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為書名。宋·王惟一撰。三卷。成書于天圣四年(1206年),后人因稱《天圣針經》。次年,王惟一又鑄成“銅人”二座,與書配合,故全稱《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書中內容主要以十四經為綱,354穴為目,論述了各穴的部位、主治、針刺深淺、艾灸壯數等。本書除刊行之外,又刻石流傳。圖經殘石五塊,于1965~1971年陸續在北京出土。[1]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又名《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簡稱《銅人經》或《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三卷。宋·王惟一撰。原書在1027年由宋醫官院木板刊行,并刻于四壁石碑上,同時補入《穴腧都數》一卷。書名“銅人”,系在編此書的同時,由王惟一等鑄制了我國最早的一具針灸銅人型而得名。書中詳述手足三陰三陽經脈和督、任二脈的循行路線和腧穴,參考名家學說予以訂正,并繪制經脈腧穴圖。此書還對《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的原文作了注釋。由于內容簡明扼要,頗為后世醫家所重視。原刊本及石刻碑早佚,現存系經明人重刊的三卷本和經金人閉邪瞆叟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改編的五卷本。后者曾補入了一篇“針灸避忌太一之圖”,并改名《新刊補注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現存明刻本、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3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 《炙膏肓腧穴法》:鉤股按穴取平法第五
6-d16a12.bmp鉤股按穴取平法圖\p06-d16a13.bmp《炙膏肓腧穴法》...
- 《醫宗金鑒》:[外科卷下刺灸心法要訣]十二經穴周流歌
睛明分,睛明下造至陰強,至陰斜出涌泉底,泉穴還歸腧腑臟,腧腑天池橫絡截,池出中沖心主張,中沖并與關...
- 《炙膏肓腧穴法》:定穴相去遠近法第四
為兩穴相去遠近之準。定穴相去遠近之圖艾炷大小樣式\p06-d16a11.bmp《炙膏肓腧穴法...
- 《炙膏肓腧穴法》:石用之取穴別法第八
灸而愈。壬戌四月,增記于此。石藏用取穴別法圖\p06-d16a16.bmp《炙膏肓腧穴法》...
- 《炙膏肓腧穴法》:坐點坐灸法第七
,而又無所不治,有疾者宜留意焉。坐點坐灸法圖\p06-d16a15.bmp《炙膏肓腧穴法》...
- 更多古籍中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