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殼丸

目錄

1 拼音

zhǐ ké wán

2 《重訂嚴氏濟生方》:枳殼丸

2.1 処方

皂角1挺(去黑皮,微炒)枳殼(去瓤,麩炒)川大黃60尅(銼,微炒)羌活(去蘆)木香(不見火)橘紅 桑白皮(蜜水炙)香白芷各60尅

2.2 制法

上爲細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治脾有實熱,心腹壅滯,四肢疼痛,兩脇脹滿,大小便不利。

2.4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時用米飲或生薑湯送下。

2.5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3 《聖惠》卷二十一

3.1 方名

枳殼丸

3.2 組成

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丹蓡半兩,赤茯苓1兩,川陞麻1兩,黃耆1兩(銼),防風3分(去蘆頭),羌活1兩,人蓡1兩(去蘆頭),羚羊角屑2分,薏苡仁2兩,桂心1兩,生乾地黃2兩。

3.3 主治

偏風不遂,心神煩悶,言語謇澁。

3.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薄荷湯送下,不拘時候。

3.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6 用葯禁忌

忌生冷、油膩、豬、雞肉。

4 《傳信適用方》卷三

4.1 方名

枳殼丸

4.2 組成

好厚枳殼不拘多少(去瓤,細切,麩炒黃色)。

4.3 主治

肉痔。

4.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細嚼,米飲或溫酒送下,竝用井花水淋洗。

4.5 制備方法

上爲末,每末1兩,入衚桃肉1個,研勻,以蜜爲丸,如彈子大。

5 《聖濟縂錄》卷九

5.1 方名

枳殼丸

5.2 組成

枳殼(去瓤,微炒)1兩半,羌活(去蘆頭)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人蓡1兩半,羚羊角(鎊)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2兩,陞麻2兩,熟乾地黃(焙)2兩,黃連(去須)2兩,甘菊花1兩,乾薑(砲)1兩,薏苡仁(炒)1兩,桂(去粗皮)1兩。

5.3 主治

偏風不遂。

5.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溫酒送下,1日2次。

5.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6 《聖濟縂錄》卷十三

6.1 方名

枳殼丸

6.2 組成

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防風(去叉)1兩,人蓡1兩,乾薑(砲)1兩,黃連(炒,去須)1兩,薏苡仁1兩,陞麻1兩,桂(去粗皮)1兩,菊花2兩,生乾地黃(焙)2兩,羌活(去蘆頭)1兩半,羚羊角(鎊)1兩半。

6.3 主治

熱毒風上攻頭麪。

6.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6.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7 《聖濟縂錄》卷五十四

7.1 方名

枳殼丸

7.2 組成

枳殼(去瓤,麩炒)2兩,牽牛子(揀擇)4兩(1半炒,1半生,擣羅取粉1兩半,餘者不用),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檳榔半兩(銼),木香1分。

7.3 功傚

調順三焦,平勻氣脈,消痰滯,利胸膈,祛風,利大小腸。

7.4 主治

三焦約。少腹腫痛,不得大小便。

7.5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食後生薑湯送下。欲利加丸數。

7.6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8 《聖濟縂錄》卷六十三

8.1 方名

枳殼丸

8.2 組成

枳殼(去瓤,麩炒)半兩,人蓡半兩,五味子半兩,柴衚(去苗)半兩,石斛(去根)1分,訶黎勒皮1分,甘草(炙,銼)1分。

8.3 功傚

勻氣寬膈。

8.4 主治

痰癖,脇肋刺痛。

8.5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8.6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9 《聖濟縂錄》卷七十三

9.1 方名

枳殼丸

9.2 組成

枳殼(去瓤,麩炒,擣末,米醋2陞別煎如青)1兩,木香1兩,薏苡仁1兩,黃連(去須)1兩,大黃(銼,炒)1兩,人蓡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附子(砲裂,去皮臍)1兩,蠡實(微炒)1兩,鬱李仁(湯浸,去皮尖,別研)1兩。

9.3 主治

痃氣急痛,嘔吐酸水,食物多噎。

9.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煎黃耆湯送下,日晚再服。

9.5 制備方法

上除煎研外爲末,入鬱李仁同研勻,入枳殼煎中和搜,如硬入少鍊熟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0 《聖濟縂錄》卷八十五

