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本草綱目拾遺 (最后修訂于2015/12/14 14:34:21)[共371字]
摘要:《本草綱目拾遺》為中藥著作。十卷。清·趙學敏撰。刊于1765年。本書收錄《本草綱目》一書所未載,或已載而未備,或雖備而有誤的藥物。分為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諸谷、諸蔬、器用、禽、獸、鱗、介、蟲等18類共921種(包括附記藥品205種)。其中新增716種為《本草綱目》所未載;161種屬于對《本草綱目》已收藥物的補訂內容。作者廣泛參考了多種文獻資料,結合個人采集種植草藥的實踐知識和臨床經驗,對921種藥物進行系統考證和論述,并對《本草綱目》中的一些錯誤作了訂正。此外還收集了較多的民間驗方、治法和當時傳入的西醫藥資料。現存幾種清刻本、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及影印本。《本草綱目拾遺》全文在線閱讀:http://zhongyiguji.21tcm.com/24/bencaogangmushiyi/index.shtml......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本草綱目拾遺》
《本草綱目拾遺》 藥學著作。十卷。清·趙學敏撰。刊于1765年。本書收錄《本草綱目》一書所未載,或已載而未備,或雖備而有誤的藥物。分為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諸谷、諸蔬、器用、禽、獸、鱗、介、蟲等18類共921種(包括附記藥品205種)。其中新增716種為《本草綱目》所未載;161種屬于對《本草綱目》已收藥物的補訂內容。作者廣泛參考了多種文獻資料,結合個人采集種植草藥的實踐知識和
- 《本草綱目拾遺》
《本草綱目拾遺》 藥學著作。十卷。清·趙學敏撰。刊于1765年。本書收錄《本草綱目》一書所未載,或已載而未備,或雖備而有誤的藥物。分為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諸谷、諸蔬、器用、禽、獸、鱗、介、蟲等18類共921種(包括附記藥品205種)。其中新增716種為《本草綱目》所未載;161種屬于對《本草綱目》已收藥物的補訂內容。作者廣泛參考了多種文獻資料,結合個人采集種植草藥的實踐知識和
- 《本草綱目拾遺》:本草綱目拾遺小序
山者則形小而味甘;白術一也,今出于潛者則根斑而力大。此皆近所變產,此而不書。過時罔識,將何別于百粵記中之產元黃基治腫毒,孫公談圃之用水梅花治痢疾,后且莫知為何物,安辨其色味哉。矧夫煙草述于景缶,燕窩訂于石頑。閱繆氏經疏一編;知簡誤實為李氏之功臣,則予拾遺之作,又何有續脛重跖之虞乎?客應曰∶可。即命予弁斯言于首以為敘。乾隆乙酉八月、錢塘趙學敏、恕軒題于雙硯草堂。《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本草綱目拾遺跋
本草綱目拾遺十卷,乾隆間吾杭趙恕軒先生所著利濟十二種之一也;十二種者,醫林集腋、養素園傳信方、祝由錄驗、囊露集、本草話、串雅、花藥小名錄、升降秘要、攝生間覽、藥性元解、奇藥備考及是編也。全目及總序,備載于是編卷首。鮑氏匯刻書目,亦載十二種之目。但有傳鈔本,皆未刻。至嘉慶末年,傳鈔本則只有是編與串雅二種,其十種已不傳;且是編每藥品下論列各條,顛倒錯亂,眉目不晰。余因訪知杭醫連翁楚珍藏其稿本,假閱,乃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土部]烏龍粉
丹術家名黑龍丹。系燒馬糞釜臍煤。生肌收口藥用之,摻瘡口即驗。《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火部]石油火
有毒,不宜物。以紙捻蘸油點火照瘡,可引毒外出。《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火部]煙筒頭中煤
濟急良方∶治蜈蚣咬傷,取煙筒頭內硬煤擦之,立時止痛。《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土部]洗手土
坤輿典∶雞足山有迦葉洗手土,彼方人若頭痛者,以些少涂之即瘥。《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火部
(二十一種附二十二種)《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三草部上]菊花參
