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DNA復制起點 (最后修訂于2010/3/17 21:45:46)[共1020字]
摘要:DNA復制起點不論細胞中只含有一條染色體(原核生物)還是有多條染色體,細胞每次分裂時每一條染色體都要精確地復制一次,也就是構成染色體的DNA分子要復制一次。復制時,雙鏈DNA分子的每一條單鏈成為新生成的DNA單鏈的模板鏈,即新合成的DNA雙鏈分子中,一條單鏈是原來的親鏈,另一條單鏈是新合成的子’鏈,這就是DNA的半保留復制。發生復制的單個DNA單元稱為復制子(repli—con)。每個復制子在每次細胞分裂期間只發動一次復制事件。復制子有控制啟動復制的元件,稱為復制起點(originofreplication),有的還有一個復制終點(termi—lus)。原核細胞染色體只有一個復制子,在一個復制起點上啟動復制整條染色體。細菌細胞里的質粒也有自己的復制子,有的受控于細菌細胞而同細菌染色體同步復制,這種質粒稱為嚴緊型質粒;有的則獨立于細菌細胞而自主地進行復制,稱為松弛型質粒。真核生物染色體上有許多個復制子,每一復制子的復制速率低于原核生物。表4—1列出有關復制子的一些基本數據。從酵母中最早分離出真核生物染色體復制子中啟動DNA復制的序列,稱為自主復制序列(autonomouslyrepli—......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5-1-5DNA復制的過程
DNA復制的引發DNA鏈的延伸DNA復制的終止 DNA復制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復制的引發,DNA鏈的延伸和DNA復制的終止三個階段。 (一)DNA復制的引發 復制的引發(Priming)階段包括DNA復制起點雙鏈解開,通過轉錄激活步驟合成RNA分子,RNA引物的合成,DNA聚合酶將第一個脫氧核苷酸加到引物RNA的3‘-OH末端復制引發的關鍵步驟就是前導鏈DNA的合成,一旦前導鏈DNA的聚合作用
- 5-1-1DNA復制的基本機理
DNA復制的基本機理復制起點和復制子DNA復制的特點 為了保證遺傳的穩定性,在每次細胞分裂之前,遺傳信息載體必須精確地復制自己。過去的概念認為遺傳信息的載體就是DNA,現在發現許多病毒的遺傳信息載體是RNA而不是DNA。因此,本章除了對DNA的復制作詳細的論述外,對RNA的復制也加以闡述,以期對遺傳信息的復制有個全面的了解。1953年,Watson和Crick在提出DNA雙螺旋模型時就指出,由于
- 微生物所在古菌基因組復制起始領域取得新進展
地中海富鹽菌中休眠復制起始位點激活(A)和沃氏富鹽菌中休眠復制起始位點功能分析(B)基因組復制是生命得以存在和延續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遺傳過程。與細菌染色體通常只有一個復制起點不同,真核生物和許多古菌的染色體均具有多個復制起始位點。這些復制起始元件可能具有不同的活性以適應體內外環境的變化,如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休眠狀態的復制起始位點,如何解析這些休眠復制起點的激活機制及其生理功能是該領域研究的難點和
- 水生所等合作揭示組蛋白H3單甲基化對DNA復制延伸的影響
組與美國密歇根大學劉一凡實驗室合作完成。在真核細胞中,核DNA被包裝成染色質,以核小體為基本單元。核小體通常包含長度約為200bp的DNA和組蛋白核心,因此,除了攜帶DNA具有的遺傳信息外,核小體還具有大量的表觀遺傳信息,其中又以組蛋白翻譯后修飾為主。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組蛋白修飾及相關酶類(包括乙酰化酶、去乙酰化酶和甲基轉移酶等)在DNA復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且與癌癥等人類疾病密切相關,但對于表觀遺傳
- 5-1-7滾環(Rollingcircle)復制
環狀DNA可以采取上述典型的DNA復制方式進行復制,即從復制起點開始,雙向同時進行,形成θ樣中間物,故又稱“θ“型復制,最后兩個復制方向相遇而終止復制。但有些環狀DNA采用另個一種方式,即滾環復制。例如許多病毒DNA的復制、F因子在接合(conufgation)轉移時其DNA的復制,以及許多基因擴增時都采用這種方式。 在以這種機制進行的復制中,親代雙鏈DNA的一條鏈在DNA復制起點處被切開,其5
