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素問玄機原病式
摘要:《素問玄機原病式》運氣著作。一卷。金·劉完素撰。約成書于1152年左右。本書主要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的病機十九條,整理歸納為五運、六氣主病十一條病機,共277字,逐條逐證予以注釋闡發,并提出相應治療原則。作者長于應用寒涼清熱解毒之法。故本書不僅有助于研究《內經》病機理論而且對研究劉完素的學術思想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195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訂于2009/1/6 15:23:32 179字 ]
相關詞條:
- 黃帝內經
fang/index.shtml《素問要旨論》([金]劉完素)在線閱讀:http://zhongyiguji.21tcm.com/151/suwenyaozhilun/index.shtml《素問玄機原病式》([金]劉完素)在線閱讀:http://zhongyiguji.21tcm.com/125/suwenxuanjiyuanbingshi/index.shtml《黃帝內經靈樞集注》([清]張...
- 素問
fang/index.shtml《素問要旨論》([金]劉完素)在線閱讀:http://zhongyiguji.21tcm.com/151/suwenyaozhilun/index.shtml《素問玄機原病式》([金]劉完素)在線閱讀:http://zhongyiguji.21tcm.com/125/suwenxuanjiyuanbingshi/index.shtml《素問靈樞類纂約注》([清]汪...
- 下
derneath;under;second(oftwoparts);next(week,etc.);below;down(wards);todecline;togodown下[1]低處,與上相對。《素問·氣交變大論》:“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2]指地,地氣。《素問·天元紀大論》:“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3]指人體下半身。《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者其精并于下。”...
- 上
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13]上逆。《素問·舉痛論》:“怒則氣上。”[14]上策。《素問·調經論》:“病不知所痛,兩蹻為上。”[15]指上工,醫術高明的醫生。《靈樞·九針十二原》:“粗守關,上守機。”[16]上面。《素問·刺禁論》:“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17]在……之上。《素問·通評虛實論》:“上踝五寸刺三針。”[18]治法,升舉。《素問·至真要大論》:“上之下...
- 黃疸病
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這說明黃疸病經過妥善治療,一般在短期內,黃疸即可消退。如果正不勝邪,病情反而加劇者,則較為難治。針灸治療急性黃疸性肝炎有顯著效果。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效果較好;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針灸可作配合治療。急性期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黃疸可見于西醫的肝細胞損傷、壞死,各種原因引起的膽道阻塞、膽汁郁滯及溶血性黃疸等。膽源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和溶血性黃疸等均屬“黃疸”范疇。...
- 黃疸
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這說明黃疸病經過妥善治療,一般在短期內,黃疸即可消退。如果正不勝邪,病情反而加劇者,則較為難治。針灸治療急性黃疸性肝炎有顯著效果。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效果較好;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針灸可作配合治療。急性期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黃疸可見于西醫的肝細胞損傷、壞死,各種原因引起的膽道阻塞、膽汁郁滯及溶血性黃疸等。膽源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和溶血性黃疸等均屬“黃疸”范疇。...
- 行
拼音:hàng,háng,xíng,héng英文:professional;profession;arow行(xíng,音形)1.行走。《素問·經脈別論》:“持重遠行,汗出于腎。”2.行竄,游走。《素問·風論》:“風者,善行而數變。”3.運行。《素問·六節藏象論》:“天度者,怕以制日月之行也。”4.流動;布散。《素問·經脈別論》:“水精四布,五精并行。”5.做,行事。《素問·疏五過論》:“審于終始...
- 生
拼音:shēng生的多種釋義出生《素問·上古天真論》:“昔在黃帝,生而神靈。”發生、產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生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活著《素問·陰陽別論》:“別于陰者,知死生之期。”長出《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生育《素問·上古天真論》:“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未...