產云南東川府巧家汛江邊,葉似菊花。功用同人參,力較遜。《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金部
(十一種附五種)《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三草部上]五色石斛
云南志∶產祿勸州普渡河瀕江石壁間,色紺紅者佳。療胃熱,益虛羸。《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火部]茅柴火
炊煮飲,主明目解毒(食纂)。《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火部]戛金火
能散鬼磷野祟,戛金取火照之,即滅跡。《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土部]鼠穴泥
治偏正頭風∶救生苦海∶用老鼠洞內泥炒熱,乘熱絹帕包頭上,即愈。《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金部]錫鉚
藥性考∶有毒,磨涂疔腫。《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土部]回燕膏
本草經疏∶朝北燕窠土,名回燕膏。治瘰∶經疏∶合胡燕窩內土,研敷有效。《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土部]檀香泥
乃檀香心中所含脂垢,不易得,色如塵土,故以泥名。之亦作檀香氣。治胃氣滯痛,肝郁不舒。《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火部]龍火
龍起石中,石內必有焦裂處,乃龍口火所燒也,刮其石末煎湯,治痞膈如神,以石受龍火之《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石部]桃花鹽
柑園小識∶桃花鹽產澤旺,每春深紅如桃花,至夏紅色漸減,秋冬色白,入春仍紅。胃痛人治胃痛,以鹽熨之立止。《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三草部上]法落梅
金沙江志∶產云南東川府法戛地。己酉,友人王鼎條患心腹痛,有客從滇帶此物來,呼為法落梅。用根,其形儼如上黨參,色亦黃白,味甘苦,服之疾愈。據云∶彼中人皆名法落梅,而不知諸書何以作梅字耶?蔡云白言∶建參閩人呼法落梅。治心痛如神。《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石部]石螺螄
百草鏡∶出廣東,修治與石燕同。治瞽目眼疾。按∶石螺螄形似螺,而體質則石也。亦石蟹石蛇之類,故主治亦大略相似。《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三草部上]煤參
出陜西西安等處,形如參,皮心俱青黑,故名。施柳南太守云∶此參出陜西華山,食之多吐《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一水部]鼻沖水
出西洋,舶上帶來,不知其制。或云樹脂,或云草汁,合地溲露曬而成者。番舶貯以玻璃瓶,緊塞其口,勿使泄氣,則藥力不減,氣甚辛烈,觸人腦,非有病不可嗅。島夷遇頭風傷寒等癥,不服藥,惟以此水瓶口對鼻吸其氣,即遍身麻顫出汗而愈。虛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治外感風寒等癥,嗅之大能發汗。《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一水部]雞神水
太元玉格新書,有造雞神水法,眼科要覽選其方。制法∶擇大蘿卜一個,開一大孔,須近莖邊一頭開,勿傷其根,方可活。孔內入雞蛋一枚,仍種地上,俟其發葉長成,取雞蛋內水點眼,其明如童。明目去障。《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一水部]梅子水
秋泉秘錄有造梅子水法∶用大梅子三五十個,搗碎,入有嘴瓶內,加鹽三兩,入河水浸過二指,日取蜒蚰投入,多多益善,經年更佳,凡毒將水搽之即消。治諸毒惡瘡。《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石部]辟驚石