- 發現線粒體DNA復制酶的原子結構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重要的酶的原子結構,這項發現發表在本周的《Cell》雜志上,或許對開發低副作用的抗HIV的藥物有重要的影響。據研究人員WhitneyYin介紹,當前許多抗HIV藥物基本是以阻止DNA的復制過程為主,雖然這對阻止病毒感染很有效,但該類藥物同時也阻止了人體細胞中具有相似功能的酶功能的發揮,因此,對人體有較大的副反應。人類細胞中負責DNA復制的酶為Polγ,當Polγ接觸到上述抗病毒藥
- 北大生科院最新Cell文章
發表了題為“TheIntra-SPhaseCheckpointTargetsDna2toPreventStalledReplicationForksfromReversing”的文章,發現了確保DNA復制準確性的Cds1Chk2途徑的一種關鍵新機制,指出了核酸酶Dna2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這為進一步理解DNA復制的嚴格調控提出了重要新觀點。相關成果公布在6月8日Cell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北大
- 與DNA復制時序有關的新序列
DNA復制的時序控制對DNA的適時、正確復制非常重要,并且與癌癥的發生也有密切關系。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一種與DNA時序控制有關的DNA序列。因為DNA復制時序的變更與癌癥有關,所以這一發現將可能有助改善癌癥檢測的方法。這項研究的相關文章將發表在10月1日的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上。細胞分裂前必須復制DNA,而DNA復制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復制的引發、DNA鏈的延伸和
- 破解DNA復制關鍵謎團
來自法國居里理工學院(InstituteCurie)核動力學與基因組可塑性(GenomePlasticity)實驗室,丹麥癌癥協會(DanishCancerSociety)的研究人員解開了一個DNA復制方面的重要謎團:DNA解鏈過程中組蛋白會發生什么?這項發現識別出了一種能在DNA復制過程中幫助組蛋白在DNA母鏈和子鏈中穿梭的復合物,這對于深入研究DNA復制來說意義重大。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
- Nature:腫瘤基因修復機制新發現
其基因組“質量”卻相當穩定——它們是怎么做到的?丹麥哥本哈根大學Hickson教授團隊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二院-浙江大學呼吸疾病研究所沈華浩教授團隊通過合作研究,首次發現腫瘤細胞在有絲分裂期存在DNA復制行為,這是腫瘤細胞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關鍵。12月2日,Nature雜志在線發表兩校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ReplicationstressactivatesDNArepairsynthesis
- DNA復制過程的再認識
2月2日的Nature網絡版雜志分別刊登了有關DNA復制的三篇文章:Nature439,557-562(2February2006)|doi:10.1038/nature04329ReplicationforkreactivationdownstreamofablockednascentleadingstrandRyanC.HellerandKennethJ.MariansNature439,6
- 第十六章 DNA的生物合成--第一節 DNA的復制
第十六章 DNA的生物合成(TheBiosynthesisofDNA) 脫氧核糖核酸(DNA)是生物界遺傳的主要物質基礎。生物有機體的遺傳特征以密碼(code)的形式編碼在DNA分子上,表現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順序-即遺傳信息,在細胞分裂前通過DNA的復制(Replication),將遺傳信息由親代傳遞給子代,在后代的個體發育過程中,遺傳信息自DNA轉錄(Transcription)給RNA,并
- 第二節 分子克隆載體
