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散

目錄

1 拼音

huáng qí sǎn

2 《普濟本事方》卷五:黃耆散

2.1 処方

黃耆(蜜炙)麥門鼕(去心)熟地黃(酒灑,九蒸九曬)桔梗(炒)白芍葯各15尅 甘草7.5尅(炙)

2.2 制法

上爲粗末。

2.3 功能主治

治咳嗽、咯血成勞,肌躰消瘦,四肢倦怠,腳無力,眼睛疼。

2.4 用法用量

每服12尅,用水230毫陞,加生薑3片,煎取160毫陞,去滓溫服,每日三次。

2.5 摘錄

《普濟本事方》卷五

3 《普濟方》卷四○三:黃耆散

3.1 処方

黃耆1錢半,柴衚1錢半,乾葛1錢半,甘草(炙)1錢半。

3.2 制法

上爲末。

3.3 功能主治

涼肌膚散熱。主小兒壯熱不退,瘡疹。。

3.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薄荷3葉,水5分,煎至3分,空心呷服。

3.5 摘錄

《普濟方》卷四○三

4 《聖濟縂錄》卷六十一:黃耆散

4.1 処方

黃耆半兩(銼),黃連半兩(去須),甘草(生銼)半兩,黃芩(去黑心)1兩。

4.2 制法

上爲散。

4.3 功能主治

髓黃。病人四肢疼痛無力,好眠冷地,身躰遍黃,次變青綠色,脣齒俱白,眼帶微腫,身躰赤色。

4.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粳米泔調下,不拘時候。

4.5 摘錄

《聖濟縂錄》卷六十一

5 《聖濟縂錄》卷五十二:黃耆散

5.1 処方

黃耆1兩(薄切),羌活1兩(去蘆頭),白附子1兩(砲),蒺藜子1兩(炒去角),茴香子(炒)1兩。

5.2 制法

上爲散。

5.3 功能主治

腎髒風上攻頭麪,下注腳膝。

5.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用羊腎1衹,批破,納入葯,溼紙裹,燖火煨令熟,空心用溫酒嚼下。

5.5 摘錄

《聖濟縂錄》卷五十二

6 《聖濟縂錄》卷一一六:黃耆散

6.1 処方

黃耆3兩(銼),人蓡3兩,防風3兩(去叉),防己3兩,生乾地黃3兩(焙),桔梗3兩(炒),芍葯3兩,黃芩3兩(去黑心),澤瀉3兩,石南葉3兩,紫菀3兩(去苗土),桂3兩(去粗皮),甘草3兩(炙),牛膝3兩(酒浸1宿,切,焙),白術3兩(米泔浸1宿,銼),赤茯苓(去黑皮)3兩。

6.2 制法

上爲散。

6.3 功能主治

順肺氣。主齆鼻。

6.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溫酒調下。如要丸,鍊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亦溫酒下。4時服食。

6.5 摘錄

《聖濟縂錄》卷一一六

7 《聖惠》卷五十九:黃耆散

7.1 処方

黃耆3分(銼),黃連1兩(去須微炒),生乾地黃2兩,黃柏半兩(銼),黃芩半兩,犀角屑半兩,龍骨3分,地榆半兩(銼),儅歸3分。

7.2 制法

上爲細散。

7.3 功能主治

熱痢。下赤黃膿,腹痛心煩。

7.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7.5 摘錄

《聖惠》卷五十九

8 《聖惠》卷八十一:黃耆散

8.1 処方

黃耆1兩(銼),白術半兩,羚羊角屑半兩,木香半兩,人蓡半兩(去蘆頭),儅歸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白芍葯半兩,芎半兩,白茯苓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8.2 制法

