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幼科直言 (最后修訂于2016/1/28 12:10:16)[共107字]
摘要:《幼科直言》為兒科著作。又名《幼幼拍掌集成》。六卷。清·孟河撰。刊于1726年。卷1~2痘癥;卷3痧癥;卷4~6為兒科雜病及其方治。書名“直言”寓直言無隱之義,全書文字簡明。現有《中國醫學大成》本。現存三種清刻本。......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幼科直言》
《幼科直言》 兒科著作。又名《幼幼拍掌集成》。六卷。清·孟河撰。刊于1726年。卷一-二痘癥;卷三痧癥;卷四-六為兒科雜病及其方治。書名“直言”寓直言無隱之義,全書文字簡要,說理明晰,有益后學,尤切應用。現存三種清刻本及《中國醫學大成》本。作者:
- 《幼科直言》
《幼科直言》 兒科著作。又名《幼幼拍掌集成》。六卷。清·孟河撰。刊于1726年。卷一-二痘癥;卷三痧癥;卷四-六為兒科雜病及其方治。書名“直言”寓直言無隱之義,全書文字簡要,說理明晰,有益后學,尤切應用。現存三種清刻本及《中國醫學大成》本。作者:
- 孟河
孟河 清代醫家。字介石。江寧(今屬江蘇)人。長于兒科證治。撰《幼科直言》六卷(1725年)。首論痘癥,次述痧癥,并列兒科雜證及方藥。作者:
- 《急救廣生集》:[卷六·幼科]保護
)王瓜,小兒多食生蟲積。(《傳心》)雞豆,小兒多食令不長。(《別》)烏芋(即地粟),小兒食多,臍下結痛。(《拾遺》)核桃俗傳能消食,殊不知此物氣溫能興陽,助腎火動,生風痰,小兒有病,當切戒之。(《幼科直言》)棗,小兒多食生蟲、損齒,貽害多矣。(《保生碎事》)栗,小兒食之,齒生遲,腎氣弱,生則難化,熟則滯氣。(《日華》)銀杏(即白果),小兒未滿十五歲食者,多發驚搐。(《蜀本草》)雞肉,小兒食之,生蛔
- 中國醫學大成(二)——傷塞、金匱分冊
喉證家寶重訂囊秘喉書正體類要外科證治全生集外科選要外科醫鏡疬科全書痰疬法門徐評外科正宗第七冊盤珠集胎產證治胎產指南重訂產孕集女科切要經效產寶女科經綸校注婦人良方慈幼新書原瘄要論麻疹備要方論活幼心書幼科直言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幼幼集成第八冊眉壽堂方案選存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孫文垣醫案三家醫案合刻張畹香醫案程杏軒醫案何澹安醫案邵蘭蓀醫案吳鞠通醫案冷廬醫話柳洲醫話馤塘醫話先哲醫話潛齋醫話友漁齋醫話對山醫話
- 輪滑運動對太原幼師附幼幼兒身體形態、機能的影響
【關鍵詞】輪滑運動太原幼師附幼幼兒身體形態機能 輪滑運動是一項新興的體育項目,它帶有明顯的周期性動作特征,能改善和提高運動者身體形態機能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近年來,輪滑運動的愛好者呈逐年上升趨勢,包括幼兒教學,其覆蓋率已達到相當可觀的程度。本研究即在對國內各大中小城市幼兒園輪滑教學的整體情況進行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實驗數據分析輪滑對幼兒身體形態、機能存在的影響,對幼兒園輪滑教學的開展以及對幼兒時
- 輪滑運動對太原幼師附幼幼兒身體素質的影響
【關鍵詞】輪滑運動太原幼師附幼幼兒身體素質 輪滑運動是一項較適合幼兒生長、發育的新興體育活動,它能改善和提高運動者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提高呼吸、血液循環系統等內臟器官的功能,特別是對提高人體協調能力和身體素質的改善有一定作用。近年來,輪滑運動的愛好者呈逐年上升趨勢,包括很多幼兒園的體育教學內容,其覆蓋率已達到相當可觀的程度。但目前對幼兒身體素質等方面還缺少深入的研究和論證。本研究把輪滑運動和幼兒身
- 《幼幼近編》
《幼幼近編》 兒科著作。又名《證治大還幼幼近編》。四卷。清·陳治撰。十七世紀末刊行。本書為《證治大還》之一種。前三卷主論痘瘡癥治,后一卷論小兒雜病診法及證治。本書收集總結了前人有關痘疹病因、主證和治療大法。對兒科常見病也有一些獨到見解。現存清貞白堂刻本。作者:
- 《幼幼近編》