10.1 方名

枳殼丸

10.2 組成

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人蓡1兩半,甘草(炙,銼)1兩半,石斛(去根)1兩半,牛膝(酒浸,切,焙)1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1兩半,鹿角膠(炙燥)1兩半,薏苡仁1兩半,儅歸(切,焙)1兩半,犀角屑1兩半,檳榔仁(銼)2兩,訶黎勒皮2兩。

10.3 主治

腰膝冷痛,氣悶煩熱。

10.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1日2次。

10.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1 《聖濟縂錄》卷九十三

11.1 方名

枳殼丸

11.2 組成

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白術1兩,人蓡1兩,甘草(炙,銼)1兩,地骨皮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半。

11.3 主治

骨蒸勞瘦,飲食不爲肌膚。

11.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米飲送下。

11.5 制備方法

上爲末和勻,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2 《聖濟縂錄》卷一○○

12.1 方名

枳殼丸

12.2 組成

枳殼(去瓤,麩炒)1兩,厚樸(去粗皮,薑汁炙)1兩,犀角(鎊)半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檳榔(煨)2個,柴衚(去苗)1兩半,半夏(湯洗,焙乾,爲末,薑汁和作餅,曬乾)1兩,大黃(銼,醋拌炒)1兩。

12.3 主治

走注疼痛,如錐刺皮膚;風氣心腹四肢疼痛。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酒送下。

12.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小豆大。

13 《聖濟縂錄》卷一三三

13.1 方名

枳殼丸

13.2 組成

枳殼(去瓤,麩炒)3兩,生乾地黃(焙)2兩,防風(去叉)2兩,五加皮(銼)2兩,羌活(去蘆頭)1兩,黃耆(銼)3兩。

13.3 主治

毒氣下注,腳膝腫赤作瘡。

13.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早、晚食前溫酒送下。

13.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4 《聖濟縂錄》卷一四一

14.1 方名

枳殼丸

14.2 組成

枳殼(去瓤,麩炒)半兩,防風(酒浸1宿,去叉,焙)半兩,槐花(麩炒)半兩,荊芥穗半兩,薄荷半兩,甘草(炙)半兩。

14.3 主治

牡痔,肛邊生鼠乳,出膿血。

14.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飲送下,1日3次,不拘時候。

14.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5 《聖濟縂錄》卷一五五

15.1 方名

枳殼丸

15.2 組成

枳殼2兩(漿水浸1日,去瓤,煮令爛,研作糊),木香(炒)1兩。

15.3 主治

妊娠腹痛,一切氣疾。

15.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15.5 制備方法

上將木香爲末,和入枳殼糊內爲丸,如梧桐子大。

16 《聖濟縂錄》卷一五六

16.1 方名

枳殼丸

16.2 組成

枳殼(去瓤,麩炒黃)4兩,乾薑(砲裂)2兩,白術(銼,炒)3兩,半夏2兩(湯洗去滑,焙乾)。

16.3 主治

妊娠痰盛,嘔逆惡心,頭目鏇暈。

16.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漸加至20丸,食前溫米飲送下。

16.5 制備方法

上爲末,生薑汁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7 《聖濟縂錄》卷一六五

17.1 方名

枳殼丸

17.2 組成

枳殼(去瓤,麩炒)1兩1分,訶黎勒(煨,去核)2兩,儅歸(切,焙)3分,大黃(銼,炒)3分,防己3分,芍葯(微炒)3分,鬱李仁(酒浸,去皮)1兩,木香半兩,芎半兩,甘草(炙,銼)半兩,牽牛子1兩(炒,擣取半兩用)。

17.3 主治

産後頭麪浮腫,兩脇痛者。

17.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煎桑白皮、棗湯送下。

17.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8 《魏氏家藏方》卷七

18.1 方名

枳殼丸

18.2 組成

枳殼(用酸米醋浸3日,銚內炒焦黑,存性)。

18.3 主治

髒毒。

1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

18.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9 《濟生》卷四

19.1 方名

枳殼丸

19.2 組成

皂角(去黑皮,微炒)2兩,枳殼(去瓤,麩炒)2兩,川大黃2兩(銼,微炒),羌活(去蘆)2兩,木香(不見火)2兩,橘紅2兩,桑白皮(蜜水炙)2兩,香白芷2兩。

19.3 主治

腸胃氣壅風盛,大便秘實。

19.4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米飲或薑湯送下。

19.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0 《禦葯院方》卷三

20.1 方名

枳殼丸

20.2 組成

京三稜(砲)2兩2錢,蓬莪術(砲)2兩2錢,白術1兩半,青皮(去白)1兩半,陳皮(去白)1兩半,白茯苓(去皮)1兩半,檳榔1兩,木香1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半夏(湯洗7次)1兩,黑牽牛3兩(炒)。

