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五十二病方 (最后修訂于2015/10/22 15:35:32)[共437字]
摘要:概述《五十二病方》:1.古醫書;2.書名。古醫書·《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為新出土古佚醫學帛書。撰人未詳,約為春秋戰國時期的作品。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之一。該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方書,約為春秋戰國時期的作品。出土時無書名,因其目錄列有52種病名,且目錄后有“凡五十二”字樣,故整理者據此而命名。共記52種疾病的治療方法,現能辨認的醫方約280首。據統計,載藥方284個,藥名247種。大多數為外科病,其次為內科病,還有少量婦兒科疾病。書中除用內服法外,尚有灸、砭、熨、薰等多種外治法。本書不見于歷代文獻記載,據整理者考證,成書年代為戰國或更早,約為公元前三四世紀。書名·《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為書名。1979年11月文物出版社出版。包括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種古醫書:《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甲本)、《脈法》、《陰陽脈死候》、《五十二病方》。這五種醫書出土時抄錄在同一個長帛上,其中以《五十二病方》字數最多,遂以它為五種醫書的總名。......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 新出土古佚醫學帛書。撰人未詳,約為春秋戰國時期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長沙市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之一。共記52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因以為名。現能辨認的醫方約280余首。本書不見于歷代文獻記載,為現存最古的一種醫方著作。作者:
- 《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 新出土古佚醫學帛書。撰人未詳,約為春秋戰國時期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長沙市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之一。共記52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因以為名。現能辨認的醫方約280余首。本書不見于歷代文獻記載,為現存最古的一種醫方著作。作者:
- 五十二病方注補譯:原始醫臺療學
作者:嚴健民編著出版社:中醫古籍出版社ISBN:780174246X印次:1紙張:膠版紙出版日期:2005-2-1字數:210000版次:1a內容提要:本書對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整理,收錄病種53種,每病分別從題解、原文、注補、今譯進行闡述,參閱了大量古醫籍及文史哲文獻,旁征博引,述之有據,書末附有物理療法,手術療法、汗法、常用難字表、藥名歸類表等內容。目錄:諸傷傷痙
- 《五十二病方》:蛇嚙∶
以桑汁涂()之(三六三)。《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大帶者∶
燔KT,與久膏而□敷之(一三二)。一,以清煮膠,以涂(涂)之(一三三)。《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夕】下∶
以黃(芩),黃(芩)長三寸,合盧大如□□豆卅,去皮而并冶。□□□□□□□(搗)而煮之,令(六八)沸,而去其宰(滓),即以汁□□凄夕【下】,已,乃以脂□□《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顛(癲)疾∶
先侍()白雞、犬矢。發,即以刀()其頭,從顛到項,即以犬矢【濕】之,而中()雞□(一一二),冒其所以犬矢濕者,三日而已。已,即孰(熟)所冒雞而食之,□一,(癲)疾者,取犬尾及禾在圈垣上【者】,段冶,湮汲以飲之(一一四)。《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膏弱(溺)∶
