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3 國標編號
23002
4 CAS號
7782-50-5
5 中文名稱
Cl
6 英文名稱
chlorine
7 Cl的別名
Cl氣;液Cl
8 分子式
氯2
9 外觀與性狀
|
|||||
名稱, 符號, 序號 | Cl、氯、17 | ||||
系列 | 鹵素 | ||||
族, 周期, 元素分區 | 17族(VIIA), 3, p | ||||
密度、硬度 | 3214 kg/m3(273K)、NA | ||||
顏色和外表 | 黃綠色 | ||||
地殼含量 | 0.19 % | ||||
原子量 | 35.453 原子量單位 | ||||
原子半徑(計算值) | 100(79)pm | ||||
共價半徑 | 99 pm | ||||
范德華半徑 | 175 pm | ||||
價電子排布 | [Ne]3s23p5 | ||||
電子在每能級的排布 | 2,8,7 | ||||
氧化價(氧化物) | ±1, 3, 5, 7(強酸性) | ||||
晶體結構 | 正菱形 | ||||
物質狀態 | 氣態 | ||||
熔點 | 171.6 K(-101.5 °C) | ||||
沸點 | 239.11 K(-34.04 °C) | ||||
摩爾體積 | 17.39×10-6m3/mol | ||||
汽化熱 | 10.2 kJ/mol | ||||
熔化熱 | 3.203 kJ/mol | ||||
蒸氣壓 | 1300 帕 | ||||
聲速 | 無數據 | ||||
電負性 | 3.16 (鮑林標度) | ||||
比熱 | 480 J/(kg·K) | ||||
電導率 | 無數據 | ||||
熱導率 | 0.0089 W/(m·K) | ||||
第一電離能 | 1251.2 kJ/mol | ||||
第二電離能 | 2298 kJ/mol | ||||
第三電離能 | 3822 kJ/mol | ||||
第四電離能 | 5158.6 kJ/mol | ||||
第五電離能 | 6542 kJ/mol | ||||
第六電離能 | 9362 kJ/mol | ||||
第七電離能 | 11018 kJ/mol | ||||
第八電離能 | 33604 kJ/mol | ||||
第九電離能 | 38600 kJ/mol | ||||
第十電離能 | 43961 kJ/mol | ||||
10 發現
瑞典化學家卡爾·威廉·舍勒在1774年使用鹽酸與軟錳礦通過下述反應制得Cl氣:
上述反應條件為加熱。
11 物理性質
Cl單質由兩個Cl原子構成,化學式為氯2。氣態Cl單質俗稱Cl氣,液態Cl單質俗稱液Cl。
在常溫下,Cl氣是一種黃綠色、刺激性氣味、有毒的氣體。壓強為1.01×105Pa時,Cl單質的沸點為-34.6℃,熔點為-101℃。Cl氣可溶于水和堿性溶液,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Cl化碳等有機溶劑,飽和時1體積水溶解2體積Cl氣。
Cl氣具有強烈的刺激性、窒息氣味,可以刺激人體呼吸道黏膜,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嚴重的可導致死亡。
12 化學性質
Cl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它是一種活潑的非金屬單質。
Cl原子的最外電子層有7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結合一個電子,使最外電子層達到8個電子的穩定狀態,因此Cl氣具有強氧化性。Cl氣的強氧化性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2.1 作為消毒劑
Cl氣可以作為一種廉價的消毒劑,一般的自來水就常采用它來消毒。但由于Cl氣的水溶性較差,且毒性較大,故常使用氯O2代替Cl氣作為水的消毒劑。
12.2 漂白性
濕潤的 Cl氣可用于紙漿和棉布的漂白,不同于SO2的漂白性,Cl氣的漂白性是不可還原的。
之所以強調濕潤的是因為
氯2+H2O=H氯+H氯O (可逆反應)
H氯O=H氯+[O] (可逆反應;生成的[O]是游離氧,正是這個游離氧氧化了有機染料使之褪色)
12.3 與金屬反應
Cl氣可與鈉等活潑金屬直接化合。也能跟銅等不活潑金屬起反應。
2Na+氯2=2Na氯
Cu+氯2=Cu氯2 (反應條件加熱或點燃)
12.4 與非金屬反應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H2+氯2=2H氯
值得一提的是反應條件對上述反應的現象有很大影響
1.如果氫氣與Cl氣事先充分混合,在光照條件下發生爆炸;
2.如果氫氣在Cl氣中安靜地燃燒,現象為蒼白色火焰,同時伴有白霧(H氯溶解于空氣中的水形成的鹽酸小液滴)生成。
13 用途
Cl氣既可以用于消毒、制造鹽酸和漂白粉、制造Cl代烴。也可以用于制造多種農藥,制造Cl仿等有機溶劑,所以Cl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香港食水加入Cl可防止蛀牙。
14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
健康危害:對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輕度者有流淚、咳嗽、咳少量痰、胸悶,出現氣管炎的表現;中度中毒發生支氣管肺炎或間質性肺水腫,病人除有上述癥狀的加重外,出現呼吸困難、輕度紫紺等;重者發生肺水腫、昏迷和休克,可出現氣胸、縱隔氣腫等并發癥。吸入極高濃度的Cl氣,可引起迷走神經反射性心跳驟停或喉頭痙攣而發生“電擊樣”死亡。皮膚接觸液Cl或高濃度Cl,在暴露部位可有灼傷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響:長期低濃度接觸,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可引起職業性痤瘡及牙齒酸蝕癥。
15 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屬高毒類。是一種強烈的刺激性氣體。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2~5mg/m3,5小時/天,1~9個月,出現消瘦、上呼吸道炎、肺炎、胸膜炎及肺氣腫等。大鼠吸入41~97mg/m3,2小時/天,3~4周,引起嚴重但非致死性的肺氣腫與氣管病變。