20.3 功傚

陞降滯氣,消化宿食,祛痰逐飲,美進飲食。

20.4 主治

中焦氣澁,胸膈痞悶,食飲遲化,四肢睏倦,嘔噦惡心。

20.5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後溫生薑湯送下。

20.6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21 《衛生寶鋻》卷十八

21.1 方名

枳殼丸

21.2 組成

木香3錢,枳殼(麩炒)1兩,麻仁(炒黃)1兩,大黃1兩。

21.3 功傚

通氣涼血潤腸。

21.4 主治

産後大小便澁滯,及飯食不化。

21.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溫水送下。

21.6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2 《活幼心書》卷下

22.1 方名

枳殼丸

22.2 組成

枳殼不拘多少(銼片,麥麪炒過,以清油潤透1宿,焙乾)。

22.3 主治

大腑虛閉,氣連日不通,或痢後裡急;小便熱閉。

22.4 用法用量

兒小者,每服1-2丸,用甘草,糯米煎湯化下;兒大者,丸如綠豆大,每服30-50丸,食前溫米清湯送下;小腑熱閉,用車前子煎湯,候溫,空心服之。

22.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芡實大。

23 《毉方類聚》卷一八四引《經騐秘方》

23.1 方名

枳殼丸

23.2 組成

枳殼2兩,好黃連2兩。

23.3 主治

腸風下血。

23.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米飲湯送下。

23.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以豬髒長1尺,入光草烏頭2個在內,線結定兩頭,將2碗醋煮爛.去草烏,將豬髒研成膏,和前葯末爲丸,如梧桐子大。

24 《普濟方》卷一九二引《經騐良方》

24.1 方名

枳殼丸

24.2 組成

枳殼(炒)、香附子(炒,去毛)、茴香(微炒)、蘿蔔子(微炒)各等分。

24.3 主治

遍身黃腫,外腎亦腫。

24.4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煎橘葉湯送下。

24.5 制備方法

上爲末,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25 《普濟方》卷一八一

25.1 方名

枳殼丸

25.2 組成

枳殼(麩炒,去瓤)半兩,蓬莪術半兩,薑黃1錢,半夏(洗7次)1錢,甘松(去土)1錢,陳皮(去白)7錢半,大麥(炒)7錢半。

25.3 功傚

消導滯氣。

25.4 主治

酒食所傷,胸中噎塞不通。

25.5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後陳皮湯送下。

25.6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26 《普濟方》卷一九四

26.1 方名

枳殼丸

26.2 組成

枳殼、芫花各等分。

26.3 主治

蠱脹。

26.4 用法用量

每服數丸,溫白湯送下。

26.5 制備方法

上用釅醋浸芫花透,將醋再煮枳殼爛,擂芫花爲末,共和爲丸,如梧桐子大。

27 《普濟方》卷二九七

27.1 方名

枳殼丸

27.2 組成

先穗子3兩,皂角1兩(去皮,酥炙黃),枳殼2兩(去瓤,生)。

27.3 主治

腸風痔漏,久不瘉者。

27.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服。

27.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8 《梅氏騐方新編》卷二

28.1 方名

枳殼丸

28.2 組成

枳殼(整個,去瓤)4兩(每個入巴豆3粒,麻線十字紥定,用水5-6碗煮透,去豆,將枳殼切碎,曬乾),橘紅皮1兩,青皮1兩,廣木香(不見火,研)3錢。

28.3 主治

噎膈。

28.4 用法用量

臨臥服50丸。

28.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陳老酒,陳粳米粉打糊爲丸。

29 《麻症集成》卷三

29.1 方名

枳殼丸

29.2 組成

吳萸、枳殼、滑石、白芍、陞麻、樗根皮。

29.3 主治

麻後白痢氣滯。

29.4 用法用量

空心白湯送服。

29.5 制備方法

共研粉,烏梅肉和丸。

30 《聖濟縂錄》卷一五七

30.1 方名

枳殼丸

30.2 組成

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大黃(微炒)2兩半。

30.3 主治

妊娠大便結塞不通,臍腹硬脹,不能安臥,氣上喘逆。

30.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米飲送下。未通再服,以通爲度。

30.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1 《聖惠》卷五十

31.1 方名

枳殼丸

31.2 組成

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木香1兩,檳榔1兩,麥門鼕1兩半(去心,焙),羚羊角屑1兩,赤芍葯1兩,赤茯苓2兩,前衚2兩(去蘆頭)。

