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針灸逢源
摘要:《針灸逢源》為書名。清·李學川編撰。六卷。成書于嘉慶二十年(1815年)。卷一至二,選輯《內經》中有關針灸的條文;卷三收集歷代各家針灸論述和歌賦;卷四為經穴考證,首載經穴361穴,為今所從;卷五至六,為疾病的分門論治。卷一-二為“靈樞經文”、“素問經文”。系節錄《內經》中有關針灸原文并加注釋;卷三“群書匯粹”輯自歷代醫書中有關針灸的論述與歌賦;卷四“經穴考證”;卷五為各種病癥針灸取穴;卷六為各科病候及藥物處方。全書旨在摘要匯集歷代針灸文獻,而作者本人并無甚發揮。現存二種清刻本。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訂于2015/6/9 19:23:30 241字 ]
相關詞條:
- 針灸逢源
拼音:zhēnjiǔféngyuán英文:《針灸逢源》為書名。清·李學川編撰。六卷。成書于嘉慶二十年(1815年)。卷一至二,選輯《內經》中有關針灸的條文;卷三收集歷代各家針灸論述和歌賦;卷四為經穴考證,首載經穴361穴,為今所從;卷五至六,為疾病的分門論治。卷一-二為“靈樞經文”、“素問經文”。系節錄《內經》中有關針灸原文并加注釋;卷三“群書匯粹”輯自歷代醫書中有關針灸的論述與歌賦;卷四“經穴考...
- 中國針灸薈萃·現存針灸醫籍
拼音:zhōngguózhēnjiǔhuìcuì·xiàncúnzhēnjiǔyījí英文:《中國針灸薈萃·現存針灸醫籍》為書名。郭靄春主編。1985年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本書是大型針灸工具書——《中國針灸薈萃》的第二分冊。主要介紹和評述現存針灸醫籍,共收書303種。...
- 針灸六絕:神經病針灸現代方法
拼音:zhēnjiǔliùjué:shénjīngbìngzhēnjiǔxiàndàifāngfǎ英文:《針灸六絕:神經病針灸現代方法》為書名。高維濱著。2007年4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該書在介紹了神經解剖,神經病檢查法、定位診斷方法及神經病常用針灸、中藥治療規律及方法的基礎上,重點闡述了神經病常見癥狀及120余種疾病的病因、診斷和治法。...
- 自血針針法
拼音:zìxuèzhēnzhēnfǎ英文:自血針針法為針刺方法之一。指將從患者靜脈抽出的血液,重新注入其腧穴中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 空心針針法
拼音:kōngxīnzhēnzhēnfǎ英文:空心針針法為針刺方法之一。指用特制的空心針具,將藥物注入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 針灸感傳現象
拼音:zhēnjiǔgǎnchuánxiànxiàng針灸感傳現象針灸時,被針灸者的感覺沿經絡循行路線傳導或循經出現的各種皮膚反映。見經絡感傳現象條。...
- 五行磁吸針磁療針灸學
拼音:wǔxíngcíxīzhēncíliáozhēnjiǔxué英文:《五行磁吸針磁療針灸學》為書名。郭立文編。1997年1月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該書詳細介紹了新型針具五行磁吸針的治療原理及臨床應用,具體介紹了心臟病、高血壓、胃病、陽痿等45種內科病癥,頸椎病、落枕、腰痛等15種外科疾病,痛經、月經失調、婦女更年期障礙等9種婦科病及7種五官科病癥、6種兒科疾病的診治方法,還收集整理了36種常見...
- 蟒針針法
拼音:mǎngzhēnzhēnfǎ英文:蟒針針法為針刺方法之一。指采用特制的粗長針具透刺穴位,以治療疾病的針刺方法。...