《幼幼近編》 兒科著作。又名《證治大還幼幼近編》。四卷。清·陳治撰。十七世紀末刊行。本書為《證治大還》之一種。前三卷主論痘瘡癥治,后一卷論小兒雜病診法及證治。本書收集總結了前人有關痘疹病因、主證和治療大法。對兒科常見病也有一些獨到見解。現存清貞白堂刻本。作者:
- 《幼幼心裁》
《幼幼心裁》 兒科著作。二卷。明·喬埰撰。刊于1638年。書中首論兒科疾病及診治大法,其次對嬰幼兒的多種常見疾病的辨證論治,分別作了簡要的記述。論辨清晰,突出了小兒臟腑易虛易實的特點。選材亦多輕靈有驗。現存康熙四十七年刻本等三種清刻本。作者:
- 《幼幼新書》
《幼幼新書》 兒科著作。四十卷。宋·劉昉撰。刊于1132年。本書整理匯集了宋以前有關兒科學的成就,是一部兒科集大成之作。卷一-三為綜述部分,包括求子、方書敘例、小兒調理、用藥及診法;卷四-五為初生兒的保育及診治;卷六為先天疾病;卷七-十二論蒸忤,鬾、啼、驚、癇;卷十三-十七論風寒時氣、咳、瘧諸病;卷十八為斑疹麻痘;卷十九-二十二為熱痰、汗、疸、寒逆、癥積諸病;卷二十三-二十六為各種疳癥;卷二十
- 鐵與嬰幼兒智能發育有何關系,如何預防嬰幼兒缺鐵?
嬰幼兒生長發育旺盛,對鐵的需求量很大,其中的30%必須由膳食提供,由于奶類制品含鐵極微,如不及時添加輔食或添加不當,極易引起缺鐵。而嬰幼兒期又是行為、智能發育最為迅速、最易受損的時期,此期缺鐵對嬰幼兒更易造成行為、智能發育異常,而且嬰幼兒期缺鐵對兒童認知功能和行為發育具有較長期的不良影響。 缺鐵引起嬰幼兒行為、智能發育障礙的原因在于:①缺鐵引起腦組織能量代謝障礙:嬰幼兒腦發育快,能量需求大,其中
- 河南省農科院定位24個大豆幼苗期根系性狀基因
以梁慧珍為首的研究團隊,利用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所衍生的重組自交系群體,通過多年多點試驗,定位了24個控制大豆主根長、根重、側根數、莖葉重、根體積、下胚軸長度和下胚軸重7個根系性狀的QTL位點,發現幼苗期大豆根系性狀的遺傳機制比較復雜,莖葉重受多基因控制,其余性狀主要受主基因控制。梁慧珍表示,大豆生育前期良好的根系能夠提高產量,抗逆品種根系從幼苗期根系生長就表現出發根早、生長快等特點。因此,研究
- 《幼幼集成》
《幼幼集成》 兒科著作。六卷。清·陳復正撰。刊于1750年。書中整理輯錄了古代兒科學的一些主要內容。總結了前人對小兒生理病理特點的論述,對兒科常見病的證治進行了系統的歸納。卷一論小兒賦稟、診法、初生兒疾病的防治等;卷二-四分述兒科多種病證(包括內科雜證及外科瘡瘍),每病除辨證立法外,并附有正方、驗方及外治法等;卷五-六為作者刪訂《萬氏痘麻》的各種歌賦170余首,附方130余則。作者還對指紋的臨床
- 《幼幼集成》
《幼幼集成》 兒科著作。六卷。清·陳復正撰。刊于1750年。書中整理輯錄了古代兒科學的一些主要內容。總結了前人對小兒生理病理特點的論述,對兒科常見病的證治進行了系統的歸納。卷一論小兒賦稟、診法、初生兒疾病的防治等;卷二-四分述兒科多種病證(包括內科雜證及外科瘡瘍),每病除辨證立法外,并附有正方、驗方及外治法等;卷五-六為作者刪訂《萬氏痘麻》的各種歌賦170余首,附方130余則。作者還對指紋的臨床
- 《幼幼集》
《幼幼集》 兒科著作。四卷。明·孟繼孔撰。刊于1593年。卷一《孟氏治痘詳說》為作者治療痘證的經驗;頗多可借鑒之處。卷二《孟氏雜癥良方》,為作者對兒科諸病證治的論述;亦不乏個人創見。卷三《錢氏經驗良方》;卷四《上用方》系作者集錄錢乙等兒科醫家的經驗方。現存初刻本等明清刻本。作者:
- 甘肅省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導致嬰幼兒死亡2例調查分析
亡6人。現就我省2例死亡病例的情況報告如下。 1病例簡介 例1,患兒,男,2007年11月14日(農歷)出生,發病年齡5個月零6天。順產,足月,出生體重3kg,身長52cm。人工喂養,食用三鹿慧幼1段嬰幼兒配方奶粉。每5~6天食用1袋(400mg),累計食用30袋,共計12kg。家中剩余奶粉批號為SLI0102I20080104,三聚氰胺含量為1810mg/kg。 患兒于2008年4月20
- 《幼幼新書》
《幼幼新書》 兒科著作。四十卷。宋·劉昉撰。刊于1132年。本書整理匯集了宋以前有關兒科學的成就,是一部兒科集大成之作。卷一-三為綜述部分,包括求子、方書敘例、小兒調理、用藥及診法;卷四-五為初生兒的保育及診治;卷六為先天疾病;卷七-十二論蒸忤,鬾、啼、驚、癇;卷十三-十七論風寒時氣、咳、瘧諸病;卷十八為斑疹麻痘;卷十九-二十二為熱痰、汗、疸、寒逆、癥積諸病;卷二十三-二十六為各種疳癥;卷二十
