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于麩炒的開放分類,共收錄詞條23個(含子類)。
麩炒又稱為“麥麩炒”或“麩皮炒”。炒制藥物時所用的麥麩為未制者稱凈麩炒或清麩炒;麥麩經用蜂蜜或紅糖制過者則稱蜜麩炒或糖麩炒。
麥麩味甘性平,具有和中作用。明代《本草蒙筌》有“麥麩皮制抑酷性勿傷上膈”的記載。故常用麥麩炒制補脾胃或作用強烈及有腥味的藥物。
麩炒的目的
增強療效 具有補脾作用的藥物,如山藥、白術等,經麥麩炒制后,可增強其療效。
緩和藥性 某些作用強烈的藥物,如枳實具強烈的破氣作用,蒼術藥性燥烈,經麩炒后藥性緩和,不致耗氣傷陰。
矯臭矯味 某些藥物如僵蠶,生品氣味腥臭,經麩炒后,矯正其氣味,便于服用。
麩炒的操作方法
先用中火或武火將鍋燒墊.,再將麥麩均勻撒入熱鍋中,至起煙時投入藥物,快速均勻翻動并適當控制火力,炒至藥物表面呈黃色或深黃色時取出,篩去麥麩,放涼。
麥麩用量一般為:每100kg藥物,用麥麩10~15kg。
注意事項
1.輔料用量要適當。麥麩量少則煙氣不足,達不到熏炒要求;麥麩量多則造成浪費。
2.注意火力適當。麩炒一般用中火,并要求火力均勻;鍋要預熱好,可先取少量麥麩投鍋預試,以“麩下煙起”為度。
3.麥麩要均勻撒布熱鍋中,待起煙投藥。
4.麩炒藥物要求干燥,以免藥物黏附焦化麥麩。
5.麩炒藥物達到標準時要求迅速出鍋,以免造成炮制品發黑、火斑過重等現象。
分類關系樹
麩炒類詞條
僅顯示前3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