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金匱要略方論》系內科雜病專著。簡稱《金匱要略》。東漢·張仲景撰于三世紀初。仲景原撰《傷寒雜病論》,經西晉·王叔和編集后,其古傳本之一名《金匱玉函要略方》,共3卷。北宋·治平2年(1065年),校正醫書局孫奇、林億等根據宋仁宗時翰林學士王洙在館閣中發現的蠹簡文字,重新加以整理編校,取其中以雜病為主的內容,仍厘訂為3卷,改名《金匱要略方論》。由于此書迭經后人整理,書中已附有一些東漢以后醫家的方論,但其主要內容仍為仲景手著。
全書共25篇,以論述內科雜病為主,是奠定我國臨床醫學基礎的重要古典醫籍之一。所述病證屬于內科方面的有:痓(痙)、濕、暍、百合病、狐惑病、陰陽毒、瘧病、中風歷節、血痹、虛勞、肺癰、咳嗽上氣、奔豚氣、胸痹、心痛、短氣、腹滿、寒疝、宿食、風寒積聚、痰飲、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氣、黃疸、驚悸、吐血、下血、胸滿、吐血、嘔吐噦、下利等四十多種病證;外科、傷科方面有: 癰腫、腸癰、浸淫瘡、刀斧傷等病證。另有女科病證的專篇論述。《金匱要略》總結了東漢以前的豐富診療經驗,當時對多種疾病的病因認識,已明確地歸納為三大類,并將體虛感受外邪、從經絡傳入臟腑(所謂“內所因”)列于發病的首位。在診斷上重視四診合參,辨證以臟腑經絡為重點,結合營衛氣血、陽陰五行等理論。在論治方面,重視預防和早期治療,所謂“上工治未病”(《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強調在治病時必須照顧整體,調整臟腑功能。書中第2篇至22篇介紹多科病證的脈證治療,論述精要,為讀者提供了辨證論治及方藥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則。此書分篇的特點是將類似癥候或病位相近的病證合編于一篇,便于讀者分析比較。所論每種病證的不同癥型和不同階段的治療,以及“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的臨床實踐,啟發后世業醫者在臨證過程中必須善于思考,辨證精細,還須學習掌握治療中的圓機活法。
此書共收集方劑262首(包括后人整理編校時所加入的附方在內),方劑的特點和《傷寒論》方一樣,具有藥味精煉、配伍嚴密、主治明確的特點,被后世譽為“眾方之祖”,或稱之為“經方”。《金匱要略》所收載的大部分選方,確有較高的療效,如大柴胡湯、瀉心湯、大建中湯、黃芪建中湯、防己黃芪湯、防己茯苓湯、鱉甲煎丸、當歸生姜羊肉湯、半夏厚樸湯、厚樸七物湯、茵陳蒿湯、茵陳五苓散、甘麥大棗湯、酸棗仁湯、腎氣丸、麥門冬湯、橘皮竹茹湯、葶藶大棗瀉肺湯、黃土湯、枳術湯、括蔞薤白白酒湯、桂枝茯苓丸、溫經湯、膠艾湯、大黃牡丹湯、薏苡附子敗醬散、白頭翁湯、苓桂術甘湯、十棗湯等方,均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是后世方劑學發展和變化的重要依據。從全書內容尚可看出張仲景是一位善于運用多種治療手段來治療不同病證的臨床家,除湯、丸、散劑內服和針灸治療外,《金匱要略》尚載述了溫熨、坐藥、烙法、洗浴法、藥摩、鼻內用藥、吹耳、灌耳、浸足等外治法,為臨床治療學和保健衛生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本書還記載了若干急救卒死的治法,特別是對自縊,書中生動地記述了如何用人工呼吸配合藥療、食療、按摩、吹耳外治等綜合治療措施進行搶救,操作規程符合科學性。此外,書中另有臟腑經絡病脈,攝生養慎以及飲食衛生、飲食禁忌和食物中毒的防治等論述。
《金匱要略》自北宋刊行后,歷代均有刻本傳世。目前我國所存最早為元刻本,藏于北京大學圖書館。建國后,商務印書館據明·王肯堂所輯《醫統正脈》本予以鉛印(1954~1955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則據明·趙開美刻本,于1956年出版影印本。至于歷代注釋和研究《金匱要略》的著作亦頗多。在古注本中,較早的全注本有元·趙以德所撰《金匱方論衍義》,此書詮釋《金匱要略》較為詳明,但刊本甚少流傳。清代醫家周揚俊評介趙氏此書“理明學博,意周慮審”。趙氏原編刪去了北宋校正醫書局整理本二十五篇中的最后三篇,后世注釋《金匱要略》的醫家,頗多引錄他的見解。趙氏以后涌現了很多《金匱要略》的注家和注本,其中影響較大的有: 徐彬的《金匱要略論注》(撰于1671年),程林的《金匱要略直解》(刊于1673年),周揚俊的《金匱玉函經二注》(撰于1687年),沈明宗的《金匱要略編注》(刊于1692年),魏荔彤的《金匱要略方論本義》(撰于1720年),尤怡的《金匱要略心典》(撰于1729年),黃元御的《金匱懸解》(刊于1754年),吳謙的《訂正金匱要略注》(刊于1742年),陳念祖的《金匱要略淺注》(刊于1803年),高學山的《高注金匱要略》(撰于1872年),唐宗海的《金匱要略淺注補正》(刊于1892年)等。在國外研究張仲景《金匱要略》較為著名的有日本·丹波元簡的《金匱玉函要略輯義》(撰于1806年),丹波元堅的《金匱要略述義》(撰于1842年)等。
在上述注本中,又以尤怡的《金匱要略心典》最為著名,尤氏研究仲景學說很有心得,纂注此書時,力求得其典要,故以“心典”為書名。書中闡述仲景原文的精義,文筆簡煉,條理通達,對原書中難以解釋的深奧文義寧可缺略,不強予衍釋,并改正了一些原文中傳寫之誤,刪略了后人增添的內容,是《金匱要略》古注本中為多數醫家所推崇的一部著作。又解放前后陸續出版或刊印《金匱要略》較有特色的注本、語譯本尚有: 曹穎甫的《金匱要略發微》、陸淵雷的《金匱今釋》、余無言的《金匱要略新義》、南京中醫學院的《金匱要略譯釋》、中醫研究院的《金匱要略語譯》、湖北中醫學院的《金匱要略釋義》、成都中醫學院的《金匱要略選讀》等,這些著作對讀者學習《金匱要略》原著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