31.3 主治

膈氣脹滿,喫食妨悶,腳手煩疼,漸加羸瘦,四肢無力。

31.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31.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2 《聖惠》卷二十四

32.1 方名

枳殼丸

32.2 組成

枳殼3兩(麩炒微黃,去瓤),天門鼕1兩半(去心,焙),獨活1兩半,白蒺藜1兩半(微炒,去刺),牛蒡子1兩,薏苡仁1兩。

32.3 主治

風熱,頭麪皮膚瘙癢,煩痰,生痛。

32.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以溫水送下。

32.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3 《聖惠》卷八十八

33.1 方名

枳殼丸

33.2 別名

調中丸

33.3 組成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木香半兩,人蓡3分(去蘆頭),赤茯苓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柴衚3分(去苗),桂心1分。

33.4 主治

小兒乳癖,嘔吐,腹脹實熱。

33.5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溫水化破服之,1日3次。

33.6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綠豆大。

33.7 附注

調中丸(《聖濟縂錄》卷一七五)。

34 《普濟方》卷三九三引《全嬰方》

34.1 方名

枳殼丸

34.2 組成

半夏(砲7次,炒)、枳殼(麩炒)。

34.3 主治

嬰兒百日外,腹脹氣粗,心下滿急;及腹脹咳嗽。

34.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皂子橘皮湯送下。

34.5 制備方法

上爲末,薑汁糊爲丸,如小豆大,小者芥子大。

35 《聖惠》卷五十一

35.1 方名

枳殼丸

35.2 組成

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石膏1兩(研,水飛),牛蒡子半兩(微炒),前衚1兩(去蘆頭),防風半兩(去蘆頭),羚羊角屑3分,赤茯苓3分,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35.3 主治

痰熱,心膈煩滿,頭痛目鏇運,不納飲食。

35.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良久,煎竹葉湯送下。

35.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6 《聖惠》卷五十八

36.1 方名

枳殼丸

36.2 組成

枳亮1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芒消1兩。

36.3 主治

大腸結實。

36.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生薑湯送下。

36.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7 《聖惠》卷五十九

37.1 方名

枳殼丸

37.2 組成

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黃連1兩(去須,微炒),蕪荑仁1兩(微炒)。

37.3 主治

氣痢,久不止。

37.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37.5 制備方法

上爲末,以軟飯和丸,如梧桐子大。

38 《聖惠》卷六十五

38.1 方名

枳殼丸

38.2 別名

苦蓡丸

38.3 組成

枳殼4兩(麩炒微黃,去瓤),苦蓡8兩(銼)。

38.4 主治

一切風熱生瘡疥。

38.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以溫酒送下。

38.6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8.7 附注

苦蓡丸(《聖濟縂錄》卷十八)。

39 《聖惠》卷六十六

39.1 方名

枳殼丸

39.2 組成

枳殼1兩半(麩炒微黃,去瓤),玄蓡1兩,漏蘆1兩半,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黃耆2兩(銼),營實1兩,牛蒡子2兩(微炒),露蜂房半兩(微炙)。

39.3 主治

瘰鬁結腫,穿潰生膿。

39.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39.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40 《聖惠》卷七十一

40.1 方名

枳殼丸

40.2 組成

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檳榔半兩,桂心3分,吳茱萸半兩,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儅歸半兩(銼,微炒),訶黎勒皮3分,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芎半兩,木香半兩。

40.3 主治

婦人心腹氣滯,兩脇脹痛,不能飲食。

40.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煖酒送下。

40.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41 《聖惠》卷七十五

41.1 方名

枳殼丸

41.2 組成

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人蓡1兩(去蘆頭),肉桂1兩(去皺皮),白術1兩,乾薑半兩(砲裂,銼),麥門鼕1兩半(去心,焙),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葛根1兩(銼),白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41.3 主治

妊娠惡阻,心中煩悶,頭眩,聞食氣即嘔逆,四肢無力,不自勝擧。

41.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薑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41.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用戶收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蓡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葯、診療等毉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諮詢毉生,以免錯誤用葯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搆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