一名辟驚風石。本草補云∶西巴尼亞國有一處,土中產石,色黑而光嫩,取而琢之。或大或小,佩孩童胸前,遇邪風而起慢驚急驚,此石代受其患,邪氣盡收于石內,自然裂破,孩童無恙。必須常佩,永遠方可無虞,真可寶之物也。治急慢驚風,一切天釣尸疰。《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三草部上]浙烏頭
即僧鞋菊此乃烏頭之產于浙地,錢塘筧橋人種之,市為風瘓藥,近日人家園圃亦有之,名鸚菊。又追風活血,取根入藥酒良。《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石部]紅毛石皮
出粵澳門,來自紅毛國,中國用作火石。外皮白如粉,甚松脆,番人去其皮,其中石質,售為火石,皮不甚貴重,任人搬取。治金刃傷,以石皮搗粉,功勝千年鍛石,云可以粘合皮膚裂痕。《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火部]魚膏火
海上人多取魚膏為油,代菜豆油用。其油割海鰍腹中脂或取其肉,并煉為膏,燃之照夜,然煙重氣腥,多昏目損神。秦始皇墓中以鯢膏為燈,即此。后人多解為人魚者誤也。辟蚊蛾、熏竹木除蠹。《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土部]楊妃粉
產馬嵬坡上,取之者必先祭然后掘之,去浮土三尺,有土如粉,膩滑光潔,于女子最宜。澤拭面,去黝雀斑,美顏色。《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火部]太陽火
除濕止寒,舒經絡(痼冷,以體曝之,則血和而病去。冬月以舊帛曬,受陽氣,覆體,皆能卻疾)。補脾養胃(作醬日曬,受日氣多,人食之,多補脾胃)。久服長生(養生家有服日光法)。《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一水部]曾青水
神隱云∶制同丹砂,不用石膽,易以汞二兩,藥用洗眼。亦可服。止目痛,收風淚,久服輕身不老。《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三草部上]羅浮參
羅浮山志∶羅浮所產人參,殊與本草人參不類,狀如仙茅。葉細莖圓,有紫花,三葉一花者為仙茅。一葉一花者為人參。根如人字,色如珂玉,煮汁食之,味與參無別,但微有膠漿耳。味甘帶苦,生津養胃,補虛羸,潤肺。《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三草部上]白毛夏枯草
產丹陽縣者佳,葉梗同夏枯草,惟葉上有白毛,今杭城西湖鳳凰山甚多。性寒味苦,專清肝火。《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三草部上]綠升麻
從新云∶乃升麻之別一種。繆仲醇廣筆記用治下痢,每每有驗。性最竄捷,治痢疾下傷。按∶升麻色綠者佳,非另一種也。《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三草部上]仙姑連
出臺州仙居縣,邑人相傳吳魏時蔡經居此,故以名邑。王方平曾偕麻姑降其宅,今遺址猶存,其地產黃連,粗如雞距,皆作連珠形,皮色青黃,光潔無毛,味大苦寒,折之有煙,色如赤金者佳。療火癥更捷于川產者,馬藥非此不可。《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石部]瀚海石竅沙
朱排山柑園小識∶瀚海石,出瀚海。地近澤旺,為方三百里,無水草,其石大者如瓜如拳,小者如芋栗,亦有如珠如豆者,皆具五色。如瑪瑙,有竅而中空,其竅中有沙,可入藥。石質堅,其外可碾,其中不可碾,故每因形成器。主明目。《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石部]雄膽
雉窠黃附六研齋筆記∶王存思太仆貴陽人。云∶其土多山,出雄黃,有大至數百斤者,中有浮沙成團,如鵝卵,曰雄膽,破之有清水盞許,急飲之,沉俱消,壽二百歲。特以山民頑獷,遇之不謹,即散漫不得飲耳,有一人飲之,至今猶在,健如三十許人,自言百五十余歲矣。殺三蟲毒,除痼疾,駐容延年。《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三草部上]參條
從新云∶遼參之橫生蘆頭上者,其力甚薄,止可用以調理常病,生津止渴。其性橫行手臂,凡指臂無力者,服之甚效。千金方云∶凡煮參湯,須用流水煎之佳;若用止水則不驗。《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土部]鑄銅罐