致突變性:細胞遺傳學分析:人淋巴細胞20ppm。精子形態學分析:小鼠經口20mg/kg(5天),連續。
污染來源:Cl多用食鹽電解而得,主要用于冶金、造紙、紡織、染料、制藥、農藥、橡膠、塑料及其它化工生產的Cl化工序,并用于制造漂白粉、光氣、顏料,用以鞣皮以及飲用水的消毒等。在Cl的制造或使用過程中,若設備管道密閉不嚴或當檢修時均可接觸到Cl。液Cl灌注、運輸和貯存時,若鋼瓶口密封不良或有故障,可有大量Cl氣逸散。生產管理不良,也可造成大氣污染。
危險特性:本品不會燃燒,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Cl氣中燃燒,一般易燃氣體或蒸氣也都能與Cl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Cl氣能與許多化學品如乙炔、松節油、乙醚、氨、燃料氣、烴類、氫氣、金屬粉末等猛烈反應發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質。它幾乎對金屬和非金屬都有腐蝕作用。
燃燒(分解)產物:Cl化氫。
16 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①便攜式氣體檢測儀器:定電位電解式 ②常用快速化學分析方法:螢光黃檢測管法、聯苯胺指示紙法《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與處理處置技術》萬本太主編
氣體速測管(北京勞保所產品、德國德爾格公司產品)
17 實驗室監測方法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HJ/T30-1999,固定污染源排氣)
18 環境標準
中國(TJ36-79) |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 1mg/m3 |
中國(TJ36-79) | 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 0.10mg/m3(一次值) 0.03mg/m3(日均值) |
中國(GB16297-1996) |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 ①最高允許排放濃度(mg/m3): 65(表2);8(表1) ②最高允許排放速率(kg/h): 二級0.52~15(表2);0.60~18(表1) 三級0.78~23(表2);0.90~28(表1) ③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mg/m3): 0.40(表2);0.50(表1) |
19 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進行隔離,小泄漏時隔離150米,大泄漏時隔離450米,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將泄漏物導至還原劑(酸式硫酸鈉或酸式碳酸鈉)溶液。也可以將漏氣鋼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廢棄物處置方法:建議把廢氣通入過量的還原性溶液中(亞硫酸氫鹽、亞鐵鹽、硫代亞硫酸鈉溶液),中和后用水沖支下水道。廢水中的Cl氣和Cl化鋁電解中Cl氣回收。
20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或氧氣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必須佩戴氧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帶面罩式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進入罐、限制性空間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
21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就醫。
滅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處滅火。切斷氣源。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
22 自然分布
自然界沒有游離狀態的Cl,通常以Cl化鈉(食鹽,Na氯)的形式存在。
23 含Cl物質
23.1 無機物
Cl單質 Cl化鈉 Cl化氫
23.2 有機物
24 Cl離子的檢驗
檢驗水中是否含有Cl離子可以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銀離子(如硝酸銀),銀離子和Cl離子反應會生成Cl化銀白色沉淀,反應式:
Ag+ + 氯- → Ag氯↓
25 醫學化驗
25.1 英文名
chloride
25.2 Cl的別名
血清Cl化物;氯
25.3 正常值
離子選擇電極法: 以Cl化物計:98~106mmol/L (98~106mEq/L) 以Cl計: 100~106mmol/L (55~376mg/dl)
25.4 化驗結果意義
(1)增高: ①排出減少: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腎小管性酸中毒、梗阻性腎病等。 ②攝入過多:高鹽飲食、輸入生理鹽水過多,尤其在慢性腎功能不全時。 ③呼吸性堿中毒。 ④高滲性脫水(失水>失鈉)。 ⑤溴化鉍中毒。
(2)降低: ①嚴重嘔吐、高位腸梗阻、慢性幽門梗阻等。 ②人工胃或腸瘺引起胃液、胰液、膽汁大量丟失等。 ③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④嚴重糖尿病排尿過多致酸中毒。 ⑤出汗過多未及時補足Cl化鈉。 ⑥心功能不全和腎炎長期無鹽或低鹽飲食并大量利尿后。
25.5 化驗取材
25.6 化驗方法
血液無機物測定
25.7 化驗類別
血液無機物測定
26 參考資料
《新編臨床檢驗與檢查手冊》、《新編化驗員工作手冊》
26.1 相關疾病
- 梗阻性腎病
- 幽門梗阻
- 腸梗阻
- 糖尿病
- 脫水
- 嘔吐
- 腸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