- 蘭州市區幼兒園幼兒體質現狀調查
【關鍵詞】體質;生長和發育;對比研究;兒童 幼兒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他們的體質是今后學習、生活的基礎,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潛在生產力,關系到國家未來強弱和民族盛衰。為了解蘭州市區幼兒園在園幼兒的體質狀況,以便為提高蘭州市幼兒健康水平提供科學依據,筆者于2005年3-6月對蘭州市8所幼兒園的960名幼兒進行了體質檢測。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從蘭州市隨機抽取8所幼兒園,在每個幼兒園分別抽取
- 梁慧珍等定位24個大豆幼苗期根系性狀基因
的研究團隊,利用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所衍生的重組自交系群體,通過多年多點試驗,定位了24個控制大豆主根長、根重、側根數、莖葉重、根體積、下胚軸長度和下胚軸重7個根系性狀的QTL位點,發現幼苗期大豆根系性狀的遺傳機制比較復雜,莖葉重受多基因控制,其余性狀主要受主基因控制。梁慧珍表示,大豆生育前期良好的根系能夠提高產量,抗逆品種根系從幼苗期根系生長就表現出發根早、生長快等特點。因此,研究
- 《幼幼發揮》
《幼幼發揮》 兒科著作。又名《家傳幼科發揮秘方》、《幼科發揮大全》。二卷。(一作四卷)。明·萬全撰。約刊于16世紀中期。本書按照五藏主病的系統分別論述了多種兒科病證的診斷和治療。有不少個人獨到的見解,可以給后學者很大啟發,并較詳細地介紹了作者本人的一些治案及其家傳的兒科秘方。為兒科學的發展作了貢獻。現存多種清刻本、石印本等。1949年后有排印本。作者:
- 從幼兒園兒童體檢情況看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存在的問題
為了進一步加強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完善管理制度,為在園兒童提供健康、舒適的娛樂、生活、學習環境,現對我市75所幼兒園兒童進行調查,以了解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存在的問題。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4年1~12月在我院兒保門診進行在園體檢的1666名兒童的資料和2004年入園調查記錄。 1.2方法 1.2.1一般體格檢查由具有多年兒保工作經驗、本科學歷的主治醫師檢查。內容包括
- 幼兒教師對幼兒傷害的認知與干預策略
【摘要】 目的了解幼兒教師對幼兒傷害的看法與認知,探討幼兒傷害干預有效的策略與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樣,抽取上海市浦東新區某街道5所幼兒園教師121人為對象,采用自編問卷進行調查。結果96.7%的幼兒教師認為幼兒傷害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地面濕滑、電源安裝位置不合適、樓梯較陡和護欄間距過大等是幼兒傷害的環境危險因素,上下樓梯時擁擠、玩火柴或打火機、自己倒熱水、在池塘邊玩耍等是行為危險因素。對于傷害
- 《幼幼集》
《幼幼集》 兒科著作。四卷。明·孟繼孔撰。刊于1593年。卷一《孟氏治痘詳說》為作者治療痘證的經驗;頗多可借鑒之處。卷二《孟氏雜癥良方》,為作者對兒科諸病證治的論述;亦不乏個人創見。卷三《錢氏經驗良方》;卷四《上用方》系作者集錄錢乙等兒科醫家的經驗方。現存初刻本等明清刻本。作者:
- 《幼幼發揮》
《幼幼發揮》 兒科著作。又名《家傳幼科發揮秘方》、《幼科發揮大全》。二卷。(一作四卷)。明·萬全撰。約刊于16世紀中期。本書按照五藏主病的系統分別論述了多種兒科病證的診斷和治療。有不少個人獨到的見解,可以給后學者很大啟發,并較詳細地介紹了作者本人的一些治案及其家傳的兒科秘方。為兒科學的發展作了貢獻。現存多種清刻本、石印本等。1949年后有排印本。作者:
- 幼淋巴細胞性白血病1例