定地轉給后代,使基因的性狀得到連續的表達。這對校正某種遺傳缺陷或改進某種性狀都是十分有用的。目前一些實驗室正致力于構建人工微小染色體(microchromosome)。 構建染色體應包括:基因、復制起點、著絲粒和端粒。染色體上需帶有基因是不言而喻的。復制起點是染色體復制所不可缺少的。著絲粒保證復制后的染色體均等地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端粒具有某種特定結構以保證染色體的個體性。 首先,構建的是酵母
- 古生菌DNA復制研究
微生物的DNA復制調控研究一直是當代生命科學最受關注的前沿領域之一。近日,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何正國帶領的課題組在DNA復制和細胞周期調控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發現了古菌的DNA復制起始蛋白和DNA聚合酶之間存在物理和功能性的相互作用,并首次在古菌生命體中闡明了DNA復制起始和延伸兩個過程之間的分子偶聯機制。該項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據介
- 生物物理所合作研究揭示DNA復制起始復合體亞基結構
研究成果:StructuralanalysisofhumanOrc6proteinrevealsahomologywithtranscriptionfactorTFIIB。這一文章中報導了他們對DNA復制起始復合體(Originrecognitioncomplex,ORC)中Orc6亞基的結構生物學研究成果。通過對Orc6的結構生物學研究,他們揭示了人Orc6蛋白可以直接結合DNA,并且這一DN
- 5-1-2參與DNA復制的有關物質
螺旋酶(Helicase)單鏈DNA結合蛋白(SSBP)DNA拓撲異構酶(DNATopisomerase)引物酶(Primase)和RNA聚合酶(RNAPolymerase) DNA復制實際上就是DNA指導的DNA合成代謝。因此,必須有DNA作為復制的模板。體外復制實驗證明,新合成DNA的特異性完全取決于事先加入的模板DNA,二磷酸核苷酸(dATP,dGTP,dCTP,dTTP)是合成原料。有
- 科學家確定一種新的與DNA復制相關的酶
美國和瑞典的科學家近日從酵母菌體內確定出一種新的酶,它有望在人類等高等生物的DNA復制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6日的《科學》雜志上。進行該項研究的是美國NIH國立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NIEHS)的ZacharyPursell、ThomasA.Kunkel以及瑞典Umeouml;大學的ErikJohansson等。NIEHS主任DavidA.Schwartz表示,新的研究進一步揭示
- 北京大學生物化學試題(碩士)1999年,1997年,1996年,1992年,1991年,1989年,1988年
荷為+2,在280nm分析表明不含有芳香氨基酸六.第一題非生化 專業,第二題生化專業。 (一)1.如何判明DNA制劑的純度和是否為天然雙鏈分子 1. 如果細菌環狀染色體的復制是雙向的,并且從固定的復制起點開始,每個復制叉以16um /min的速度移動,細菌染色體長1280um,完成整個染色體復制所需的時間是多少?當細菌在營 養豐富的培養基中每20分鐘分裂一次,也就是說第一輪復制尚未完成就開始第二輪
- DNA復制研究最近進展
DNA復制是活體生物的基本生命過程,允許細胞進行分裂和增殖,并維持原始細胞的遺傳編碼和適當功能。對于該過程或機制的理解,也出現了很多挑戰,比如雙螺旋的DNA分離成兩個股鏈后,這兩股鏈會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復制,然而卻能同時完成復制。根據12月17日《Nature》上的一篇文章,在一項由美國羅伯特伍德約翰遜醫學院和伊利諾斯大學共同完成的研究中,科學家關注了上述重要的問題。研究識別了3種重要的方式,解答
- 古菌基因組復制起始研究取得新進展
地中海富鹽菌中休眠復制起始位點激活(A)和沃氏富鹽菌中休眠復制起始位點功能分析(B)基因組復制是生命得以存在和延續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遺傳過程。與細菌染色體通常只有一個復制起點不同,真核生物和許多古菌的染色體均具有多個復制起始位點。這些復制起始元件可能具有不同的活性以適應體內外環境的變化,如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休眠狀態的復制起始位點,如何解析這些休眠復制起點的激活機制及其生理功能是該領域研究的難點和