- 精氣
拼音:jīngqì英文:essentialqi概述:精氣是人體精與氣的統稱。《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人有精氣津液,四支九竅,五臟十六部,三百六十五節,乃生百病。”精氣同正氣:精氣同正氣,泛指構成和維持生命的精華物質及其功能。通常指后天之精,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各臟所藏之精。《素問·通評虛實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具體如生殖之精。《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
- 眼
波及瞳神。(五)水輪指瞳神。狹義的瞳神專指解剖學之瞳孔;廣義的瞳神不僅指瞳孔,還包括葡萄膜、視網膜、視神經以及房水、晶狀體、玻璃狀體等。“水輪”一般多指廣義的瞳神,是眼能明視萬物的主要部分。五輪學說原主張瞳神在臟屬腎,腎主水,故稱水輪。因腎與膀胱相表里,所以水輪疾病責之于腎和膀胱。但由于瞳神結構復雜,經古今不少醫家的實踐證明,其生理、病理不僅與腎和膀胱有關,與其他臟腑也有著同樣重要的密切關系。此...
- 道
拼音:dào道㈠(dào)⑴道路,通道。《素問·逆調論》:“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能臥也。”㈡道理。《靈樞·百病始生》:“余固不能數,故問先師,愿卒聞其道。”⑶特指醫道。《素問·舉痛論》:“如此則道不惑,而要術極。”《靈樞·病傳》:“道,昭乎其如旦醒,窘乎其如夜暝。”㈣指養生的道理。《素問·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數術,食飲有節,起居有常。”⑸...
- 真氣
化,故名。原氣發源于腎(包括命門),藏之于丹田,借三焦之道,通達全身,推動五臟六腑等一切器官、組織的功能活動,為生化動力的泉源。《難經·三十六難》:“命門者,諸精神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素問·上古天真論》:“以耗散其真。”《素問·離合真邪論》:“反亂大經,真不可復。”心氣·真氣:真氣指心氣。心氣泛指心的功能活動,包括心藏的精氣及推動血液循環...
- 病因辨證
本性的部分,是辨證準確與否的關鍵。臨床上常結合八綱辨證來互相補充。《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記載的病機十九條,是將多種病癥用病因、病機予以概括歸納,是研究病因辨證的范例。六淫:六淫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病邪的合稱。風、寒、暑、濕、燥、火在正常情況下稱為六氣,六氣太過、不及或不應其時,影響到人體的調節適應功能及病原體的孳生傳播,成為致病的邪氣,則稱六淫。六淫屬于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病和傳染...
- 瀉肚子
胃運化失常及腸道功能失調,或元氣不足,脾腎虛衰,皆可引起泄瀉。泄瀉的主要病變在于脾胃與大小腸。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飲食所傷,七情不和及臟腑虛弱等,但主要關鍵在于脾胃功能障礙。脾胃功能障礙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有外邪影響,脾胃本身虛弱,肝脾不和以及腎陽不足等,均可導致脾胃功能失常,而發生泄瀉。脾虛濕勝是導致本證發生的重要因素。外因與濕邪關系最大,濕邪侵入,損傷脾胃,運化失常,所謂“濕勝則濡泄”。...
- 腹瀉
胃運化失常及腸道功能失調,或元氣不足,脾腎虛衰,皆可引起泄瀉。泄瀉的主要病變在于脾胃與大小腸。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飲食所傷,七情不和及臟腑虛弱等,但主要關鍵在于脾胃功能障礙。脾胃功能障礙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有外邪影響,脾胃本身虛弱,肝脾不和以及腎陽不足等,均可導致脾胃功能失常,而發生泄瀉。脾虛濕勝是導致本證發生的重要因素。外因與濕邪關系最大,濕邪侵入,損傷脾胃,運化失常,所謂“濕勝則濡泄”。...
- 遠
拼音:yuǎn英文:remote;far;distant遠①距離遠。《素問·瘧論》:“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內薄于五臟,橫連募原也,其道遠,其氣深。”②時間間隔長。《素問·厥論》:“厥或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③差異大。《素問·示從容論》:“白與黑相去遠矣。”④深奧,深遠。《靈樞·師傳》:“遠乎哉問也。”《素問·天元紀大論》:“善言近者,必知其遠。”⑤疏遠。《素問...