幼淋巴細胞性白血病(PLL)是少見的白血病。1974年由Galton等首先報道15例[1],近年來國內亦有數例報道。最近我院收治1例,現報告如下。 1病歷摘要 患者,男,63歲,退休干部。因“咳嗽、咯血伴頭昏,乏力2個月”入院。患者既往體健,無特殊家族史。查體:無貧血貌、皮膚無出血點、淺表淋巴結不大、胸骨無壓痛,雙肺呼吸音粗,無啰音。心臟無異常。脾肋下4cm、質韌、無壓痛,肝臟肋下未觸及。實
- 幼幼集成/經典醫學名著
天下也。故醫者濟人之術,而方書之作,則以得諸心者,傳諸世以濟人于無窮也。獨是專憑臆見,既虞師心之滯于偏;墨守成規,又嫌膠柱而不知變。蓋觀一言之誤,胎害匪輕,而嘆方書之難言也。雖然為方書難,為方書而及幼科則尤難。何則?呱呱襁褓,啼笑無端,疾痛疴癢,不能自白;其臟腑未充,則藥物不能多受;其筋骨尚脆,則針砭尤非易施;誤用刀圭,便傷生理。此煉師陳君飛霞三折肱于斯道,有《幼幼集成》之作也。目錄:卷首賦稟護
- 研究者淺議陳復正《幼幼集成》兒科學特點
《中華中醫藥雜志》2008年第1期陳復正的《幼幼集成》在兒科學方面,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及經驗。理論方面,對小對驚風一病獨持卓見,反對偏執于驚風,濫投金、石、腦、麝之輩;在診斷方面,對小兒脈診、指紋辨析等,都有重要發揮;治療方面,對小兒痙病辨治有獨到的理論及見解,闡發仲景傷寒痙病之義,并采王海藏、張景岳、喻嘉言、周虛中等眾家經驗進行發揮;辨治方法多樣,除內治法外,尚有燈火、灸、敷、貼、熏、洗等外治之法
- 嬰幼兒頭皮靜脈針固定方法介紹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80-6115(2004)07-0665-02 一歲以下的嬰幼兒,多采用頭皮靜脈輸液,由于嬰幼兒哭鬧、出汗多、不合作,易造成膠布脫落引起藥液外滲。所以頭皮靜脈穿刺成功后,固定非常重要,它關系到整個輸液過程是否能順利完成。1方法 我們采取新法固定,即頭皮靜脈穿刺成功后,將第一根膠布固定于針柄上,第二根將帶有無菌小紗布的膠布橫貼于針眼處,第三根將頭皮膠管彎成S形用膠
- 提高婦幼保健服務水平重點加強醫學學科建設
我們白城市婦幼保健院,承擔著5個縣(市、區)的婦幼保健業務指導、培訓工作。多年來,積極貫徹執行母嬰保健工作法規和條例,圍繞落實“兩綱”工作目標,從加強管理入手,以全心全意為婦女兒童服務為宗旨,面向基層,面向群體的婦幼衛生工作方針。堅持以保健為中心,保健與臨床相結合,提高業務技術水平,完善服務功能,重點抓學科建設,促進我院婦幼保健工作的全面發展。 1領導重視 十幾年來,從內涵建設抓起,完善各項規
- 思密達與潘生丁聯合治療嬰幼兒腹瀉48例療效觀察
嬰幼兒秋冬季腹瀉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的消化道綜合征,目前缺乏特殊的藥物治療,我們于1999年9月~2001年2月對48例秋冬季腹瀉嬰幼兒應用思密達、潘生丁聯合治療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凡上述時間的患兒78例,6個月~3歲,急性腹瀉患病都在秋冬季呈急性起病,大便呈黃色水樣或蛋花樣,無膿血、無粘液、末梢血白細胞計數平均在0.9~1.2×109/L。糞常規鏡檢,脂肪球47例,未見
- 軟組織分級松解治療嬰幼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臨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嬰幼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畸形的分級與手術方法改進的療效。方法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對1990~2002年手術治療的114例(146足)進行總結分析,將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畸形按嚴重程度分為Ⅲ級,根據不同等級的畸形制定不同范圍軟組織松解方案。結果82例106個足術后平均獲得5年隨訪,足的形態和功能恢復優良率達90%。結論改進軟組織松解方法,按級手術治療,提高了療效,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和畸形的復