- 克氏針或斯氏針顱頜固定術
手術名稱:克氏針/斯氏針顱頜固定術別名:克氏針或斯氏針顱頜固定術分類:口腔科/口腔頜面部損傷手術/頜骨骨折手術/上頜骨骨折固定術/顱頜固定術ICD編碼:93.5902概述:克氏針/斯氏針顱頜固定術用于上頜骨骨折的治療。骨骼牽引針有兩種:①克氏針,是一種細的鋼針,它的直徑是1.5mm,長度或是30cm,或是27.5cm,一端呈三角形尖端,用以鉆入骨內,貫穿骨后,用緊針鉤將其緊張后才能加以牽引。②斯...
- 針灸經
拼音:zhēnjiǔjīng英文:《針灸經》為書名。不著撰人。一卷。書佚。見《隋書·經籍志》。...
- 進針器進針法
拼音:jìnzhēnqìjìnzhēnfǎ英文:進針器進針法為針刺進針方法之一。指應用特制的圓珠筆式或玩具手槍式進針器,將長短合適的平柄或管柄毫針,裝入進針器內,下口置于腧穴的皮膚上,用手指拉扣彈簧,使針尖迅速彈入皮下,然后將進針器抽出的進針法。...
- 克氏針/斯氏針顱頜固定術
拼音:kèshìzhēn/sīshìzhēnlúhégùdìngshù英文:craniomaxillaryfixationwithkirschnerpin/sternmannpin手術名稱:克氏針/斯氏針顱頜固定術別名:克氏針或斯氏針顱頜固定術分類:口腔科/口腔頜面部損傷手術/頜骨骨折手術/上頜骨骨折固定術/顱頜固定術ICD編碼:93.5902概述:克氏針/斯氏針顱頜固定術用于上頜骨骨折的治療。...
- 頭針與耳針
拼音:tóuzhēnyǔěrzhēn英文:《頭針與耳針》為書名。宋一同編著。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年出版。該書從祖國醫學到現代醫學,由基礎理論到臨床治療,對頭針與耳針的作用機制做了剖析和探討。在頭針療法中分別介紹了14個刺激區和14條標準線兩種頭針刺激區域的定位,并且介紹了臨床較常用的刺激方法;耳針療法中采用“耳穴國際標準化方案”,對常用的80余個耳穴進行了功能探討。同時介紹了耳穴治療方法及...
- 小寬針針刺綜合療法
拼音:xiǎokuānzhēnzhēncìzōnghéliáofǎ英文:《小寬針針刺綜合療法》為書名。黃榮發、黃東平編寫。1989年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 針鼴科
拼音:zhēnyǎnkē英文:針鼴科是單孔目的1科,通稱針鼴,又名刺食蟻獸。背部和體側覆以硬刺,刺下有毛;腹面無刺而被毛,中央有一少毛區域,雌獸的育兒袋即在此處形成;靠近尾的基部有單一的泄殖腔孔。共2屬5種,分布于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和新幾內亞。針鼴吻細長,鼻孔和口位于吻端;口小,無牙,舌細長;眼小;具外耳殼,部分隱于毛中;四肢短,均為5趾;雄性后肢踝部有毒距;尾短,下面裸露。適應食蟻生活,棲息...
- 針灸針麻研究
拼音:zhēnjiǔzhēnmáyánjiū英文:《針灸針麻研究》為書名。張香桐、季鐘樸、黃家駟主編。1986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本書為1979年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的節選本。內容包括針灸針麻原理的研究、經絡與穴位研究、針灸療法的臨床應用、針刺麻醉的臨床應用等。...
- 子閉針其母,母閉針其子
拼音:zǐbìzhēnqímǔ,mǔbìzhēnqízǐ英文:“子閉針其母,母閉針其子”為子午流注術語。遇閉穴時間雖可通過“夫妻互用”取其合日的開穴,但仍有24個閉穴的時辰不能開穴。這些閉穴可應用子母補瀉法進行開穴。“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不實不虛或所屬時間已過,取病經的本穴和原穴治療。...
- 中風病與醒腦開竅針刺法
拼音:zhōngfēngbìngyǔxǐngnǎokāiqiàozhēncìfǎ英文:《中風病與醒腦開竅針刺法》為書名。石學敏主編。1998年5月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該書從基礎、臨床、研究三方面,系統闡述了石學敏院士始創“醒腦開竅”針刺法之學術思想體系。...