是胃(謂)內復,以水與弱(溺)煮陳葵種而飲之,有(又)KT()陽□而羹之(一九二)。《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KT(蠆)】∶
□□□□□□□以財KT薤■(七八)【一】,■(七九)一,濡,以鹽敷之,令牛(舐)之(八○)。一,以疾(蒺)黎(藜)、白蒿封之(八一)。一,(唾)之,賁(噴)∶“兄父產大山,而居□谷下,□□□不而□□□□而鳳鳥□□□□□□(八二)尋尋且貫而心(八三)。”一,“父居蜀,母為鳳鳥蓐,毋敢上下尋,鳳【貫】而心(八四)。”《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嬰兒索痙∶
索痙者,如產時居濕地久,其()直而口扣,筋KT(攣)難以信(伸)。取封殖土冶之,□□(四五)二,鹽一,合撓而(蒸),以扁(遍)熨直()攣筋所。道頭始,稍□手足而已。熨寒□□(四六)復(蒸),熨干更為。令(四七)。《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者】∶
□□以一入卵中□□□□之(一三七)。入■(一三八)兔皮■(一三九)一,KT()蘭■(一四○)一,以淳酒■(一四一)一,以湯沃■(一四二)《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犬筮(噬)人傷者∶
取丘(蚯)引(蚓)矢二升,以井上斷處土與等,并熬之,而以美【醯】□□□□(六一)之,稍垸,以熨其傷。犬毛盡,敷傷而已(六二)。一,煮莖,以汁灑之。冬日煮其本(六三)。一,犬所嚙,令毋痛及易瘳方,令【嚙】者臥,而令人以酒財沃其傷。已沃而□(六四)越之。嘗試。毋禁(六五)。《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干騷(瘙)方∶
一升,舂之,以、沐相半洎之,(才)□□,置溫所三日,而入豬膏□□(四一五)者一合其中,因炊【三】沸,以敷疥而炙之。干而復敷者□。居二日乃浴,疥已。●令(四一六)。一,煮桃葉,三KT,以為湯。之溫內,飲熱酒,已,即入湯中,有(又)飲熱酒其中,雖久騷(瘙)【已】(四一七)。一,干騷(瘙)∶煮弱(溺)二斗,令二升;豕膏一升,冶黎(藜)戶二升,同敷之(四一八)。《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闌(爛)者方∶
∶善削瓜壯者,而其瓣材其瓜,其□如兩指,以靡(磨)般(瘢)令□□之,以□□(三二○)敷之。干,有(又)敷之,三而己。必善齊(齋)戒,毋□而己□(三二一)。【一】,□□者,靡(磨)□□以□,以汁敷,產膚(三二二)。一,般(瘢)□□□□□□□□□□□□者,【燔之】令灰,以□,□如故膚(三二三)。一,■(三二四)一,取秋竹者(煮)之,而以氣熏其,己(三二五)。《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去人馬疣方∶
取段(鍛)鐵者灰三□□□□□□□□□□□□□□□□□□□□(四四六),以KT煮,安炊之,勿令疾沸,□不盡可一升,□□□以金□□□□□□□□□□(四四七)去,復再三敷其處而已。嘗試。毋禁。令(四四八)。一,去人馬疣∶疣其末大本小□□者,取夾□、白□,繩之以堅□□手結□□□□(四四九)疣去矣。毋禁,毋禁。嘗【試】。●令(四五○)。《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犬噬人傷
犬噬人傷 病名。即人被犬咬之傷。出《五十二病方》。傷處皮肉撕裂,易潰膿血。必須查清該犬是否狂犬,要特別警惕以防不治。《五十二病方》論治非狂犬傷用熱熨,以酒沖洗傷口。現代臨床處理:首先清潔傷口,次以蔥白煎湯洗之;或用醋和石灰外敷;或摻花蕊石散,貼生肌玉紅膏。作者:
- 《五十二病方》:嬰兒螈∶
屋榮蔡,薪燔之而□(五一)匕焉。為湮汲三渾,盛以(杯)。因唾匕,祝之曰∶“噴者居(劇)噴,上○○○○○○(五二)如KT(彗)星,下如KT()血,取若門左,斬若門右,為若不已,磔薄(膊)若市。”因以匕周KT(五三)嬰兒螈所,而灑之(杯)水中,候之,有血如蠅羽者,而棄之于垣。更取水(五四),復唾匕KT(漿)以KT,如前。毋征,數復之,征盡而止。●令(五五)。《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朐養(癢)∶
令其大圓寸,以復(覆)之,以土雍(壅)(二六七)KT,會毋□,煙能KT(泄),即被KT以衣,而毋蓋其KT空(孔)。即令痔者居(踞)KT,令直()直(值)KT(二六八)空(孔),令煙熏直()。熏直()熱,則舉之;寒,則下之;圈(倦)而休(二六九)。一,取石大如卷(拳)二七,孰(熟)燔之。善伐米大半升,水八米,取石居中,□□孰(熟),即()之而已(二七○)。《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牡】痔∶