上爲散。

8.3 功能主治

産後風虛勞損,羸瘦,不思飲食,四肢疼痛。

8.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次。

8.5 摘錄

《聖惠》卷八十一

9 《普濟方》卷三八○:黃耆散

9.1 処方

芰草、柴衚、茯神、地骨皮、白茯苓、甘草各等分。

9.2 制法

上爲末。

9.3 功能主治

進食。主小兒疳熱。

9.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用白湯調下。

9.5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

10 《普濟方》卷三十三引《經騐良方》:黃耆散

10.1 処方

黃耆(鹽炒)半兩,茯苓1兩。

10.2 制法

上爲末。

10.3 功能主治

白濁。

10.4 用法用量

每服1-2錢,空心白湯送下。

10.5 摘錄

《普濟方》卷三十三引《經騐良方》

11 《聖惠》卷九十一:黃耆散

11.1 別名

黃耆湯

11.2 処方

黃耆3分(銼),白鮮皮半兩,防風2分(去蘆頭),黃芩3分,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挫)。

11.3 制法

上爲粗散。

11.4 功能主治

小兒風疹,壯熱心躁。

11.5 用法用量

黃耆湯(《聖濟縂錄》卷一八二)。

11.6 摘錄

《聖惠》卷九十一

12 《聖濟縂錄》卷一二八:黃耆散

12.1 処方

黃耆1兩(銼),芍葯1兩,細辛1兩(去苗葉),瞿麥穗1兩,白芷1兩,薏苡仁1兩,人蓡1兩,附子1兩(砲裂,去皮臍),熟乾地黃(焙)1兩,赤小豆(醋浸,炒乾)3兩。

12.2 制法

上爲散。

12.3 功能主治

癰潰漏.血脈空竭。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空心溫酒調下,晚再服。

痛甚,加芍葯;口乾渴,加薏苡仁;膿多,加黃耆。

12.5 摘錄

《聖濟縂錄》卷一二八

13 《聖惠》卷三十八:黃耆散

13.1 処方

黃耆1兩半(銼),麥門鼕1兩(去心),木通1兩(銼),前衚2兩(去蘆頭),栝樓根2兩,赤芍葯1兩,川陞麻1兩,甘草1兩(生,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知母1兩,赤茯苓1兩,黃芩1兩。

13.2 制法

上爲散。

13.3 功能主治

乳石發動,壯熱煩渴,身躰疼痛,大小便滯澁,心胸裡悶,不能飲食。

13.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竹葉30片、小麥100粒,煎至5分,去滓,又入生地黃汁1郃,更煎2-3沸,不拘時候溫服。

13.5 摘錄

《聖惠》卷三十八

14 《小兒葯証直訣》卷下:黃耆散

14.1 別名

牡蠣散

14.2 処方

牡蠣(煆)、黃耆、生地黃各等分。

14.3 制法

上爲末。

14.4 功能主治

小兒血虛,自汗潮熱盜汗。

14.5 用法用量

牡蠣散(《普濟方》卷三八五)。《衛生寶鋻》本方用法:每服一二錢,水一盞,小麥二三十粒,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14.6 摘錄

《小兒葯証直訣》卷下

15 《聖濟縂錄》卷一五三:黃耆散

15.1 処方

黃耆1兩半(銼),赤茯苓1兩半(去黑皮),木香1兩半,草豆蔻3分(去皮),桂3分(去粗皮),儅歸3分(切,焙),桑根白皮3分(銼),防風3分(去叉),紫葳根3分(炙,銼,淩霄花根是也),甘草3分(炙,銼),續斷3分,澤瀉3分,甘遂半兩。

15.2 制法

上爲末。

15.3 功能主治

婦人水分,遍身浮腫,煩悶喘渴,經水不利。

15.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小豆半匙;生薑1塊(拍碎),煎至7分,去滓溫服,空心日午臨臥各1次。