- 嬰幼兒顱骨燒傷的治療(附12例報告)
【摘要】目的探討嬰幼兒嚴重顱骨燒傷的治療。方法應用橡皮生肌膏和外科手術切除壞死顱骨。結果全部病人治愈,避免了多次院內感染和腦膨出。結論用橡皮生肌膏治療嬰幼兒顱骨燒傷療效確切。關鍵詞嬰幼兒顱骨燒傷嚴重顱骨燒傷在成人或兒童并非少見,但嬰幼兒嚴重顱骨燒傷文獻報道不多。我們治愈12例,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12例顱骨燒傷,男8例,女4例,年齡2個月~2歲,Ⅲ度燒傷面積3%~16%。其中10
- 專家提醒應該重視幼兒糖尿病的診治與預防
新華網太原6月18日專電(記者孟暉)糖尿病過去被人們認為是老年病,然而近年來到太原市各大醫院就診的,不乏幾歲甚至不滿1歲的糖尿病患兒。為此專家提醒,應該重視幼兒糖尿病的診治與預防。 山西省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宋大夫介紹,<目前每100萬個兒童中,大約就有10名糖尿病患兒。山西省兒童醫院2004年就接診了30多個這類患兒,從嬰兒到十幾歲的都有。兒童糖尿病患者,有些一出生就得病,有些則是在一兩歲時被診
- 幼兒要慎服磺胺藥
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肺炎桿菌、鼠疫桿菌等作用較強。對于泌尿、呼吸道、腸道的炎癥及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有的家長看孩子病了,就給孩子吃復方新諾明,殊不知,磺胺類藥物不宜給幼兒服用。幼兒期各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特別是肝、腎的酶系統功能均未發育成熟,對藥物的耐受性、解毒能力均不如成人。幼兒服用磺胺藥后常出現的不良反應是出現胃腸道刺激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瀉、拒乳等,妨礙B
- 思密達保留灌腸在嬰幼兒腹瀉病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思密達保留灌腸在嬰幼兒腹瀉病中的臨床應用。方法采用思密達灌腸治療腹瀉病患兒100例,與對照組90例相比較,通過臨床觀察、經方差檢驗以觀察思密達灌腸治療腹瀉病是否有效。結果經過對比研究表明,思密達灌腸治療可以縮短腹瀉病治療時間,提高療效。結論思密達灌腸治療是一種不愿口服藥物治療的腹瀉病患兒的良好選擇。 目前在嬰幼兒腹瀉病的口服治療中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但由于其口感略粘澀,許多小嬰幼
- 寧波市城區幼兒園1160名4~6歲年齡段乳牙患齲及分布情況調查
【摘要】目的了解寧波市幼兒口腔疾病的最新發病情況。方法隨機抽查寧波城區6所幼兒園1160名兒童,分4、5、6歲三個年齡段進行抽組,每組約400人。在自然光線下,按WHO齲病調查標準進行,將所得幼兒乳牙患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4~6歲在園兒童乳牙患齲率高達85.47%,受檢人齲均6.17個。分布牙位主要集中在上下乳磨牙和上前門牙,占66.37%。結論提示目前幼兒園兒童患齲率高,與我們的重視程度和
- 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的每日膳食建議量研究
【摘要】目的初步探索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的每日膳食建議量。方法以滿足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的營養素推薦攝入量為目標,根據折算系數和平衡膳食寶塔低能量水平食物攝入量,求出計算量并反復調整。結果調整前不僅各類食物的數量不整齊、可操作性差,而且在鈣、鋅營養方面存在較大缺陷;調整后1~3歲幼兒及4~6歲學齡前兒童每日膳食建議量分別為谷類175g和250g,蔬菜200g和250g,水果75g和100g,肉禽類各50
- 捏脊法治療嬰幼兒急性腹瀉43例療效觀察