- 精
拼音:jīng英文:essence(人體一切有形精微物質);semen(生殖之精)生殖之精:生殖之精,包括男性之精及女性之卵。《靈樞·本神》:“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素問·上古天真論》:“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人體一切有形精微物質·精:精指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一切有形精微物質。包括氣、血、津液和水谷精微。《靈樞·決氣》:“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
- 中
g,zhōng英文:middle;within;center(-tre);among;in;while(doingsth);during;China;Chinese中㈠(zhōng)①中間,當中。《素問·六微旨大論》:“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②里,內。《素問·金匱真言論》:“故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它如“胃中”、“胸中”、“腹中”等。③半。《靈樞·玉版》:“迎之五里,中道而止。”④中等...
- 素問玄機原病式
拼音:《sùwènxuánjīyuánbìngshì》《素問玄機原病式》運氣著作。一卷。金·劉完素撰。約成書于1152年左右。本書主要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的病機十九條,整理歸納為五運、六氣主病十一條病機,共277字,逐條逐證予以注釋闡發,并提出相應治療原則。作者長于應用寒涼清熱解毒之法。故本書不僅有助于研究《內經》病機理論而且對研究劉完素的學術思想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1956年人民衛生出版...
- 素問直解
拼音:《sùwènzhíjiě》《素問直解》醫經著作。又名《黃帝素問直解》。九卷。清·高世栻注。刊于1695年。作者為張志聰的學生,曾參與《黃帝內經素問靈樞集注》的編注,深感《素問》一書注本雖多,但往往有“義意艱深”或“字句文義重復”,甚至于“以訛傳訛”的缺點,為了“直捷明白,可合正文誦讀”,故校訂《素問》全書重予編注。...
- 滿
拼音:mǎn滿㈠(mǎn,音螨)充盈,盛滿。《靈樞·經脈》:“營氣乃滿,而經脈大盛。”《素問·逆調論》:“腎者水也,而生于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②脹滿。《素問·奇病論》:“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靈樞·寒熱病》:“陽迎頭痛,胸滿不得息,取之人迎。”③指氣口脈氣滿實。《素問·大奇論》:“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王冰注:“滿,謂脈氣滿實也。”《靈樞·小針解》:“滿則泄之者,氣口盛而當瀉之...
- 安
拼音:ān安①安定寧靜。《素問·上古天真論》:“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②安適,舒服。《素問·至真要大論》:“胸脅胃脘不安。”③安和調順。《素問·瘧論》:“陽未并陰,因而調之,真氣得安。”④病勢衰減。《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⑤行。《靈樞·根結》:“樞折即骨絲而不安于地。”⑥安全,平安。《素問·靈蘭秘典論》:“故主明則下安。”⑦為何。《素問·脈要精微論》:“諸癰...
- 長
拼音:zhǎng長㈠(cháng,音常)①長久。《素問·至真要大論》:“氣血正平,長有天命。”②長度。《靈樞·骨度》:“人長七尺五寸者。”③形容兩端之間的距離大。《素問·平人氣象論》:“平肝脈來,軟弱招招,招揭長竿末梢。”④通“常”。《靈樞·四時氣》:“長太息。”⑤脈象名。脈的搏動超過本位,首尾端直,如循長竿。《素問·脈要精微論》:“長則氣治。”⑥長處,擅長。《張氏醫通·凡例》:“歷代名醫,選藝各...
- 盛
拼音:shèng盛㈠(shèng,音勝)①旺盛,充實。《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②壯實,壯盛。《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③亢盛的,有余的。見“盛者奪之”。④指運氣學說中太過之氣。《素問·氣交變大論》:“故時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順,留守有多少。”⑤正常生化(代謝)過程中的興奮期、上升期或這種狀態。參“盛衰”。⑥脈象充實有力,是邪氣實而正氣未衰...
- 數
拼音:shǔ,shuò,shù英文:tocount數㈠(shù,音樹)①幾;不只一個。《素問·刺熱篇》:“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②次數,針刺數目。引伸有限度之意。《素問·刺腰痛篇》:“刺腰尻交者,兩髁胂上,以月生死為痏數。”《靈樞·經筋》:“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③猶言方法、法則。《素問·繆刺論》:“凡刺之數,先視其經脈,切而從之。”《素問·疏五過論》:“循經守數,按循醫事,為萬民副。...
