乳突肌延長術。此外,隨著病兒年齡的增長,沒有...
- 胸大肌移位代三角肌手術
cleforparalysisofdeltoid分類:骨科/癱瘓性疾病手術/肩部癱瘓畸形的手術治療/三角肌麻痹的手術治療ICD編碼:83.7724概述:胸大肌轉位代三角肌用于三角肌麻痹的治療。胸大肌起點有鎖骨部,胸肋部和腹部,分別起于鎖骨內側半,第1~6胸肋部及腹直肌前鞘,三部分纖維向外集中,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結節嵴,止腱分前后兩層,前層由鎖骨部及胸肋上部組成,后層由胸肋下部及腹部肌纖維組成。血供呈...
- 胸大肌轉位代三角肌
cleforparalysisofdeltoid分類:骨科/癱瘓性疾病手術/肩部癱瘓畸形的手術治療/三角肌麻痹的手術治療ICD編碼:83.7724概述:胸大肌轉位代三角肌用于三角肌麻痹的治療。胸大肌起點有鎖骨部,胸肋部和腹部,分別起于鎖骨內側半,第1~6胸肋部及腹直肌前鞘,三部分纖維向外集中,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結節嵴,止腱分前后兩層,前層由鎖骨部及胸肋上部組成,后層由胸肋下部及腹部肌纖維組成。血供呈...
- 受精
現為卵質膜通透性的改變,皮質顆粒外排,受精膜形成等;調整發生在激活之后,是確保受精卵正常分裂所必需的卵內的先行變化;兩性原核融合起保證雙親遺傳的作用,并恢復雙倍體。在分子水平上,受精不僅啟動DNA的復制,而且激活卵內的mRNA、rRNA等遺傳信息,合成出胚胎發育所需要的蛋白質。研究簡史1875年德國生物學家O.赫特維希首先在海膽上發現從精子入卵至雌雄兩原核融合的受精過程,胚胎學上爭論200余年的唯...
- 膀胱黏液腺癌
nacetine)類藥物,已證實可致膀胱癌。⑥寄生蟲病。在嚴重埃及血吸蟲患者中,膀胱癌的發生率相當高。⑦人乳頭瘤病毒DNA,可能與某些調控細胞凋亡的基因DNA片段結合,干擾這些基因信息的傳遞、轉錄、復制,在多個環節上調控細胞周期而發揮其致癌作用。⑧膀胱癌的發病還與種族和環境因素有關。發病機制:腺癌占原發性膀胱癌2%以下,分3類:原發性膀胱腺癌,臍尿管癌和轉移性腺癌。腺癌也可發生在腸管代尿道通道,擴...
- 膀胱膠樣癌
nacetine)類藥物,已證實可致膀胱癌。⑥寄生蟲病。在嚴重埃及血吸蟲患者中,膀胱癌的發生率相當高。⑦人乳頭瘤病毒DNA,可能與某些調控細胞凋亡的基因DNA片段結合,干擾這些基因信息的傳遞、轉錄、復制,在多個環節上調控細胞周期而發揮其致癌作用。⑧膀胱癌的發病還與種族和環境因素有關。發病機制:腺癌占原發性膀胱癌2%以下,分3類:原發性膀胱腺癌,臍尿管癌和轉移性腺癌。腺癌也可發生在腸管代尿道通道,擴...
- 膀胱腺癌
nacetine)類藥物,已證實可致膀胱癌。⑥寄生蟲病。在嚴重埃及血吸蟲患者中,膀胱癌的發生率相當高。⑦人乳頭瘤病毒DNA,可能與某些調控細胞凋亡的基因DNA片段結合,干擾這些基因信息的傳遞、轉錄、復制,在多個環節上調控細胞周期而發揮其致癌作用。⑧膀胱癌的發病還與種族和環境因素有關。發病機制:腺癌占原發性膀胱癌2%以下,分3類:原發性膀胱腺癌,臍尿管癌和轉移性腺癌。腺癌也可發生在腸管代尿道通道,擴...
