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西溪書屋夜話錄 (最后修訂于2016/2/10 14:41:45)[共145字]
摘要:《西溪書屋夜話錄》為醫論著作。清·王泰林撰。原系手稿,大多已殘缺,僅存《肝病證治》一篇,收入《王旭高醫書六種》。本篇較系統、全面地闡述肝病證治,王氏將肝病分成肝氣、肝風、肝火等不同類型,并提出相應的治法。不僅這種分類法與前人迥不相同,而且治療上也很有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學術思想。......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西溪書屋夜話錄》
《西溪書屋夜話錄》 醫論著作。清·王泰林撰。原系手稿,大多已殘缺,僅存《肝病證治》一篇,收入《王旭高醫書六種》。本篇較系統、全面地闡述肝病證治,王氏將肝病分成肝氣、肝風、肝火等不同類型,并提出相應的治法,不僅這種分類法與前人迥不相同,而且治療上也很有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學術思想。作者:
- 《西溪書屋夜話錄》
《西溪書屋夜話錄》 醫論著作。清·王泰林撰。原系手稿,大多已殘缺,僅存《肝病證治》一篇,收入《王旭高醫書六種》。本篇較系統、全面地闡述肝病證治,王氏將肝病分成肝氣、肝風、肝火等不同類型,并提出相應的治法,不僅這種分類法與前人迥不相同,而且治療上也很有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學術思想。作者:
- 《王旭高醫書六種》
《王旭高醫書六種》 醫學叢書。清·王泰林編撰。刊于1897年。包括《退思集類方歌訣》、《醫方證治匯編歌訣》、《增訂醫方歌訣》、《醫方歌括》、《薛氏濕熱論歌訣》、《西溪書屋夜話錄》。前四種共載方五百余首,以歌訣形式介紹《傷寒論》、金匱要略》方和其他常用方的運用。《濕熱論歌訣》系據薛生白原作改編。《西溪書屋夜話錄》概括論述肝病證治及用藥大法。其中所論肝氣、肝風、肝火的病機、病證與治則很有特色。現存
- 《王旭高醫書六種》
《王旭高醫書六種》 醫學叢書。清·王泰林編撰。刊于1897年。包括《退思集類方歌訣》、《醫方證治匯編歌訣》、《增訂醫方歌訣》、《醫方歌括》、《薛氏濕熱論歌訣》、《西溪書屋夜話錄》。前四種共載方五百余首,以歌訣形式介紹《傷寒論》、金匱要略》方和其他常用方的運用。《濕熱論歌訣》系據薛生白原作改編。《西溪書屋夜話錄》概括論述肝病證治及用藥大法。其中所論肝氣、肝風、肝火的病機、病證與治則很有特色。現存
- 《退思集類方歌注》:序
歌訣》二書,吾邑王旭高先生所著也。先生名泰林,字旭高,晚號退思居士。江陰柳寶詒嘗選刊先生醫案,稱先生讀書,上自軒岐,下迄清季諸家,無不精心灌注,于古書則研求古訓,于后人書則必分別疑似。所著有《西溪書屋夜話錄》《醫方歌訣串解》《環溪草堂醫案》諸書,均未梓行云。今醫案經方君耕霞、柳君寶詒選刊,流行于世,其余數書屢求不得。乙卯冬,華君松巖惠余稿本一束,云已藏棄多年。先是東房橋有先生之門人,年老忽發狂易
- 王泰林
居士,無錫(今屬江蘇)人。從其舅、當時瘍科名醫高錦庭習醫,盡得其傳。后又精研醫經,尤注重《傷寒論》之研習,頗有心得。故后來轉而究心內科諸證,不泥于古人,頗有發明,化裁古方,其著作甚豐,初期有《西溪書屋夜話錄》、《環溪草堂醫案》及《王旭高臨證醫案》。王氏對肝脾諸證有深入研究。如以肝火、肝風、肝氣為綱,列治肝證計三十法;于脾胃證之治法,亦頗有見地。而有溫病之濕溫、風溫等證,論述也堪稱詳盡。其門人于其
- 肝氣逆證
肝氣逆證 證名。因肝氣上逆或橫逆所出現的證候。《圣濟總錄》卷四十一:“肝氣逆則面青多怒。”《類證治裁》卷二:“脅痛吐血者,肝氣逆也,化肝煎。”卷二:“怒郁傷肝氣逆,解肝煎。”《西溪書屋夜話錄》謂肝氣逆上沖心,熱厥心痛者,宜泄肝,藥用金鈴子、延胡、吳萸、川連。兼寒去川連,加椒、桂;寒熱俱有者,仍入川連,或再加白芍。肝氣上逆沖肺,猝得脅痛,暴上氣而喘者,宜抑肝,藥用吳萸汁炒桑皮、蘇梗、杏仁、橘紅。
