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于腹瀉的開放分類,共收錄詞條1個(含子類)。
中醫·腹瀉腹瀉:1.經外奇穴名;2.泄瀉。經外奇穴名·腹瀉腹瀉為經外奇穴名。出《上海中醫藥雜志》。位于腹部,臍下5分。計1穴。主治腹瀉。一般直刺0.5~1.0寸。病癥名·腹瀉腹瀉即泄瀉。指糞便稀薄,排便次數增加的表現,是多種類似癥狀的統稱。泄瀉(diarrhea)為病名。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簡稱泄(《黃帝內經》)或瀉,又稱下利(漢唐時期)。是指以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瀉出如水樣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前賢以大便溏薄而勢緩者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為瀉。泄瀉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兩季為多見。現代醫學所稱的急性腸炎、慢性腸炎、腸結核、胃腸功能紊亂、腸易激綜合征、結腸過敏等
分類關系樹
腹瀉類詞條
僅顯示前3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