- 膀胱印戒細胞癌
nacetine)類藥物,已證實可致膀胱癌。⑥寄生蟲病。在嚴重埃及血吸蟲患者中,膀胱癌的發生率相當高。⑦人乳頭瘤病毒DNA,可能與某些調控細胞凋亡的基因DNA片段結合,干擾這些基因信息的傳遞、轉錄、復制,在多個環節上調控細胞周期而發揮其致癌作用。⑧膀胱癌的發病還與種族和環境因素有關。發病機制:腺癌占原發性膀胱癌2%以下,分3類:原發性膀胱腺癌,臍尿管癌和轉移性腺癌。腺癌也可發生在腸管代尿道通道,擴...
- 胸大肌移位重建三角肌功能
edeltoid手術名稱:胸大肌移位重建三角肌功能分類:骨科/周圍神經損傷手術/上肢神經損傷的手術治療及運動功能重建/肩外展功能重建ICD編碼:83.7708概述:胸大肌移位重建三角肌功能是將胸大肌起點向上移位,止點原位不動,從而達到收縮時使關節外展的目的。開始是將胸大肌起點移位到鎖骨和肩峰,Schttstaedt等加以改進,將胸大肌起始部縫到顱骨枕后部和頸部項韌帶等處,替代三角肌的前中部作用。手...
- 星鯊屬
。口弧形,唇褶發達。牙細小而多,平扁亞圓形,齒頭退化或消失,鋪石狀排列。鰓孔中大,最后2個位于胸鰭基底上方。背鰭2個,無硬棘;第一背鰭較大,位于體腔中央上方,近于胸鰭或近于腹鰭;第二背鰭較臂鰭為大,起點前于臀鰭起點,下葉前部稍突出,近尾端處有一缺刻。分布廣。白斑星鯊體具白色斑點,主要分布于黃海和東海。灰星鯊體無白點,第一背鰭起點幾對著或稍后于胸鰭里角上方,上唇褶短于或等于下唇褶。中國沿岸均有分布。...
- 會陰
),下極(《類經圖翼》)。出處:《針灸甲乙經》:會陰,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后兩陰之間。穴名解:此穴在會陰之部,故名會陰。相合聚結之處為會。陰,指陰部,在此指前后二陰。穴居兩陰間,為任、督、沖三脈的起點。任脈總攝全身諸陰之脈,為陰脈之海,本穴當本經外循行之發端。沖脈為血海。《針灸大成》載有:“兩陰間,任督沖三脈所起,督由會陰而行背,任由會陰而行腹,沖由會陰而行足少陰。”因名會陰。又本穴在處,四翳如...
- 鱸魚
、寨花、四腮魚、魯魚、花糜《*辭典》:鱸魚出處《食療本草》拼音名LúYú別名花鱸、鱸板、花寨、鱸子魚(《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來源為鮨科動物鱸魚的肉。原形態體長,側扁,背腹面皆鈍圓,背部在第1背鰭起點處隆起。體長約40厘米左右,頭略尖,中等大。吻尖,口大,稍傾斜,下頜長于上頜。上下頜、鋤骨、口蓋骨上都有細齒,舌平滑無齒。前鰓蓋骨后緣有鋸齒,后角下緣有3個大棘,鰓蓋后緣具1棘。鰓孔大,兩邊的鰓膜和...
- 下陰別
),下極(《類經圖翼》)。出處:《針灸甲乙經》:會陰,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后兩陰之間。穴名解:此穴在會陰之部,故名會陰。相合聚結之處為會。陰,指陰部,在此指前后二陰。穴居兩陰間,為任、督、沖三脈的起點。任脈總攝全身諸陰之脈,為陰脈之海,本穴當本經外循行之發端。沖脈為血海。《針灸大成》載有:“兩陰間,任督沖三脈所起,督由會陰而行背,任由會陰而行腹,沖由會陰而行足少陰。”因名會陰。又本穴在處,四翳如...