- 胸針針法
拼音:xiōngzhēnzhēnfǎ英文:胸針針法為針刺方法術語。指在胸部的一些特殊穴區,進行針刺或指壓刺激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 鬃針針法
拼音:zōngzhēnzhēnfǎ英文:鬃針針法為針刺方法之一。指采用經過加工處理后的動物鬃毛,針刺患者腧穴以治療疾病的針刺方法。...
- 長銀針針法
拼音:chángyínzhēnzhēnfǎ英文:長銀針針法為針刺方法之一。指采用金屬銀制成的長針刺激腧穴,以治療疾病的針刺方法。...
- 針灸法
拼音:zhēnjiǔfǎ英文: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herapy;概述:針灸法(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herapy)為中醫外科外治法之一。是指用針刺或艾灸疏通經絡、調暢氣血治療病癥的方法。包括針法與灸法,兩者各有其適應證。在外科方面,古代多采用灸法,但近年來針法較灸法應用廣泛,很多疾病均可配合針刺治療而提高臨床療效。灸法是用藥物在患處燃...
- 火針慢針法
拼音:huǒzhēnmànzhēnfǎ英文:火針慢針法為火針操作方法之一。指將火針刺入穴位或部位后,在體內停留較短的時間,然后出針。留針時間一般在1~3分鐘。...
- 針灸術研究法
拼音:zhēnjiǔshùyánjiūfǎ英文:《針灸術研究法》為書名。撰人不詳。1936年由寧波東方針灸書局發行。...
- 針灸針麻題目索引(1971~1978)
拼音:zhēnjiǔzhēnmátímùsuǒyǐn(1971~1978)英文:《針灸針麻題目索引(1971~1978)》為書名。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編。本書分國內與國外兩大部分。國內部分區分為針灸、針刺麻醉及針灸治病與機理三大類;國外部分則按地區和國家排列,以供了解近年來有關國家針灸發展情況。...
- 弧形髓內針(Ender針)內固定術
拼音:húxíngsuǐnèizhēn(Enderzhēn)nèigùdìngshù弧形髓內針(ender針)內固定術弧形髓內針又稱ender針,是髓內針的一種,其優點是:利用多根弧形具有一定彈性和硬度的髓內針插入髓腔,達股骨頸部,呈扇形散開,可有效地控制骨折端的活動。尤其對老年人,由于患肢可早期活動,縮短了臥床時間,從而減少全身并發癥;應用弧形髓內針內固定,手術時間短,失血少,創傷小,切口遠離...
- 電撳針針法
拼音:diànqìnzhēnzhēnfǎ英文:電撳針針法為針刺方法之一。指在撳針上接通電針儀器,刺激腧穴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 針灸大全
拼音:zhēnjiǔdàquán英文:概述:《針灸大全》為書名。1.明·徐鳳撰;2.《針灸大成》。明·徐鳳撰·《針灸大全》:《針灸大全》為書名。又名《針灸捷法》《針灸捷法大全》。明·徐鳳撰。六卷。成書于十五世紀。本書以匯集諸家針灸歌賦為主。卷一,名家針灸歌訣;卷二,《標幽賦》加注;卷三,分部經穴歌;卷四,《八法流注》;卷五,《金針賦》及《論子午流注之法》;卷六,針灸雜論。書中收錄各家針灸資料頗多...
- 針灸甲乙經
ion《針灸甲乙經》為針灸學著作。原名《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又名《黃帝甲乙經》《黃帝三部針經》,簡稱《針灸甲乙經》。魏晉間皇甫謐撰。成書于魏·甘露年間(256~259)。本書以《黃帝內經素問》、《針經》和《明堂孔穴針灸治要》(已佚)三書為主要依據,“使事類相從,刪其浮辭,除其重復,論其精要,至為十二卷”。主要載述臟腑、經絡、治療等理論,并詳載全身349個經穴的部位和主治疾病、針刺分寸、艾灸壯數...