- 近代中醫珍本集醫話分冊
藥求醫診法脈用藥卷二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形體中風傷寒陰癥陽癥暑暑風霍亂轉筋熱熱人心胞疫痧咳嗽噎吐頭痛脅痛腹痛肝病七情不寐卷四吐血諸血汗疸腫消傷食癘耳目喉……冷廬醫話補編廣輯存存齋醫話稿醫學達變醫話集腋醫法圓通著園醫話素軒醫語素仙簡要西溪書屋夜話錄醫學特見記醫醫瑣言存粹醫話篇通俗醫話編輯推薦:作者:http://www.dangdang.com/product/7440/7440579.shtml
- 針灸對慢性肝病的治療作用
的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變化有著深刻而獨特的認識,肝具有十分復雜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更是形形色色,因此在發生疾病時其涉及面就相當廣泛。有人甚至提出,在臨床所見疾病中,肝病可十居其六。清朝王旭高在其《西溪書屋夜話錄》中也說:“肝病最雜而治法最廣。此處之“肝病即是指肝系疾病而言。可以說中醫學“肝病的概念除了現代醫學解剖學的肝臟疾病之外還有更廣泛的內容,實踐證明中醫學論治
- 肝血虛證與肝陰虛證鑒別
之母也,母旺則子強,是以當滋化源,若謂‘肝無補法’,見肝之病者,盡以伐肝為事,愈疏而愈虛,病有不可勝言矣。故謂‘肝無補法’者,以肝氣之不可補,而非謂肝血之不可補也。《王旭高醫書六種·西溪書屋夜話錄》中對肝血虛證和肝陰虛證,指出了具體的用藥:“一法曰補肝陰,地黃、白芍、烏梅。一法曰補肝血,當歸、川斷、牛膝、川芎。作者:張明雪
- 肺腎陰虛證與肝腎陰虛證鑒別
不暢,肝郁化火,火灼肝陰的病史,二者起病均較緩慢,病程較長。 肺腎陰虛證,治療宜潤肺止咳,滋陰降火,方用秦艽鱉甲湯(《衛生寶鑒》);肝腎陰虛證,治療應滋補肝腎,育陰潛陽,方用杞菊地黃丸(《醫級》)。故《王旭高醫書六種·西溪書屋夜話錄》在肝病治法中提到:“一法曰補母,如水虧而肝火盛,清之不應,當益腎水,乃虛則補母之法,如六味、大補陰丸之類,亦乙癸同源之義也。作者:張明雪
- 王孟英醫案賞析
所傷。其干咳吐血,頭痛偏左,乃真陰已傷,肝陽亢逆。脈虛弦豁大,多為虛陽浮越,結合渴飲而溲必間日一行,乃津傷肺燥較甚,故治以養血潤燥,息風潛陽為法。 方中甘麥大棗益氣養血,滋陰潤燥,含白芍即《西溪書屋夜話錄》治“肝氣甚而中氣虛”之緩肝法。熟地、首烏、麻仁滋陰養血潤燥;二至湯、菊花潛陽息風。貝母合旋覆花固取蠲痰通絡,如治胡氏“郁損情懷”之疾,川貝用量竟達4kg之多,可證孟英視川貝為“蠲痰開郁”之要
- 國醫大師徐景藩治慢性肝炎四法
帖。主方宜右歸丸加減。晨起腹瀉或便溏次多者,加煨肉果、補骨脂,去牛膝、熟地;氣虛甚者,加黃芪、紫河車;肝區痛甚者,加木瓜、九香蟲;面肢浮腫較著者,加胡盧巴、仙靈脾、玉米須等。清金制木法王旭高《西溪書屋夜話錄》提及此法時云:“肝火上炎,清之不已,當制肝,乃清金以制木火之亢逆也。”觀其用藥則為沙參、麥冬、石斛、枇杷葉、天冬、玉竹、石決明之類。可見實際上這是一種通過清養肺陰來達到平泄肝火目的的治療方法
- 鄧鐵濤教授治療高血壓的臨床經驗
少,怠倦乏力,或惡心,吐痰,舌胖嫩,舌邊齒印,苔白厚油濁,脈弦滑,或虛大而滑。 (三)辨證論治 本病與肝的關系至為密切,調肝為治療高血壓病的重要一環,但治肝不一定限于肝經之藥。清代王旭高《西溪書屋夜話錄》對于肝氣、肝火、肝風的療法共30法,用藥頗廣,值得參考。王氏治肝,以肝氣、肝火、肝風辨證。王氏說:“內風多從火出,氣有余便是火,余故曰肝氣、肝風、肝火三者同證異名,但為病不同,治法亦異耳。”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