- 海底
),下極(《類經圖翼》)。出處:《針灸甲乙經》:會陰,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后兩陰之間。穴名解:此穴在會陰之部,故名會陰。相合聚結之處為會。陰,指陰部,在此指前后二陰。穴居兩陰間,為任、督、沖三脈的起點。任脈總攝全身諸陰之脈,為陰脈之海,本穴當本經外循行之發端。沖脈為血海。《針灸大成》載有:“兩陰間,任督沖三脈所起,督由會陰而行背,任由會陰而行腹,沖由會陰而行足少陰。”因名會陰。又本穴在處,四翳如...
- 屏翳
),下極(《類經圖翼》)。出處:《針灸甲乙經》:會陰,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后兩陰之間。穴名解:此穴在會陰之部,故名會陰。相合聚結之處為會。陰,指陰部,在此指前后二陰。穴居兩陰間,為任、督、沖三脈的起點。任脈總攝全身諸陰之脈,為陰脈之海,本穴當本經外循行之發端。沖脈為血海。《針灸大成》載有:“兩陰間,任督沖三脈所起,督由會陰而行背,任由會陰而行腹,沖由會陰而行足少陰。”因名會陰。又本穴在處,四翳如...
- 神田
),下極(《類經圖翼》)。出處:《針灸甲乙經》:會陰,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后兩陰之間。穴名解:此穴在會陰之部,故名會陰。相合聚結之處為會。陰,指陰部,在此指前后二陰。穴居兩陰間,為任、督、沖三脈的起點。任脈總攝全身諸陰之脈,為陰脈之海,本穴當本經外循行之發端。沖脈為血海。《針灸大成》載有:“兩陰間,任督沖三脈所起,督由會陰而行背,任由會陰而行腹,沖由會陰而行足少陰。”因名會陰。又本穴在處,四翳如...
- 平翳
),下極(《類經圖翼》)。出處:《針灸甲乙經》:會陰,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后兩陰之間。穴名解:此穴在會陰之部,故名會陰。相合聚結之處為會。陰,指陰部,在此指前后二陰。穴居兩陰間,為任、督、沖三脈的起點。任脈總攝全身諸陰之脈,為陰脈之海,本穴當本經外循行之發端。沖脈為血海。《針灸大成》載有:“兩陰間,任督沖三脈所起,督由會陰而行背,任由會陰而行腹,沖由會陰而行足少陰。”因名會陰。又本穴在處,四翳如...
- 復制叉式復制
拼音:fùzhìchāshìfùzhì英文:復制叉式復制大腸桿菌等原核生物的環狀染色體DNA復制時,首先在DNA的復制起點上解螺旋。DnaB蛋白結合在復制起點處兩個解旋了的單鏈上,分別形成兩個前導鏈(leadingstrand)的引物(primer),當前導鏈朝正反兩個方向同時延伸時,DnaB蛋白朝延伸方向作逆向移動,陸續形成后隨鏈(laggingstrand)的引物。這是DNA雙向復制的方式。在...
- 長尾鯊屬
。第一背鰭位于胸鰭與腹鰭之間的上方或靠近腹鰭;第二背鰭和臀鰭都很小;胸鰭大。廣泛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各海區。化石見于第三紀至近代。中國有3種:①狐形長尾鯊,第一背鰭下角未伸達腹鰭起點上方;牙外側無小齒頭;眼小,小于吻長1/2;中國沿岸夏季皆有分布。②淺海長尾鯊,第一背鰭下角未伸達腹鰭起點上方;牙外側具1~2枚小齒頭;眼大,大于吻長1/2;分布于南海和東海南部。③深海長尾鯊,第一...