- 針灸銅人
拼音:zhēnjiǔtóngrén英文:bronzeacupuncturefigure針灸銅人為針灸模型。指體表刻有經絡和腧穴名稱、胸腹腔內有臟器的銅鑄針灸人體模型,是形象直觀的針灸穴位模型。針灸銅人始創于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用銅塑造,體表刻有經絡和腧穴名稱,胸膜腔有臟器,中空。是北宋醫家王惟一總結前人經驗,為提高針灸教學效果而主持設計制造的。它既是針灸教學的教具,又是考核針灸醫生的模...
- 針灸傳真
拼音:zhēnjiǔchuánzhēn英文:《針灸傳真》為書名。孫秉彝、趙輯庵、王郁文合撰。八卷。刊于1923年。內容包括針灸方法、常見病癥針刺治療和考正穴法。《針灸傳真》為針灸叢書。又名《繪圖針灸傳真名醫刺法》。趙熙、孫秉彝、王秉禮合編。全書包括四種針灸著述:①《針灸傳真》二卷,書中對于針灸手法及理論治療等根據作者的臨床實踐提出了個人的見解。②《名醫刺法》二卷,為抄錄各書中有關針灸的論述。③《...
- 針灸全生
拼音:zhēnjiǔquánshēng英文:《針灸全生》為書名。又名《銅人明堂針灸》。清·蕭福安(學正道人)撰。二卷。成書于道光四年(1824年)。書中首載全身經穴及十四經穴圖解、歌訣;次載各種病癥的針灸取穴。《針灸全生》又名《同人針灸》。清·肖福庵撰。刊于1831年。首為周身經穴及十四經經穴圖解歌訣,其次為多種病癥的針灸取穴。內容簡要。現存四種清刻本。...
- 針灸聚英
拼音:zhēnjiǔjùyīng英文:《針灸聚英》為書名。又名《針灸聚英發揮》。明·高武撰。四卷。成書于嘉靖八年(1529年)。卷一載臟腑、經絡、俞穴;卷二為各病取穴治法;卷三為針灸法;卷四為各種歌賦。卷一論臟腑、經絡、腧穴;卷二集錄各家針灸取穴方法;卷三論針法、灸法及禁灸;卷四為各種針灸歌賦。編者于書中多以按語的形式,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并批判了針灸禁忌方面的某些迷信說法。是一部有較大影響的著...
- 針灸四書
拼音:zhēnjiǔsìshū英文:《針灸四書》為書名。元·竇桂芳輯。初刊于至大末年(1311年),全書于皇慶元年(1312年)刻成。包括《子午流注針經》、《黃帝明堂灸經》、《針經指南》(附自撰《針灸雜說》)、《膏盲俞穴灸法》等四種針灸書。除單行本外,全書主要內容收錄于明《普濟方》針灸門中。《針灸四書》的主要內容后收錄于《普濟方》卷四百○九-四百一十三。現存初刻本。198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排印本...
- 針灸指南
35年由上海明善書局出版。書分歌訣總要、穴法總要、病狀總要三部分。內容多選自《針灸大成》,加以審訂校考而成。2.《針灸指南》即《醫技便巧針灸指南》。四卷。作者佚名。刊于1925年。本書1~3卷內容與針灸無關,4卷載多種病癥的針灸用穴。本書卷一-三針灸指南說,泛論有關性命,攝養等內容;其后又有山靈示德圖、行樂圖,似與醫學無關;卷四載多種病癥的針灸取穴,將穴位分為頭陽(前)、頭陰(后)、胸腹、背脊、...
- 針灸易學
拼音:zhēnjiǔyìxué英文:《針灸易學》為書名。清·李守先撰。二卷。刊行于嘉慶三年(1798年)。卷上載“針灸源流”“手法”和“認癥”三部分,介紹針灸方法及要穴應用;卷下論述十四經穴及奇穴。現存初刻本等多種清刻本。...