而已(二四三)。一,牡痔居竅旁,大者如棗,小者如棗KT(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頃,而張角,以小(二四四)繩,剖以刀。其中有如兔KT,若有堅血如末而出者,即已。●令(二一,牡痔之居竅KT(廉),大如棗KT(核),時養(癢)時痛者方∶先()之;弗能(),□龜KT(腦)與地膽蟲相(二四六)半,和,以敷之。燔小隋(橢)石,淬醯中,以熨。不已,有(《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鬃∶
三八三)。【一】,□□□□□□□□□□□□敷之(三八四)。【一】,□□□□□□□□□□□□□□□□□□□□□□□□□□(三八五)□□以朝未食時敷□□□□□□□□□□□□□□□□□□□□□(三八六)【病已】如故。治病毋時。治病,禁勿■(三八七)【一】,□□以木薪炊五斗米,孰(熟),□之,即□□□□□□□□□□□□□□□(三八八)□□時取野狼牙根(三八九)。《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傷∶
,□(三三二)湯中,即炊湯。湯溫適,可入足,即置小木湯中,即□□居□□,入足湯中,踐木滑□(三三三)。湯寒則炊之,熱即止火,自適(也)。朝己食而入湯中,到【時】出休,病即俞(愈)矣。病不□(三三四)者一入湯中即瘳,其甚者五、六入湯中而瘳。其瘳(也)□癰,□癰而新肉產。肉產,即毋入【湯】(三三五)中矣,即自合而瘳矣。服藥時毋禁,及治病毋時。●令(三三六)。《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蠱者∶
布,以飲(四三六)。□蠱而病者∶燔北鄉(向)并符,而(蒸)羊尼(KT),以下湯敦(淳)符灰,即□□病者,沐浴一,病蠱者∶以烏雄雞一、蛇一,并直(置)瓦赤鋪(釜)中,即蓋以□,□東鄉(向)灶炊之,令雞、蛇(四三八)盡,即出而冶之。令病者每旦以三指三最(撮)藥入一(杯)酒若鬻(粥)中一,蠱,漬女子未嘗丈夫者【布】□□(杯),冶桂入中,令毋臭,而以□飲之(四四一)。《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
- 《五十二病方》:∶
之(九六)。一,湮汲一(杯)入奚蠡中,左承之,北鄉(向),鄉(向)人禹步三,問其名,即曰∶“某某年□今□(九七)。”飲半(杯),曰∶“病□□己,徐去徐已。”即復(覆)奚蠡,去之(九一,煮鹿肉若野彘肉,食【之】,KT()汁。●精(九九)。一,燔皮,冶灰,入酒中,飲之。多可(也),不傷人。煮羊肉,以汁□之(一○○)。取井中泥,以還(環)封其傷,已(一○一)。《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人】病馬不間(癇)者∶
)。一,石KT,三溫煮石葦若酒而飲之(一八五)。一,膏KT,澡石大若李KT,已食飲之。不已,復之(一八六)。一,女子KT,取三歲陳霍(藿),取其汁,□而飲之(一八七)。一,女子KT,煮隱夫術,飲之。居一日,KT()陽□,羹之(一八八)。一,以醯、酉(酒)三乃(KT)煮黍稷而飲其汁,皆□□(一八九)。一,以衣中衽()緇〈繢〉約左手大指一,三日□(一九○)。《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頹()∶
豚塞,以為不仁,以白□□□□□□□□□□□□□□□□□□(二三○)□縣(懸)茅比所,且塞壽(禱),以為■(二三一)【一】□【取】女子月事布,漬,炙之令溫□□□□□□□□□□□□□□□□□□□□□(二三二)□□□四榮□,燔量簧,冶桂五寸■(二三三)■上■(二三四)頹()□久(灸)左■(二三五)一,夕毋食,旦取豐(蜂)卵一,漬美醯一(杯),以飲之(二三六)。《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諸傷】:
,冶二,凡二物并和,取三(二五)指最(撮)到節一,醇酒盈一衷(杯),入藥中,撓飲不者,灑半(杯)。已飲,有頃不痛(二六)。復痛,飲藥如數。不痛,毋飲藥。藥先食后食次(恣)。治病時,毋食魚、彘肉、馬肉、龜(二七)、蟲、葷、麻○洙采(菜),毋近內,病已如故。治病毋時。壹冶藥,足治病。藥已冶,裹以(二八)繒臧(藏)。冶(術),暴(曝)若有所燥,冶。令(二九)。《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干疥
干疥 病名。即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之干騷(瘙)。《說文》:“疥,瘙也。”《千金要方》卷二十三作“諸疥瘙”。病因肺經燥氣偏盛所起,證見皮膚粗糙干枯,瘙癢,搔之有白屑脫落。《五十二病方》干瘙方用:雄黃、水銀、頭脂涂敷,為歷代醫家治疥所常用。《千金要方》之(艸冂^口^口)茹膏亦此類。治宜內服消風散,外用宜擦潤肌膏。參考疥瘡條。作者:
- 乾騷
乾騷 古病名。指一種傳染性皮膚病。出《五十二病方》。即疥瘡。證治參見疥瘡條。作者:
- 諸傷
諸傷 病名。指人體因受金刃、竹木、跌打等所致的損傷。即跌打損傷。出《五十二病方》。詳見該條。作者:
- 運用溫病方證對應原則治脾胃病
溫病方證體系方法的運用重點在辨方證,一是先辨衛氣營血、三焦病位,再辨方證;二是辨特征癥后用方,突出辨證重點;三是復合方證用合方,此為溫病方擴展到雜病治療常用的方法。 方證論治強調以經典原著的原始方證為依據。要求醫者必須熟諳《傷寒論》、《溫病條辨》等經典的原文,掌握其中方與證相關的規律、方證效應的規律以及辨識方證的思路。因此,辨方證要有深厚的理論為依托,遵循前人已經建立的規范。溫病方證體系方法的運
- 《五十二病方》:【弱(溺)】□淪者方∶
取□□□□□□其□□□□。先取鵲棠下蒿(一九一)。《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嬰兒病間(癇)方∶
取雷尾〈KT(矢)〉三果(顆),冶,以豬煎膏和之。小嬰兒以水【半】斗,大者以一斗,三分和,取(四八)一分置水中,撓,以浴之。浴之道頭上始,下盡身,四支(肢)毋濡。三日一浴,三日已。已浴,輒棄其(四九)水中。間(癇)者,身熱而數驚,頸脊《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冥(螟)病方∶
冥(螟)者,蟲,所嚙穿者□,其所發毋恒處,或在鼻,或在口旁,或齒齦,或在手指□□(一三四),使人鼻抉(缺)指斷。治之以鮮產魚,□而以鹽財和之,以敷蟲所嚙□□□(一三五)□□□之。病已,止。嘗試,毋禁。【●】令(一三六)。《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種橐
種橐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陰囊腫大之病證,亦見于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醫書《天下至道談》。該書記載有治療方劑。作者:
- 痔漏熏洗法
痔漏熏洗法 痔漏外治法之一。指用藥物煎湯先薰后洗之治療方法。出《五十二病方》。臨床常用方劑有五倍子湯、荊芥湯、卻毒湯、枳殼湯等。該法具有活血消腫,止痛止癢,收斂祛毒之作用。適用嵌頓性內痔、血栓外痔、炎性外痔、肛裂、脫肛、肛漏、肛周膿腫等多種病。作者:
- 《五十二病方》:KT∶
取蘭■(一四三)一,炙KT■KT(一四四)。《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袁長津:20世紀中醫藥學術發展概要(二)
中醫藥論治熱病方面:20世紀的中國,特別是前半段,傳染病流行比較猖獗,中醫藥在防治急性熱病(包括急性傳染病,下同)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臨床名醫名家輩出,論治急性熱病的理論學說也在大量的臨床實踐中有所發展和創新。一是中醫傷寒學說和溫病學說進一步得到了充實和發展,產生了許多臨床名家,如惲鐵樵、曹穎甫、趙錫武、劉渡舟等,皆是臨床善用經方和對仲景學說的繼承發展頗有成就的著名醫家;而在溫病方面學驗具優的著名
- 脈痔
脈痔 病名。肛門痔之一種。 ①《五十二病方》。有“脈者”,釋為脈痔。《諸病源候論》卷三十四:“肛邊生瘡,癢而復痛出血者,脈痔也。”相當于肛裂。 ②又《外臺秘要》卷二十六引《集驗方》,《醫心方》卷七引《龍門方》云:“五痔中均有脈痔。”泛指出血性痔。作者:
- 嗌干
嗌干 病證名。系指咽干的病癥。出《五十二病方·陰陽十一脈灸經》。本病可分為虛、實兩類。因于虛者:一是少陰液虧。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液虧則虛火上灼,咽喉失養而嗌干。癥見咽干至夜尤甚,渴欲飲水而不解兼腰膝酸軟,潮熱盜汗等。治宜滋陰降火,方用知柏地黃湯加減。二是肺陰虛咽失于濡養而嗌干。《素問·藏氣法時論》描述其癥狀為“喘咳逆氣,肩背痛……虛則少氣不能扳息,耳聾嗌干。”治宜滋陰養肺,方可用養陰清肺
- 《五十二病方》:魃∶
禹步三,取桃東枳(枝),中別為□□□之倡而門戶上各一(四四二)。一,祝曰∶“者魃父母,毋匿□□□北□巫婦求若固得,□若四(體),編若十指,投若(四四三)□水,人(也)人(也)而比鬼。”每行□,以采蠡為車,以敝箕為輿,乘人黑豬,行人室家,□□(四四四)□□□□□□□若□□徹KT□□□□□所(四四五)。《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種(腫)橐∶
種(腫)橐者,黑實橐,不去。治之,取馬矢粗者三斗。孰析,沃以水,水清,止;浚去汁,洎以酸漿□(一九三)斗,取芥衷夾。壹用,智(知);四五用,種(腫)去。【毋】禁,毋時。●令(一九四)。《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