- 鯊魚心
發達。鼻孔寬大,斜側位。前鼻瓣后部具一小三角形突出,后鼻瓣不分化。口長約為口寬的1/2。唇褐短小,上頜牙寬扁三角形,下頜牙較狹而直,牙邊緣均具細鋸齒。/噴水孔消失。鰓孔5個。背鰭2個,第1背鰭頗大,起點與胸鰭基底后端相對。第2背鰭小,等于臀鰭,起點與臀鰭起點相對。胸鰭近鐮狀,后緣凹入。腹鰭比第2背鰭稍大,近方形,位于兩背鰭間中部下方。尾鰭寬長,超過頭長,下葉前部呈三角形突出。后部有一缺刻。體青褐色...
- 柳葉花刀
拼音:liǔyèhuādāo英文:柳葉花刀是制作魚類藥膳花刀法之一。在魚身兩側均用直刀剞,先在魚身中間剞出一長刀紋,再以這長刀紋為起點,在背部剞3刀略彎曲的直刀紋,在腹部剖2刀略彎曲的直刀紋。背部與腹部的刀紋起點應相互錯開。加熱后便像柳葉的形狀。這種制法一般在清燉、紅燒或氽湯時用。...
- 基底動脈中、下段動脈瘤夾閉術
ms手術名稱:基底動脈中、下段動脈瘤夾閉術分類:神經外科/腦血管疾病的手術/顱內動脈瘤手術ICD編碼:38.8111概述:基底動脈中、下段動脈瘤包括發生于小腦上動脈平面以下至椎-基底動脈交界處之間的起點處的動脈瘤。此處的動脈瘤很少見,只占所有顱內動脈瘤的1%左右(0.5%~1.8%),占后循環動脈瘤的15%左右。由于此處動脈瘤位于腦干的腹側,手術顯露困難,操作范圍狹小,又有很多穿動脈從基底動脈發出...
- 胸主動脈弓動脈瘤
拼音:xiōngzhǔdòngmàigōngdòngmàiliú概述:主動脈弓動脈瘤比較少見。由于病變位于主動脈的頭臂動脈分支起點部,手術操作比較復雜,手術過程中必需注意保持腦和心臟的血流灌注,避免產生缺血缺氧損害。治療措施:主動脈弓動脈瘤的治療原則是切除主動脈弓動脈瘤,并作人造血管移植術,恢復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的正常血流。手術期中必需注意保護心、腦、脊髓及內臟器官不發生缺血缺氧損害,具體保護措施...
- 鳙魚頭
鰭基底至肛門處有狹窄的肉棱。口端位,口裂稍向上傾斜。吻圓鈍。眼小,下側位,在頭側正中軸下方。鰓耙狀如柵片,但不愈合,有鰓上器,耙數隨個體增大而數量增多。鱗很小,側線鱗99-115,背鰭3,7,很短,起點于腹鰭起點之后,胸鰭大而延長,末端起過腹鰭基部。臀鰭3,12-13。尾鰭深叉狀,上下約等長。體灰黑色,背面和上側面暗褐色,具黑色細斑。腹部銀白色。各鰭條呈灰白色,并有不少黑斑。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為...
- 飛魚
9~12;上咽部具齒叢;鰾大,向后延伸;無幽門盲囊;被大圓鱗,易脫落,頭部多少被鱗;側線低,近腹緣;臀鰭位于體后部,約與背鰭相對,無鰭棘;胸鰭特別長,最長可達體長的3/4,呈翼狀,一般可達或超過背鰭起點;有些種類腹鰭發達;尾鰭深叉形,下葉長于上葉;體色一般背部較暗,腹側銀白色,胸鰭色各異,有黃暗色斑點,或淡黃色,或具淡黃白色邊緣,或條紋。為熱及暖溫帶水域集群性上層魚類,以太平洋種類為最多,印度洋及...
