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于解剖學的開放分類,共收錄詞條291個(含子類)。
研究生物體形態結構及其發生發展的科學。根據研究對象不同,有植物解剖學、動物解剖學和人體解剖學等分支,其中以人體解剖學的研究最為深入詳盡。一般所稱之解剖學即指人體解剖學。人體解剖學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公元前500年的醫書《內經》中即有人體解剖的資料記載。公元前400年,亞里士多德曾進行過較詳細的動物解剖。16世紀,維薩里解剖尸體并用肉眼觀察了人體器官的形態構造,著成《人體的構造》一書,糾正了前人的一些錯誤,開創了現代解剖學。19世紀末以來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X線透視、B型超聲圖、電子計算機圖形處理、同位素示蹤、熒光免疫、冰凍蝕刻等新技術的運用,將解剖學的研究推進到了一個新水平。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
分類關系樹
解剖學類詞條
- 手關節
- 上肢骨
- 前庭蝸器的神經、血管和淋巴引流
- 氣管與主支氣管
- 腦的血液供給
- 腦脊液的產生及循環
- 腦脊膜
- 腦干的血液供給
- 腦橋的內部結構
- 腦干的外形
- 橈神經
- 男性尿道
- 腦顱骨
- 迷走神經(Ⅹ)
- 面神經(VII)
- 盲腸與闌尾
- 面顱骨
- 顱的年齡性變化及性別差異
- 基底核
- 脊髓的白質
- 肩部肌
- 解剖學術語
- 解剖學名詞
- 股三角
- 股神經
- 股動脈
- 骨的生長與年齡性變化
- 骨的形態結構
- 腹膜后間隙
- 腹膜間隙
僅顯示前3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