- 天津大學2002年招收攻讀碩士研究生入學試題生物化學
()是尿素循環的重要器官。17.核苷三磷酸在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能量和磷酸基團轉移的重要物質,()參與單糖的轉變和多糖的合成,()參與卵磷脂的合成,()供給肽鏈合成時所需要的能量。18.DNA復制后最常見的修飾是某些堿基的(),目的是自我識別,以免受到自身的()破壞。19.DNA復制時,合成DNA新鏈之前必須合成(),它在原核生物中的長度大約有()。20.()的專一性活化因子是cAMP,
- 我國科學家在DNA復制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昨日從華中農大生科院獲悉,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何正國教授課題組在DNA復制和細胞周期調控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并首次在古菌生命體中建立了DNA復制起始和延伸兩個關鍵過程之間的分子偶聯機制。該成果近日已發表在國際權威雜志《美國科學院院刊》上,通訊作者為何正國教授,他指導的3名學生張璐、張磊、劉祎分享第一作者。DNA等遺傳物質的精確復制是生命現象最本質的內容。DNA復制及細胞周期調控的紊亂將直
- DNA復制過程怎樣保證準確性
準確的DNA復制對所有生物的繁殖來說都至關重要。本期Nature上三篇論文和網上的一篇新的WebFocus文章(網址:http://tinyurl.co.uk/p5m7,),回答了關于一個DNA復制叉上發生了什么過程來保證這種準確性的長期未能回答的問題。有這么一個事實:即便是嚴重受損的DNA也能高速復制。Heller和Marians對這個現象做出了解釋。他們發現,細菌復制重啟系統能夠通過DnaG
- 揭示DNA復制叉的新保護神
7月10日,CancerCell雜志報道,范可尼貧血腫瘤抑制因子可與乳腺癌抑癌基因BRCA1等聯合發揮DNA復制叉保護功能。范可尼貧血(FA)患者中的突變基因與DNA修復基因BRCA1和BRCA2/FANCD1相互作用抑制腫瘤的發生,但目前歸因于它們的分子功能不能完全解釋其所有的生物學行為。本研究顯示FA基因(包括FANCD2)和BRCA1基因具有某些與DNA修復無關的功能,例如保護停滯的復制叉
- DNA復制蛋白具有雙重作用
生物遺傳的基礎是DNA復制,如果這一復制機制不起作用,其結果可能是細胞缺失或是獲得額外的遺傳物質,這些是大多數出生缺陷和癌癥基因組不穩定的特點。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發現CDT1是DNA復制所必需的,CDT1在細胞周期后期很重要,CDT1在有絲分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一發現為解釋癌癥具有不只是基因組不穩定的特征提供了一個可能的原因。這項新的研究刊登在NatureCellBiology
- Cell:關鍵酶對修復DNA復制錯誤至關重要
近日,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研究者發現了一種新的酶,這種酶可以修復哺乳動物DNA復制過程中最常見的錯誤。這種錯誤是DNA序列和其夾雜的個別RNA融合體的錯誤,研究者發現這種錯誤在每個細胞中至少發生超過100萬次,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國際雜志Cell上。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RNaseH2在DNA修復機制中扮演著中樞作用,對于保護人類基因組必不可少。當細胞進行分裂的時候,細胞必須將遺傳物質分成相同的
- 新毒素可阻抗藥細菌DNA復制有望開發下代抗生素
近來抗藥性細菌的增加成為大眾健康的嚴重威脅,人們需要新的治療手段來應對這類細菌的感染。美國科學家在11月14日出版的《分子細胞》雜志上發表文章表示,他們找到了一種新的毒素,能夠通過阻斷DNA復制機能來抑制細菌的生長。該發現為開發下代抗生素奠定了基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研究文章作者邁克爾·勞勃說,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尋求新抗生素作用對象的靈感源于對細菌本身的認識。通過研究細菌自身產生抑制生長毒素