- 素問釋義
拼音:《sùwènshìyì》《素問釋義》醫經著作。十卷。清·張琦注。刊于1829年。本書根據王冰注本的《素問》篇次,逐篇對原文重予注釋。作者認為王冰舊注多“牽合附會”,故于注釋中不取其說,主要參考黃元御《素靈微蘊》、章合節《素問闕疑》二書。其實張氏對王冰的批評欠公允。本書的貢獻遠不如王冰素問。...
- 真
拼音:zhēn英文:true;real;genuine真①真實,不虛偽。《素問》第四篇篇名:“金匱真言論。”②準確無誤。《素問·寶命全形論》:“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素問·金匱真言論》:“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③真元之氣。系人體先天元氣與后天水谷之氣相合而成,為生命的動力。《素問·上古天真論》:“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④正氣,與(致病的)“邪氣”相對。包括人體生命活動機能,抗病...
- 莫
拼音:mò莫①否定代詞。沒有人(物)。《素問·氣交變大論》:“肖者瞿瞿,莫知其妙。”《素問·營衛生會》:“乃化為血,以奉生身,莫貴于此。”②不,不能。《素問·六微旨大論》:“視深淵尚可測,迎浮云,莫知其極。”《素問·著至教論》:“三陽一當,請聞其解。”③無,不存在。《素問·調經論》:“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則繆刺之。”...
- 素問遺篇
拼音:《sùwènyípiān》《素問遺篇》醫經著作。又名《黃帝內經素問遺篇》、《素問佚篇》、《素問亡篇》。一卷。撰人佚名(一作北宋·劉溫舒撰)。本書是唐以后人因《素問》王冰注本中獨缺刺法論篇第七十二、本病論篇第七十三兩篇,遂予托名寫成。內容以論述運氣學說中的前后升降、遷正退位等問題為主,刺法論篇還明確地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等疫病的傳染問題。但也雜有鬼神致病、咒語等論述。...
- 厥證
。現代醫學中的休克、虛脫、昏厥、低血糖昏迷及癔病性昏迷等癥多屬厥證范疇。厥證是多種疾病發展到嚴重階段的一種表現,證情危急,針灸確有應急的救治效果,但在針灸救治的同時,必須辨病求因,治病求本,針對不同原發病因,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定義:《中醫藥學名詞》(2004):厥證是指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四肢逆冷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的統稱。《中醫藥學名詞》(2010):厥證是指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為主要表現的...
- 薄
素問·評熱病論》:“腹中鳴者本于胃也。薄脾則煩不能食。”⑤一種迫邪外出的治療方法。《素問·至真要大論》:“薄之劫之,開之發之。”⑥通“暴”。見“薄厥”。⑦通“搏”。斗爭。《素問·舉痛論》:“寒氣客于經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㈡(báo)單薄,厚度小。《靈樞·逆順肥瘦》:“瘦人者,皮薄色少。”《靈樞·五癃津液別》:“天寒衣薄則為溺與氣。”《靈樞·九針十二原》:“長針者,鋒利身薄,可以取遠痹。”...
- 深
拼音:shēn深①與淺相對。指病位在人體內部深處。如淺指人體表皮組織(皮毛、絡脈);深則指經脈、臟腑等。《素問·玉版論要》:“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②久,時間長。《素問·寶命全形論》:“留淫日深,著于骨髓。”③指顏色濃、重。《素問·玉版論要論》:“容色……其深者,必齊主治。”張景岳注:“色深則病深。”④針法,深刺。《素問·調經論》:“按摩勿釋,出針視之,日我將深之。”⑤凹陷,塌陷。《素問·脈要精...
- 強
拼音:qiáng強㈠(qiáng)①健壯,有力,與弱相對。《素問·上古天真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于真人。”《素問·脈要精微論》:“觀五臟有余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②勉力。《靈樞·禁服》:“士之才力,或有厚薄,智慮褊淺,不能博大深奧,自強于學若細子。”③強盛,亢盛。《素問·至真要大論》:“衰者補之,強者瀉之。”④“弦”之誤字。《素問·玉機真臟論》:“其氣未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
- 已
拼音:yǐ英文:then;already;tostop;afterwards已①副詞。已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②副詞。之后。用在動詞后,表示該動作已完成或結束。《素問·奇病論》:“驚已,心氣痿者死。”③副詞。甚,極。《素問·六微旨大論》:“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④通“以”,介詞。《素問·六節藏象論》:“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以上...