- 針灸科
拼音:zhēnjiǔkē英文: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針灸科為中醫學分科之一。指以針刺、艾灸等手段治療疾病的科目。針灸治病由來已久,隋唐始設為專門的科目,宋有針兼灸科,元、明均設有針灸科。一直沿襲至今。針灸療法由來已久,唐代始設針科,宋代設針兼灸科,元、明兩代均設有針灸科,清朝前期也設針灸科,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太醫院中取消針灸科。參見十三...
- 針灸薪傳集
拼音:zhēnjiǔxīnchuánjí英文:《針灸薪傳集》為書名。夏少泉等輯。刊于1937年。本書在承淡安先生講授的針灸經穴治療筆記的基礎上分類編次而成。第一編經穴考證;第二編取穴法、要穴功用;第三編為針灸歌賦的簡注;第四編針灸治療各論,匯集了多種針灸配方。現存初刊本、抄本。...
- 《針灸學》
拼音:《zhēnjiǔxué》《針灸學》針灸著作。①江蘇省中醫學校針灸學教研組編。分經絡、腧穴、刺法、灸法、治療、參考六篇。系統整理了古代針灸學的主要成就。是參考各種針灸文獻及臨床教學編寫的講義。1957年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②上海中醫學院編。分經絡篇、穴位篇、刺灸法篇、治療篇。此書除較系統地整理了古代針灸學文獻外,并記載了1974年以前中西結合的部分資料。取材廣泛,是針灸臨床教學等常用的參考...
- 新編針灸學
拼音:xīnbiānzhēnjiǔxué英文:概述:《新編針灸學》為書名:1.魯之俊撰;2.福建醫科大學針灸教研組編。魯之俊撰·《新編針灸學》:《新編針灸學》為魯之俊撰。1950年出版。書中簡要介紹針灸效能、技術操作、主要穴位,疾病治法等。本書是根據作者在解放戰爭時期部隊學習針灸的講稿編成。書中簡要介紹了針灸的理論和方法,全身主要針灸刺激點(穴位)的部位、主治及一些常見病的刺激點等,本書內容簡要、...
- 針灸療法
拼音:zhēnjiǔliáofǎ英文:needletherapy概述:針灸療法:1.用針法和灸法防治疾病;2.書名。用針法和灸法防治疾病·針灸療法:針灸療法指用針法和灸法防治疾病。針灸療法是針法、灸法的合稱。簡稱針灸。針法是用特制的金屬針具,刺激人體穴位,并運用操作手法,籍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治療疾病。灸法主要是以艾為原料,溫灼穴位皮表,溫能經脈,扶陽散寒,治療疾病。方法雖異,但都是通過刺激人...
- 針灸大成
Moxibustion《針灸大成》為中醫針灸著作。明·楊繼洲在家傳《衛生針灸玄機秘要》一書基礎上進行擴充,并由靳賢校補編成。十卷。刊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書中卷一摘錄《內經》、《難經》中有關針灸理論的原文,并加注解;卷二、卷三載針灸歌賦及“策”《楊氏應考太醫院的試卷);卷四為針法;卷五為五腧、子午流注及靈龜八法;卷六、卷七為經絡、經穴及奇穴;卷八為諸證針灸治療;卷九為名醫針灸經驗、灸法、...
- 針灸問對
拼音:zhēnjiǔwènduì英文:《針灸問對》為書名。明·汪機(石山)撰。三卷。成書于嘉靖九年(1530年)。書以問答形式闡述針灸學中的一些基本理論、針法、灸法,并附載經絡穴位歌訣。內容多取自《黃帝內經素問》、《黃帝內經靈樞》及當時通行的針灸書。《針灸問對》又名《針灸問答》。上、中二卷論述針法;下卷論述灸法及經絡腧穴。全書以《內經》、《難經》等書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而對于金、元以后的各種針...