- 5-1-9不需要RNA引物的DNA復制
有些病毒的基因組是線性DNA,在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中復制時不需要RNA引物。目前了解最清楚是的腺病毒DNA和枯草菌噬菌體φ29DNA的復制。盡管在表面上腺病毒DNA和φ29DNA與T7DNA相似,但是它們的復制不是從DNA內部開始的,而是從DNA的一端開始,而且對兩端無選擇性,各占50%的機率。盡管腺病毒DNA和φ29DNA兩端也具有重復序列,但是方向相反。因此,在DNA復制過程中不能通過象T7
- 端粒的DNA復制過程有兩個檢驗點
因為DNA損傷和復制叉(replicationfork)可以激活修復通路(參見備注1),所以基因組非常穩定。但是,端粒一直被認為是防止此類事件發生,以此保護染色體末端免受“傷害”的。然而,最新的一項研究證據表明,在細胞周期的兩個重要檢驗點(參見備注2)上,端粒事實上是需要這個DNA損傷機器(DNAdamagemachinery)的。幾項報告揭示端粒復制是需要DNA損傷機器的,Verdun和Karl
- 以色列破解DNA復制司法鑒定遭遇挑戰
國際司法鑒定學雜志:遺傳學》網站近日刊登了Nucleix公司創始人丹·弗魯姆金博士的一篇最新論文,稱一直是刑事案件司法鑒定終極利器的脫氧核糖核酸(DNA)證據也可偽造,這一研究結果使刑事犯罪中使用DNA信息做司法鑒定的可靠性面臨挑戰。以色列科學家最近成功破解DNA復制,被視為司法裁決法寶的DNA鑒定首次遭到挑戰。 特拉維夫的丹·弗蘭肯博士日前在《國際法庭科學雜志》發表文章《基因》說,他試驗用2種
- Science:單分子實時觀測DNA復制
由于DNA長鏈常常出現單個堿基的缺失或是損傷,因此DNA損傷相當常見,每天每個細胞大約有100萬個分子損害。這些損傷可以造成DNA復制過程停滯,從而導致細胞死亡。為了避免它,細胞利用幾個信號通路來繞過損傷繼續DNA復制過程。近日來自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一些單分子操縱技術在體外重現了其中的一個過程。相關研究發表在11月30日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早在上世紀70年代人們就
- 首次實時觀察到DNA復制過程中聚合酶的運動
ntmarker)插入聚合酶Dpo4(DNApolymeraseIV)的四個結構域和DNA其中一條鏈中,并利用熒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technology)首次實時(real-time)觀察到聚合酶結合到DNA鏈上正確的核苷酸位置并完成DNA復制的過程。在該研究中,根據聚合酶Dpo4的各個結構域所標記的熒光標記物顯示,Dpo4的
- 昆明動物所在線粒體DNA復制方面獲新發現
在對我國人群mtDNAD-環區突變頻譜的研究中,在一個正常人家系的mtDNA中意外發現其D-環存在一段50bp的缺失(m.298_347del50),該缺失導致線粒體保守序列框Ⅱ(CSBⅡ)和線粒體復制起始過程中的引物結合區被移除,而這兩個功能單元在以往的研究中被認為與mtDNA的復制起始調控有關。該50bp缺失在研究的家系母系成員中可以遺傳,且在不同的組織樣本如頭發、血液、唾液等都存在,具有不同
- DNA復制停頓的地方可能發生癌變
人類細胞每次分裂,必須先復制出自身46條染色體,作為給新細胞的一套“指令手冊”。通常情況下,整個程序會自動運轉到結束而不出故障。但偶爾也會有意外,信息沒復制上又沒有適當核對,造成了缺口或斷裂,細胞就不得不小心地把它們重新連接起來。染色體中某些區域被稱為“脆弱位點”,更容易斷裂,這些位點也是人類癌癥滋生的地方。據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5日報道,美國杜克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繪制出了一份綜合的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
- 缺失細胞質連接蛋白質CLIP-170會造成DNA復制錯誤
白質將導致癌變。美國普渡大學和中國四川大學的研究人員在10月刊《生物化學雜志》網絡版上報告說,細胞質連接蛋白質170(CLIP-170)在細胞增殖及DNA(脫氧核糖核酸)分配方面起著主導作用,如果將這種蛋白質去除,在細胞增殖時就會失去完整的DNA復制功能,從而導致癌變。研究人員解釋說:“細胞增殖時,DNA必須要平均分配到子細胞中,如果子細胞與母細胞不一致,它們就會發生癌變。正常的細胞有非常嚴格的