治,取陳黍、叔(菽),冶,以犬膽和,以敷(三二六)。一,取無(蕪)夷(荑)中KT(核),冶,膏以KT,熱膏沃冶中,和,以敷(三二七)。一,取雉二,孰(熟)者(煮)余疾,雞羽自解,隋(墮)其尾,□□□□□皆燔冶,取灰,以豬膏和【敷】(三二八)。一,夏日取堇葉,冬日取其本,皆以甘〈口〉沮(咀)而封之。干,輒封其上。此皆已驗(三《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巢者∶
侯(候)天甸(電)而兩手相靡(摩),鄉(向)甸(電)祝之,曰∶“東方之王,西方□□□□主冥冥人星。”二七而□(六六)。一,取牛KT、烏(喙)、桂,冶等,淆□,【熏】以□病(六七)。《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蛭食(蝕)
人股【膝】,產其中者,并黍、叔(菽)、秫(術)三,炊之,(蒸)□□□□病(八五)。一,KT(),敷【之】(八六)。《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脈】者∶
取野獸肉食者五物之毛等,燔冶,合撓□,誨()旦【先】食,取三【指大撮】三,以溫酒一杯和,飲之。到(二三七)莫(暮)有(又)先食飲,如前數。恒服藥廿日,雖久病必□。服藥時禁毋食彘肉、鮮魚。●嘗【試】(二三八)。《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狂犬嚙人∶
取恒石兩,以相靡(磨)(也),取其靡(磨)如麋(糜)者,以敷犬所嚙者,已矣(一,狂【犬】嚙人者,孰澡(操)湮汲,注(杯)中,小(少)多如再食浮(漿),取灶末灰三指最(撮)□□(五七)水中,以飲病者。已飲,令孰奮兩手如□□間手□道□□□□□□(五八)一,狂犬傷人,冶與橐莫,【醯】半(杯),飲之。女子同藥。如■(六○)《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睢(疽)病∶
溫衣臥■(二九六)【一】,□□□□□□□□□□喙■(二九七)■雖■(二九八)【一】,■睢(疽),(姜)、桂、椒□居四■(二九九)■淳酒半斗,煮,令成三升,■(三○○)【一】,■三KT(KT),細切,淳酒一斗■(三○一)■即淙而□之,溫衣■(三○二)【一】,■桂、椒■(三○三)一,煮麥,麥孰(熟),以汁灑之,□□□膏■(三○四)一,灸梓葉,溫之(三○五)。《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白處方∶
可河(和),稍如恒。煮膠,即置其KT于KT火上,令藥已成而發之。發之□□□□涂(一二八),冥(冪)以布,蓋以KT,縣(懸)之陰燥所。十歲以前藥乃干(一二九)。一白KT∶白KT者,白毋奏(腠),取丹沙與魚血,若以雞血,皆可。雞湮居二□□之□(一三○),以蚤挈(契)KT令赤,以□之。二日,灑,以新布孰暨()之,【復】敷。如此數,卅【日】而止。●令(一三一)。《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治KT∶KT】者
□□□而KT(搗)之,以敷癰空(孔)(四五六)中。敷【藥】必先灑之。日一灑,敷藥。敷藥六十日,KT■(四五七)□筮(噬)∶□○○○取莓莖,暴(曝)干之■(四五八)毋□□,已飲此,得臥,臥KT(覺),更得□□□□□□已解弱(溺)(四五九)□□○○○○○○○○○□□□□□□□干莓用之(四六○)。□□根,干之,剡取皮□□采根■(四六一)□十斗,以美■(四六二)《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毒烏(喙)者】∶
若產齊赤,而以水飲■(七一)一,屑勺(芍)藥,以□半(杯),以三指大(撮)飲之(七二)。【一】,取杞本長尺,大如指,削,KT(舂)木臼中,煮以酒■(七三)一,以□汁粲叔(菽)若苦,已(七四)。一,煮鐵,飲之(七五)。一,禺(遇)人毒者,取麋(蘼)蕪本若□薺一□□□□□□□□□敷宥()(七六)。一,穿地□尺,而煮水一□□□□□□□□□□□一(杯)(七七)。《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五十二病方》:身∶
其灰,冶□□□敷涿(瘃)。已敷灰,灰盡漬□□□(四二八)摹以去之。已,輒復敷灰,如前。【雖】久涿(瘃),汁盡,即可瘳矣。敷藥時禁□□□□(四二九)。嘗試。●令(四三○)。一,(蒸)凍土,以熨之(四三一)。一,以兔產KT(腦)涂之(四三二)。一,咀(薤),以封之(四三三)。一,踐而涿(瘃)者,燔地穿而入足,如食頃而已,即□蔥封之,若(蒸)蔥熨之(四三四)。《五十二病方》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