- 折
拼音:zhé,shé,zhē英文:broken(asofropestick)折①治療學術語。系五治法之一。折,折殺,抑制。用藥物控制郁積欲沖逆的病邪。《素問遺篇·刺法論》:“當折其勝,可散其邪。”《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木郁達之,火郁發之,土郁奪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調其氣,過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謂泄之。”王冰注:“折,謂抑之,制其沖逆也。”②折斷。《素問·刺腰痛》:“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舉...
- 小
拼音:xiǎo英文:small;young;tiny;few小⑴與“大”相對。《素問·氣穴論》:“肉之小會為溪。”《靈樞·骨度》:“過則胃大,不滿則胃小。”㈡指時間短,小月。《素問·寶命全形論》:“月有小大,日有短長。”⑶使小。《靈樞·刺節真邪》:“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奪其有余,乃益虛。”㈣年幼。《靈樞·衛氣失常》:“六歲已上為小。”⑸輕微。《素問·刺瘧篇》:“身體小痛,刺至陰。”⑹指小針。《靈樞...
- 微
。《素問·脈要精微論》:“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④稍,略。《靈樞·禁服》:“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⑤精妙,深奧。《素問·玉版論要》:“至數之要,迫近以微。”《靈樞·九針十二原》:“刺之微,在速遲。”《素問·脈要精微論》:“微妙在脈,不可不察。”⑥輕,與“重”對。《靈樞·上膈》:“微按其痛,視氣所行。”⑦指細小、珍貴物質。《靈樞·營衛生會》:“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
- 傳
拼音:chuán傳㈠(chuán,音船)①傳授。《素問·六節臟象論》:“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②流傳,傳播。《靈樞·九針十二原》:“令可傳于后世,必明之為法。”③轉送,運送。《素問·五臟別論》:“六府者,傳化物而不藏。”④傳變。指病情變化發展。《素問·生氣通天論》:“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⑤乘襲。恃強凌弱之謂。《素問·玉機真臟論》:“傳,乘之名也。”⑥傳染。《本草求真·獺肝》:“積年...
- 緩
拼音:huǎn緩⑴緩慢。《素問·至真要大論》:“治有緩急,方用大小。”㈡減緩。《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使志安寧,以緩秋刑。”⑶遲緩;渙散不收。《素問·舉痛論》:“喜則氣緩。”㈣松弛。《靈樞·百病始生》:“皮緩則腠理開。”⑸從容和緩。《靈樞·本臟》:“五臟皆大者,緩于事,難使以憂。”⑹舒緩。《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披發緩形,以使志生。”《素問·腹中論》:“其氣急疾堅勁,故非緩心和人。”⑺使緩解。...
- 淋球菌感染
球菌培養陽性。4.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是由于淋球菌通過血行播散到全身,出現較嚴重的全身感染。如淋球菌性敗血癥、關節炎、心內膜炎、腦膜炎等。疾病病因淋病是一種人類古老的傳染病,《黃帝內經?素問》中已有“膀胱不利為癃”。17世紀Boswell曾記述了他本人患淋病的癥狀、治療、重復感染和并發癥的全過程,最后他死于淋病。1728~1793年JohnHuntel將一個淋病患者的膿液接種到自己身上...
- 王冰
甚多。因而精心研讀,并以其師所授之秘本《內經》與隋·全元起之注本相互參詳,對《內經素問》加以編次、整理、注疏,并補入七篇大論如《天元紀大論》等,使其成為八十一卷之全璧,唯后世對此大論頗有微詞,認為與原文不類。世稱此本為《次注黃帝素問》,其中多有精辟見解,發古人所未及,于后世深有啟迪,如有關“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說,對后世命門學說之提出和形成,影響頗深。其對陰陽之互根關系,論...