- 新方法揭示DNA復制中甲基化模式的精確拷貝
決定頭發顏色或個體是否發生某種癌癥的遺傳信息會通過DNA從一代傳遞給下一代。DNA中編碼的基因含有信息,但是一種叫做甲基化作用的過程卻常常是控制這些信息表達的一個重要因素。現在,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究組開發出一種結合了DNA采樣和數學建模的新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弄清在DNA復制過程中甲基化模式如何被精確地拷貝。這些將為了解甲基化在正常基因表達和人類疾病發展中的作用鋪平了道路。研究結果公布在4月19日的
- 以色列破解DNA復制司法鑒定遭遇挑
國際司法鑒定學雜志:遺傳學》網站近日刊登了Nucleix公司創始人丹·弗魯姆金博士的一篇最新論文,稱一直是刑事案件司法鑒定終極利器的脫氧核糖核酸(DNA)證據也可偽造,這一研究結果使刑事犯罪中使用DNA信息做司法鑒定的可靠性面臨挑戰。以色列科學家最近成功破解DNA復制,被視為司法裁決法寶的DNA鑒定首次遭到挑戰。 特拉維夫的丹·弗蘭肯博士日前在《國際法庭科學雜志》發表文章《基因》說,他試驗用2種
- 核苷突變如何混入DNA復制
生物化學家已經查明,能夠引起癌癥和老化的一個重要DNA缺陷是如何欺騙的細胞生物酶去進行DNA復制的。他們的發現說明了能夠導致癌癥和老化的氧化性DNA損傷如何能夠產生永久性的基因破壞。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的發現發表在2004年8月22日的Nature雜志上。DNA是一個雙螺旋分子。螺旋形的兩條鏈通過一些核苷進行相互連接。其中的四個核苷分別是鳥嘌呤、胞嘧啶、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在正常DNA中,鳥嘌呤
- 生物學的大飛躍把DNA復制儀別到褲腰帶上
LavaAmp,一臺小到可以別在褲腰帶上、能夠隨時隨地復制DNA序列的鏈式反應儀。LavaAmp的樣機是用金屬薄片做成的,一端有個小小的圓筒形突起部分,上面繞著兩根細導線。你可以用5號電池給它供電,或者直接把它連接到筆記本電腦上的USB接口也行。LavaAmp內部分成3部分。這個小盒子的基本功能聽起來不是很炫:它能加熱、冷卻,然后再加熱;液體可以流進流出,看起來沒什么變化。小朋友一開始也許會誤把
- 英研發“兆像素”DNA復制技術
種新的數字聚合酶鏈式反應(PCR)設備,利用液體表面的張力將DNA(脫氧核糖核酸)樣本分成100多萬個一模一樣的小片段。這使科學家能直接計算出每個小片段中單個分子的數量,新的測量平臺大大提高了樣本篩查的敏感性和精確度。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方法學》雜志上。1983年問世的PCR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科學家用它來放大或復制特定的DNA片段,是生物體外特殊的DNA復制技術。這種技術依
- 5-1-8D環(D-loop)復制
在研究真核細胞內線粒體DNA的復制時,發現了DNA的D環復制。復制過程分為四個階段。D環復制的特點是兩條鏈的復制不是同步的。 1.H鏈首先合成:在復制起點處以L鏈為模板,合成─RNA引物,然后由DNA聚合酶γ催化合成一個500-600bp長的H鏈片段。該片段與L鏈以氫鍵結合,將親代的H鏈置換出來,產生一種D環復制中間物。這個新的H鏈DNA片段由于分子3‘端終止的位置不定而長短不一;也有一些3‘
- 中國農大特聘教授Cell子刊發表新成果
uiqiangLou)。樓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主要以真核微生物釀酒酵母為模式系統,在基因和蛋白相互作用網絡水平探求基因組不穩定性的分子機理,及其與疾病/癌癥發生的關系。目前致力于相互作用組學技術構建DNA復制期(即S期)的蛋白質調控網絡。DNA復制機器的組裝和DNA合成起始根據細胞周期不同階段以一種嚴密協調的方式受到調控。DNA復制執照復合物由復制執照蛋白(如Mcm2-7)和復制起始連接蛋白(如Cd
- Mrc基因對DNA復制的作用
酵母Mrc1基因是多細胞動物Claspin的一種同源基因(ortholog),Mrc1基因不但是正常的DNA復制叉(replicationfork)的一個中心組成部分,同時也是S期檢查點的一個重要調節子。在2008年10月10日出版的《分子細胞》(MolecularCell)上,來自美國和日本的一組科學家發表文章稱他們發現Mrc1能通過與DNA聚合酶共同作用,從而影響DNA的復制。在封面文章中,