嬰幼兒急性腹瀉是嬰幼兒常見的胃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夏秋多見。嬰幼兒脾胃薄弱,無論內傷乳食,感受外邪或脾胃虛寒等均可引起本病,嬰幼兒急性腹瀉易耗氣傷陰,日久不愈則易生疳積。故用捏脊法治療嬰幼兒腹瀉具有簡便易行,見效迅速,無副作用等優點,而且嬰幼兒容易接受。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捏脊法治療的43例患者全部系門診患兒。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小于1歲的23例,1~3歲
- 嬰幼兒心臟術中心靜脈壓的監測和護理對策
隨著心臟外科的急速發展,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已成為嬰幼兒先心外科發展的方向。嬰幼兒心臟手術后一個最重要的監測就是CVP的監測。它對了解血液動力學及右心功能的變化,血容量,左心充盈的壓力有極大的價值。我院自1998年8月~2003年4月共施行10kg以下,嬰幼兒心內手術58例,現將嬰幼兒心臟術后中心靜脈壓的監測和護理對策臨床分析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齡3
- 自制空心探針治療嬰幼兒鼻淚管阻塞
嬰幼兒鼻淚管阻塞(infantileotsractionofnaso-lacrimalduct)是一種常見的嬰幼兒眼病。多表現為出生后淚溢,合并淚囊炎者可有粘液或膿性分泌物、眼紅等表現,壓迫淚囊區有分泌物自淚小點溢出。我們自1996年5月~2003年3月共收治245例患者,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全部為門診患者,經淚道沖洗明確診斷,保守治療無效。年齡在4個月~3歲
- 嬰幼兒急性腸套疊357例診治分析
【摘要】目的為了提高嬰幼兒腸套疊的療效。方法對357例嬰幼兒腸套疊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患兒231例,女性患兒126例。結果經非手術治療(空氣灌腸復位)222例,手術治療135例,其中有3例患兒空氣灌腸復位失敗后手術。全部病例均治愈。結論(1)腸套疊診斷除臨床表現外,首選診斷性空氣灌腸;(2)根據患兒的病程時間長短及一般情況好壞而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急性腸套疊是嬰幼兒常見病之一,占該年
- 黃芪輔助治療嬰幼兒重癥病毒性肺炎療效觀察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06-8106(2004)18-2091-02 我院于2000~2003年12月份,用黃芪及抗生素聯合治療嬰幼兒重癥病毒性肺炎81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病例選擇 根據1987年中華兒科學會呼吸小組成都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診斷為重癥病毒性肺炎81例,其中男58例,女23例,年齡2個月~3歲,營養狀況均屬正常,按就診先后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
- 嬰幼兒血管瘤應及時治療
2005年04月07日《健康報》血管瘤分為真性瘤和血管畸形,起源于殘余的胚胎成血管細胞。血管瘤好發于嬰幼兒,這是因為小兒皮膚內的微小血管的內皮細胞易發生異常增生所致。真性血管瘤,即草莓樣血管瘤,常發于面、頸、一側肢體或軀干。多在出生時或出生后一周左右出現,初起時常只有芝麻大的紅點,后生長迅速,數月后明顯長大,呈鮮紅色或紫紅色高出皮膚的草莓樣軟包塊或斑塊。一般在一歲后停止生長,有的可望消退,故有人主
- 幼年強直性脊柱炎臨床特點和HLA-B27亞型的相關性研究
2005年04月25日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4Vol.8No.10P.617-619(北京)為提高對幼年強直性脊柱炎(JAS)和HLA-B27亞型相關性的認識,研究者分析檢測55例JAS患兒HLA-B27亞型和臨床特點。采用國際標準微量淋巴細胞毒實驗法進行血清學分型。DNA分型采用聚合酶鏈反應-序列特異引物技術(PCR-SSP)檢測出B*2701-B*2713等位基因亞型。DNA提取:取受測對象