- 厥
拼音:jué英文:概述:厥為病癥名。出《黃帝內經素問·厥論》。厥:1.神志病變;2.四肢部因氣血阻逆而出現的逆冷、麻木、酸楚等癥;3.癃證之危重者神志病變·厥:厥為病癥名。出《黃帝內經素問·厥論》。神志病變。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但大多數能逐漸蘇醒的一類病癥。《黃帝內經素問·大奇論》:“暴厥者,不知與人言。”厥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僵冷一類的病證。《黃帝內經素問·厥論》:“帝曰:厥或令人腹滿...
-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拼音:《huángdìsùwènxuānmínglùnfāng》《黃帝素問宣明論方》醫方著作。又名《宣明論方》。十五卷。金·劉完素撰于1172年。卷一-二諸證門,將《素問》一書中的61個病名逐條照原文作了分析和制定處方;卷三-十五分為風、熱、傷寒、積聚、水濕、痰飲、燥、婦人、補養、諸痛、痔漏、瘧疾、眼目、小兒等各門,每門均先引《素問》醫論,作者加以引伸,并制定處方。本書從分析《素問》一書中所論及的...
- 溫
熱;2.溫邪;3.癥狀;4.溫熱病的簡稱;5.春季發生的熱性疾病;6.治法的溫法和藥物的溫性;7.熱性疾病的總稱;8.溫養;9.溫補;10.蓄積。氣候暖和或炎熱·溫:溫意指氣候暖和或炎熱。《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寒乃去,候乃大溫。”《黃帝內經素問·八正神明論》:“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黃帝內經素問·瘧論》:“夫瘧者之寒,湯火不能溫也。”溫邪·溫:溫意指溫邪,溫熱類的致病因...
- 君
拼音:jun1君①國君。《素問·疏五過論》:“診有三常,必問貴賤,封君敗傷,及欲候王。”②指方劑中起主要作用的藥物。《素問·至真要大論》:“君一臣二,奇之制也。”③五運六氣學說中指少陰君火。《素問·六微旨大論》:“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④對人的尊稱。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素問·脈要精微論》:“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
- 意
拼音:yì英文:idea;expect;intention;meaning;suggestion;wish;thought;意即意念,指獲得印象,形成記憶。《素問·宣明五氣篇》:“脾藏意。”《靈樞·本神》:“心有所憶謂之意。”又“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①意義。意思。《素問·離合真邪論》:“余聞九針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盡通其意矣。”《素問·氣穴論》:“然余愿聞...
- 大
拼音:dà大㈠(dà)⑴與小相對。在面積、體積、容量、數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相比的對象。《素問·生氣通天論》:“因于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靈樞·官針》:“病小針大,氣瀉太甚,疾必為害,病大針小,氣不泄瀉,亦復為敗。”⑵副詞。盛,極,非常。《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大恕則形氣絕,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⑶指周長。《靈樞·腸胃》:“胃紆曲屈伸之,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
- 從
oin;through概述:從:1.讀音cóng;2.讀音zòng。讀音cóng:從讀音cóng。順從:從指順從。與逆相對。《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氣血皆從。”正常:從指正常。《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采取某種處理方式或原則:從指采取某種處理方式或原則,即選用之意。《脾胃論》:“此濕勝,從平胃散。”迎著:從指迎著。《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從風憎風。”...
- 實
可見各種亢盛有余的證候。《靈樞·玉機真臟論》:“身汗得后利,則實者活。”實脈:實指實脈。應指有力的脈象。《靈樞·脈要精微論》:“胃脈實則脹。”補法:實指補法。《素問·寶命全形論》:“虛者實之。”張介賓注:“實,即補也。”《靈樞·九針十二原》:“凡用針者,虛則實之。”充盛,盈滿:實即充盛,盈滿。《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充實:實即充實。指被水谷或糟粕充塞。《素問·五臟別...
- 臟
拼音:zàng,zāng英文:dirty;filthy臟古通作“藏”。①內臟。泛指體內器官。《素問·異法方宜論》:“臟寒生滿病。”《靈樞·病傳》:“淫邪泮衍,血脈傳溜,大氣入臟。”《素問·六節臟象論》:“凡此十一臟,取決于膽也。”《素問·五臟別論》:“余聞方士,或以腦髓為臟,或以腸胃為臟。”②專指“藏精氣而不瀉”的臟器。如心、肝、脾、肺、腎。《素問·經脈別論》:“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于四時五臟陰...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