- 針灸經穴圖考
拼音:zhēnjiǔjīngxuétúkǎo英文:《針灸經穴圖考》為書名。黃竹齋編著。初版于1935年。1957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本書參考《內經》《針灸甲乙經》等六十多種文獻,搜集有關針灸學資料歸納而成。內容以十四經為綱,365穴及奇穴為目,考證穴位位置、主治、刺灸法等,還引用了不少針灸醫案,內容較為豐富。對少數穴位的歸經與一般針灸書有異。本書以《類經圖翼》一書為基礎將十四經穴及經外奇穴的...
- 針灸學簡編
拼音:zhēnjiǔxuéjiǎnbiān英文:《針灸學簡編》為書名。中醫研究院編。1957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書中主要介紹經絡、腧穴、針法、灸法、臨床治療、針麻、針灸作用原理以及經絡實質的研究等。并首次采用漢語拼音標注穴名。共六篇:針灸的發展及特點、經絡、穴位、針法、灸法、臨床治療,書中根據中醫理論體系,對傳統的針灸文獻加以系統的歸納和整理。可供西醫學習針灸及中醫進修參考。1959年人民衛...
- 針灸資生經
拼音:zhēnjiǔzīshēngjīng英文:《針灸資生經》為書名。南宋·王執中撰。刊行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書分七卷。卷一載全身穴位;卷二概述針灸方法;卷三至七,分論各科病癥針灸治療。本書引前代針灸文獻,考人體穴位位置,注重灸法。本書廣泛參考歷代針灸文獻,結合作者本人的針灸臨床經驗和心得對針灸作了較系統的介紹。卷一論人體各部分的腧穴,并附圖46幅;卷二論針灸法;卷三-七為多種疾病的針灸...
- 針灸集成
.《針灸集成》又名《勉學堂針灸集成》。清·廖潤鴻撰。四卷。刊行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此書是廖氏在早傳明亡名氏《針灸集成》的基礎上編撰而成。書中前二卷稱《針灸集成》,后二卷稱《經穴詳集》。卷一論針灸法、禁針灸穴、別穴、要穴、奇穴、針灸禁忌時日等;卷二論骨度法及諸病針灸法;卷三-四為十四經經穴及經外奇穴。本書引用了大量針灸文獻。但多系轉錄自張介賓《類經·圖翼》一書。1949年后有影印本。2.《...
- 針灸素難要旨
拼音:zhēnjiǔsùnányàozhǐ英文:《針灸素難要旨》為書名。又名《針灸要旨》《針灸節要》。明·高武撰。三卷。刊于1537年。內容系選取《內經》《難經》等有關針灸文獻,刪繁就簡,分類編次而成。著重羅集了九針、刺法、補瀉、經脈、俞穴等原文,探溯針灸學術本源。《針灸素難要旨》共三卷。本書系將《黃帝內經》與《難經》中有關針灸理論予以分類匯編而成。除高氏本人有個別按語外,沒有更多的解釋與發揮。...
- 針灸纂要
拼音:zhēnjiǔzuǎnyào英文:《針灸纂要》為書名。1.《針灸纂要》撰人不詳。一卷。書佚。見《醫藏目錄》。2.《針灸纂要》為邱茂良撰。1958年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書中對針灸簡史、學習方法、經絡、穴位、刺法灸法、針灸、治療、禁忌等均作了扼要的論述。3.《針灸纂要》為針灸著作。二冊。吳炳耀撰,吳韻桐繪圖。書成于1933年。上冊論內景、陰陽、五行、診法、經絡等中醫基礎理論、針灸法及各種病癥...
- 楊敬齋針灸全書
敬齋楊先生針灸全書》。署“建陽九十翁西溪陳言著”。二卷。刊行于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書后載有各種病癥的配穴圖一百多幅,頗具特色。原題陳言撰(實系托名著作)。刊于1591年。本書內容與徐鳳《針灸大全》基本相同,僅各節的編排次序互有先后。根據本書原刊本在文字校勘上頗多錯訛來看,似較徐書晚出。但本書卻增入各種病證的針穴圖達104幅之多,具有一定的特色,從而提高了該書的價值。1949年后有影印本。...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