- Woodward肩胛骨下移術
椎棘突做正中直切口(圖12.24.2.2-1)。2.顯露、分離肩胛帶肌:向外側游離皮膚、皮下組織直至肩胛骨內側緣,于切口的遠端辨認斜方肌的外緣,并鈍性分離該肌與深面背闊肌間隙。從棘突上銳性游離斜方肌起點筋膜后即可確認大小菱形肌的起點并將其從棘突處行銳性分離。繼之,將該肌與斜方肌上部一起與胸壁深層肌肉分離,并向外側牽開。此時可充分顯露附著于肩胛骨上角的肩椎骨或纖維束帶(圖12.24.2.2-2)。3...
- 房性逸搏和房性逸搏心律
失常。②在一長間歇之后,延遲出現1~2次房性P′-QRS-T波群,逸搏周期>1.20s,頻率<50次/min。房性逸搏心律的心電圖特點:①逸搏周期恒定:潛在的起搏點是以固有頻率發生沖動。只是發自同一起點的逸搏或是逸搏心律,其周期是固定的。房性逸搏心律一般為50~60次/min。②延遲出現:逸搏周期總是大于竇性周期或基本心律周期。原因是逸搏必定延遲出現,逸搏心律也總是緩慢的。③起步現象:由于逸搏的起...
- 背側骨間動脈島狀皮瓣移植術
/手部創面早期修復及皮膚移植/帶血管蒂的島狀皮瓣移植術ICD編碼:86.73概述: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在骨間膜的上緣發自骨間總動脈,有2條伴行靜脈,經旋后肌和拇長展肌之間下行于前臂背側伸肌深淺兩層之間,起點外徑為1.1~1.8mm,與骨間背神經伴行,繼續下行于小指固有伸肌與尺側腕伸肌之間,途中發出肌支與皮支,這些皮支分布于前臂近端1/2至遠端1/3背側皮膚,該動脈終末于尺骨莖突上2.5cm處與骨間掌側...
- 背側骨間動脈島狀皮瓣修復術
/手部創面早期修復及皮膚移植/帶血管蒂的島狀皮瓣移植術ICD編碼:86.73概述: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在骨間膜的上緣發自骨間總動脈,有2條伴行靜脈,經旋后肌和拇長展肌之間下行于前臂背側伸肌深淺兩層之間,起點外徑為1.1~1.8mm,與骨間背神經伴行,繼續下行于小指固有伸肌與尺側腕伸肌之間,途中發出肌支與皮支,這些皮支分布于前臂近端1/2至遠端1/3背側皮膚,該動脈終末于尺骨莖突上2.5cm處與骨間掌側...
- 骨間背側動脈島狀皮瓣移植術
/手部創面早期修復及皮膚移植/帶血管蒂的島狀皮瓣移植術ICD編碼:86.73概述: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在骨間膜的上緣發自骨間總動脈,有2條伴行靜脈,經旋后肌和拇長展肌之間下行于前臂背側伸肌深淺兩層之間,起點外徑為1.1~1.8mm,與骨間背神經伴行,繼續下行于小指固有伸肌與尺側腕伸肌之間,途中發出肌支與皮支,這些皮支分布于前臂近端1/2至遠端1/3背側皮膚,該動脈終末于尺骨莖突上2.5cm處與骨間掌側...
- 骨間背側動脈島狀皮瓣修復術
/手部創面早期修復及皮膚移植/帶血管蒂的島狀皮瓣移植術ICD編碼:86.73概述: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在骨間膜的上緣發自骨間總動脈,有2條伴行靜脈,經旋后肌和拇長展肌之間下行于前臂背側伸肌深淺兩層之間,起點外徑為1.1~1.8mm,與骨間背神經伴行,繼續下行于小指固有伸肌與尺側腕伸肌之間,途中發出肌支與皮支,這些皮支分布于前臂近端1/2至遠端1/3背側皮膚,該動脈終末于尺骨莖突上2.5cm處與骨間掌側...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