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于睪丸腫瘤的開放分類,共收錄詞條1個(含子類)。
睪丸腫瘤占男性惡性腫瘤的1%~2%,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絕大多數為原發性,分為生殖細胞腫瘤和非生殖細胞腫瘤兩大類。生殖細胞腫瘤發生于曲細精管的生殖上皮,占睪丸腫瘤的90%~95%,其中精原細胞瘤最為常見,生長速度較緩慢,預后一般較好;非精原細胞瘤如胚胎癌、畸胎癌、絨毛膜上皮癌等,比較少見,但惡性程度高,較早出現淋巴和血行轉移,預后較差。非生殖細胞腫瘤發生于睪丸間質細胞,占5%~10%,來源于纖維組織、平滑肌、血管和淋巴組織等睪丸間質細胞。繼發性睪丸腫瘤較為罕見。
睪丸腫瘤并不常見,僅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根據世界各地的統計資料,睪丸腫瘤的發病有地區和種族差異,歐美發病率較高,中國較低,但因為以下原因睪丸腫瘤受到特別重視。①70年代以后治療上有突破性進展,使死亡率從50%降至10%左右。②是15~35歲青年最常見癌,因為年輕人所以能承受手術、放療、化療等嚴格的綜合治療。③有分化的傾向,自發的或治療后由惡性變為良性,如轉移癌經化療后轉為良性畸胎瘤。若能弄清其機制,有可能使惡性腫瘤分化為良性腫瘤。④腫瘤分泌標記物質,可以從血中查出,其他腫瘤不常見。
分類關系樹
睪丸腫瘤類詞條
僅顯示前3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