云溪方∶浙江湖州人,每擔爐具赴他州,代人鑄銅勺鍋鏟,其泥罐不輕棄,可入藥。治小兒頭生軟癤,出膿水不干,仍復腫,用罐石上捶細末,醋調敷之,膿自溢干,迨泥落而疾自愈。《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火部]松柴火
煮飯益人,壯筋骨。煎茶不佳(食纂)。松卵火,煎茶美,以能聚茶力,使不解散真味。《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蓬萊火
蓬萊火 藥捻灸之一。《本草綱目拾遺》:“蓬萊火,以西黃、雄黃、乳香、沒藥、丁香、麝香、火硝各等分,去西草加硼砂、草烏皆可。用紫綿紙裹藥末,捻作條,如宮香粗,以緊實為要。治病,剪二、三分長一段,以粽粘粘肉上,點著。”“治風痹、瘰疬,俱按患處灸;水脹、膈氣、胃氣,按穴灸。”作者: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石部]木心石
之,是以自萌而芽而苞,苞圻而花而實,皆得風以散之。故春榮秋落,如有知也。其實與脂質之靜者,均屬于火。火為木子,所以樹老則自焚。火郁必泄也,木心有石,乃風不能散,火郁于內,又不得泄,致其脂液凝聚,至精者久則變為石。余者皆朽,如松脂成琥珀,柏脂成瑪瑙,所謂物物有一太極也。心為人身之太極,主中宮而至靈,以至變之物治之,則協議而化,故能愈此疾,論事雖變,而論理則常也。《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石部]仙人骨
土人掘取作粉貨之。相傳仙人曾化于此,因名焉。南詔備考∶鎮南州城東二十里山中,世傳仙人張明亨遺蛻瘞此。治一切瘡神效。取粉敷。杜昌丁藏行紀程∶楚雄府七十里至呂合,有呂祖廟,去村數里山腳,出仙人骨,如水晶,能療瘡癤。相傳仙人為呂祖所度,又三五十里為鎮南州。滇略∶南詔時張王二生遇呂仙于呂合驛,王得度上升,張不能從,憤而死。埋骨山中化為石。瑩沏如水晶。付一切瘡瘍,立愈。《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石部]玉田沙
本經逢原云∶夏月發麻疹用之良。亦河沙中之一種也(綱目失載)。《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石部]龍窩石
者真。王伯濃云∶深山有龍蟄處皆有之,土人俟龍升去,乃跡而獲之。有五色,以透明者用,生用有毒,敲碎投醋中,片片能動而相合者良。性大寒,磨面能滅瘢痕,解熱瘡毒,粉撲暑痱,立消。按∶龍體純陽,凡陽之體,以陰為用,故其蟄處石皆性冷,入夜更涼者,真陰為用也。投醋中輒能相合者,龍乃東方之神,應木,木味作酸,石感精氣,所以遇醋而能合,其功能解熱滅瘢,亦取其寒斂之性以奏效耳。《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金部]紫銅鉚
金花鉚錫鉚附藥性考∶產云南,入藥鎮心利肺,降氣墜痰,火末用,可罨續筋骨折傷。《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石部]松化石
久折松入澗水,得地氣變石。且有變不全,尚帶松質者,入藥宜用全化者。服之令人忘情絕想。治相思癥,凡男女有所思不遂者,服之,便絕意不復再念。敏按∶松化石乃有情化無情,為陽極反陰之象,男女愛慕,結想成病,致君相二火虛磨妄動,鑠耗真陰,魂狂魄越,神不守舍。非此反折之使入和平不可,正取其貞凝之氣以釋妄緣也。瀕湖石部不灰木后附松石云∶松久所化,不入藥用,殆未深悉其奧妙耳。《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石部]神火
救生苦海∶有取神火法;用劈砂一斤,帶水研細,以滾水沖之,面上有浮起細沫一層,用荊川紙拖水面,其沫即粘著紙上,將紙曬干掃下,即神火也。其砂澄清去水,再研再沖,見有浮起沫,依前法拖曬,如此六七次,直至無浮沫方止,每砂一斤,約可取神火八九分,用烏金紙包收貯。性能拔毒收口,凡癰疽毒瘡難收口者,以神火少許,鵝翎蘸掃膏藥上貼,毒水易干,瘡口易斂,為外科圣藥。《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三草部上]東洋參
接壤,其參與遼參真相似,氣亦同,但微薄耳;皮黃紋粗,中肉油紫,屠舞夫攜來,予曾見之。據云性溫平,索價十換,言產蓐服之最效,其力不讓遼參也。五雜俎人參出遼參上黨者最佳,頭面手足皆具,清河次之,高麗新羅又次之。今生者不可得見,入中國者,皆繩縛蒸而夾之,故上有夾痕及麻線痕也。新羅參雖大,皆用數片合而成之,功力反不及小者,擇參取透明如肉,及近蘆有橫紋者,則不患其偽矣。《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