- 影響正常幼兒詞匯發育的個體和家庭因素的研究
2005年04月30日中華兒科雜志2004Vol.42No.12P.908-912(北京)為了了解幼兒詞匯發育水平及影響幼兒詞匯發育的個體和家庭社會因素,研究者采用現況定量研究方法。用多階段分層不等比例抽樣方法在北京4個城區中的2個城區抽取樣本。用“中文早期語言與溝通發展量表“(CCDI)及個人背景問卷,對北京城區1056名16~30個月正常幼兒的母親或日間照顧人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用兩樣本成組
- 究發現微量元素鋅可輔助治幼兒肺炎
患兒按照傳統療法只接受抗生素治療,而另一組則在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同時,每天接受20mg鋅制劑的的輔助治療。結果顯示接受鋅制劑輔助治療的患兒的總體康復更快,出院時間更早。研究人員認為,該療法簡單易行,每天的成本只需增加15美分即可。在接受鋅制劑輔助治療的同時,還可減少需用的抗生素種類,從而使幼兒體內產生抗藥性的可能性減小。據統計顯示,肺炎是5歲以下兒童最主要的致死原因。《國外醫學情報》作者:自動采集
- 嬰幼兒喘息的早期干預治療
【摘要】目的對第一次喘息發作的患兒即給予抗哮喘藥物霧化吸入治療,進行早期干預,防止喘息反復發作。方法對門診就診患兒隨機進入治療組56例,對照組55例,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抗哮喘藥物霧化吸入治療。結果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顯著性。隨訪追蹤觀察1年,治療組喘息復發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意義。結論對第一次發作喘息的患兒即給予抗哮喘藥物霧化吸入治療,既能迅速緩解喘息癥狀,縮短病程,減少用藥,并有效
- 偽麻美沙芬滴劑治療嬰幼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偽麻美沙芬滴劑(艾暢,Autuss)對緩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癥狀的效果。方法應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來評價療效。結果艾暢均能較好地緩解鼻塞、流涕和咳嗽。對緩解鼻塞優于對照組;緩解咳嗽方面,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對于緩解流涕方面差于對照組。兩組在總療效和給藥途徑上差異均無顯著性,兩組均未見明顯的藥物不良反應。結論艾暢在治療嬰幼兒的AURI有較好的療效。關鍵詞上呼吸道感染嬰幼兒鹽
- 嬰幼兒良性顱內壓增高癥27例分析
月,我們收治各種原因所致的嬰幼兒良性顱內壓增高癥27例,現將其臨床表現及診斷、治療進行分析。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7例患兒中,男14例,女13例。小嬰兒(年齡≤6個月)4例,嬰兒17例,幼兒6例。 1.2臨床表現全部患兒均急性起病,首發癥狀為發熱者13例,驚厥5例,發熱伴驚厥4例,煩躁哭鬧2例,嘔吐1例,腹瀉1例,頭痛1例。查體:體溫增高14例,13例前囟未閉合的患兒均表現前囟隆起
- 介紹一種用于嬰幼兒的協作式抽血方法
此種協作式抽血方法,便于血管尋找,方便抽血,避免患兒四肢活動而引起穿刺針頭脫出或穿刺較細血管造成抽血失敗,助手注射器與操作者針頭留有一定距離的活動度,尤其對于不能配合的嬰幼兒,避免了由于注射器一體的直針頭刺進皮膚的角度及針頭難以準確固定,或因下頜角的位置及高度而影響穿刺進針的角度而致穿刺失敗甚或誤傷頸部其他組織或血管,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成功率。 作者單位:471031河南洛陽解放軍150醫院感染科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