- eLife:深入解析DNA聚合酶的全酶組裝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首次闡明了人類DNA復制過程中的關鍵一步,解析了其中的詳細機制,文章發表在四月二日的eLife雜志上。eLife雜志由PNAS前主編RandySchekman籌辦,是一個頂級的開放性期刊。 在人類及其他生物的DNA復制過程中,需要向DNA裝載一個被稱為滑鉗(slidingclamp)的分子結構。不過,此前人們對DNA復制中的這一關鍵步驟還并不了解。賓州州立大學的博
- Cell:DNA復制方案因人而異
人類細胞每次分裂的時候,都得復制六十億DNA堿基,一個一個來顯然是不現實的。事實上,DNA復制機器會同時介入多個起始點,進行分工合作。哈佛大學醫學院、Broad研究所和MIT的科學家們發現,人與人之間的DNA復制方案并不相同。他們鑒定了首個調控DNA復制時序(Replicationtiming)的遺傳多樣性,并將這一成果發表在十一月十三日的Cell雜志上。DNA復制時序包括DNA復制的起始位置和D
- 部分實驗室常識
合二價金屬離子進而抑制依賴于二價金屬離子的DNA酶的活性,對DNA起到保護作用。8.在酶切反應緩沖液中為什么加入BSA?通過提高溶液中蛋白質的濃度,對酶起保護作用。9.簡單的克隆載體必需包括什么?復制起點;選擇標記:主要是抗性基因;多克隆位點:便于外源DNA的插入。10.用酚抽提細胞DNA時,有什么作用?使蛋白質變性。11.在分離DNA時,要使用EDTA,為什么?EDTA是金屬離子螯合劑,螯合二價
- 2-1-6真核生物染色體基因組的結構和功能
多肽鏈。 3.存在重復序列,重復次數可達百萬次以上。 4.基因組中不編碼的區域多于編碼區域。 5.大部分基因含有內含子,因此,基因是不連續的。 6.基因組遠遠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組,具有許多復制起點,而每個復制子的長度較小。 高度重復序列: 高度重復序列在基因組中重復頻率高,可達百萬(106)以上,因此復性速度很快。在基因組中所占比例隨種屬而異,約占10-60%,在人基因組中約占20%。
- 研究者發現DNA復制中激酶活動的控制機制
2006年03月30日生物通8到目前為止,美國研究人員已經知道ATR(ataxiaRad-related)是對不完全的DNA復制和受損DNA作出反應的檢查點的一個關鍵調節因子。ATR屬于磷脂酰-3-OH-激酶樣絲氨酸/蘇氨酸激酶,能通過控制細胞周期停滯和DNA修復途徑來調節宿主細胞對DNA損傷所產生的反應。但是,人們還不清楚它的激酶活性控制的機制如何。TopBP1是酵母Cut5/Dbp11的脊椎
- 應用LacZ報告系統研究白念珠菌HYR1基因的啟動子活性
氨酸通過特殊的信號傳導通路,激活該調控區的啟動子,使得HYR1基因表達,從而參與了白念珠菌菌相轉換的調節。 質粒PNG17是一個可以在大腸桿菌以及釀酒酵母菌中穿梭表達的穿梭質粒。既含有大腸桿菌的復制起點pMB1ori,也含有酵母菌復制起點ARS。同時帶有大腸桿菌中表達的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以及酵母菌的尿嘧啶合成酶的基因ura3作為篩選標記。作為一個酵母菌中檢測啟動子的報告載體,它帶有LacZ基因,
- 5-1-6DNA復制的真實性
大腸桿菌中,每復制109-1010個核苷酸便要出現一個誤差。由于大腸桿菌染色體中有4.5×106堿基對,這樣每1000個細胞經過一次分裂才會插入一個不正常的核苷酸。如果單純靠堿基對原則來維持其DNA復制準確性的話,那么誤差出現的頻率將為10-4-10-5。因而,在細胞內除了堿基對原則外,必然還有其他因子的作用,來維持DNA復制的準確性。 首先,DNA聚合酶本身具有校對作用,可以將不正確插入的核苷
- 《Nature》:基因復制的起點
一個正在分裂的細胞必須準確復制其基因組,以使每個子細胞都能接受一個完整的配套基因。復制中所出現的缺陷會導致基因組不穩定和癌癥。令人吃驚的是,人們對某些染色體區域是怎樣被選擇來啟動基因復制的知之甚少。基因復制被認為從特定位置開始,這些特定位置即所謂的“起點”,但能代表這些位置特征的DNA序列一直沒有發現,這使得人們想到其他染色體結構可能影響基因復制從哪里開始和什么時候開始。現在,Aggarawal和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