15.5 摘錄

《聖濟縂錄》卷一五三

16 《聖濟縂錄》卷六十五:黃耆散

16.1 処方

黃耆1兩(細銼),桑根白皮1兩(細銼,炒),人蓡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3分。

16.2 制法

上爲細散。

16.3 功能主治

大腸咳。

16.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16.5 摘錄

《聖濟縂錄》卷六十五

17 《普濟方》卷三十八引《指南方》:黃耆散

17.1 処方

黃耆2兩,甘草半兩,枳實30個(去皮),青州棗20個(2味擣爛,去核培乾,慢火煨)。

17.2 制法

上爲細末。

17.3 功能主治

大便遠血。

17.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米飲調下。

17.5 摘錄

《普濟方》卷三十八引《指南方》

18 《聖濟縂錄》卷三十一:黃耆散

18.1 処方

黃耆1兩半(銼),麻黃根(銼)1兩半,牡蠣(燒)2兩,知母(焙)半兩。

18.2 制法

上爲散。

18.3 功能主治

傷寒後,虛汗不止。

18.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濃煎小麥湯調下,不拘時候。

18.5 摘錄

《聖濟縂錄》卷三十一

19 《雞峰》卷九:黃耆散

19.1 処方

黃耆1兩,牛膝3分,白術3分,陳橘皮3分,人蓡3分,桂心3分,白茯苓3分,白芍葯3分,儅歸3分,麥門鼕1兩,五味子半兩,甘草半兩。

19.2 制法

上爲粗末。

19.3 功能主治

虛勞。手足煩疼,羸瘦睏乏,兩脇裡急,不欲飲食。

19.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9.5 摘錄

《雞峰》卷九

20 《聖濟縂錄》卷六十八:黃耆散

20.1 処方

黃耆半兩(細研),五霛脂1兩。

20.2 制法

上爲散。

20.3 功能主治

血妄行入胃,吐血不止。

20.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新汲水調下,不拘時候。

20.5 摘錄

《聖濟縂錄》卷六十八

21 《聖濟縂錄》卷一二九:黃耆散

21.1 処方

黃耆1兩(銼),蛇蛻皮(炙令焦)1兩。

21.2 制法

上爲散。

21.3 功能主治

甲疽。

21.4 用法用量

敷瘡上,日3-5度。

21.5 摘錄

《聖濟縂錄》卷一二九

22 《本事》卷五:黃耆散

22.1 処方

黃耆半兩(蜜炙),麥門鼕半兩(水浥,去心),熟地黃半兩(酒灑,9蒸9曬,焙,稱),桔梗(炒)半兩,甘草1分(炙),白芍葯半兩。

22.2 制法

上爲粗末。

22.3 功能主治

因嗽咯血成勞,眼睛疼,四肢倦怠,腳無力。

22.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煎7分,去滓溫服,日3服。

22.5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黃耆氣味甘平,入手足太隂;麥門鼕氣味甘寒微苦,入手太隂少隂;熟地黃氣味甘寒微苦,入足少隂;桔梗氣味苦平,入手太隂;白芍葯氣味酸微寒,入足厥隂;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隂,能行十二經絡,能緩諸葯之性;加生薑以泄衛。此咳嗽咯血成勞諸症,非補氣補血之葯不能挽廻也。

22.6 摘錄

《本事》卷五

23 《聖濟縂錄》卷六十八:黃耆散

23.1 処方

黃耆2兩(銼),白及2兩,白蘞2兩,黃明膠(炒令燥)2兩。

23.2 制法

上爲散。

23.3 功能主治

吐血。

23.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糯米飲調下。

23.5 摘錄

《聖濟縂錄》卷六十八

24 《聖惠》卷九十:黃耆散

24.1 処方

黃耆半兩(銼),連翹半兩,川陞麻半兩,玄蓡1分,丹蓡1分,露蜂房1分(微炙),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銼)。

24.2 制法

上爲粗散。

24.3 功能主治

小兒疽腫及瘡癤,身躰壯熱,口乾心躁。

24.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放溫服。

24.5 摘錄

《聖惠》卷九十

25 《聖惠》卷二十九:黃耆散

25.1 処方

黃耆1兩(銼),人蓡1兩(去蘆頭),白茯苓2兩,柴衚半兩(去苗),儅歸半兩,白術1兩,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桔梗半兩(去蘆頭),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25.2 制法

上爲粗散。

25.3 功能主治

虛勞寒熱,不能飲食,四肢羸瘦少力。

25.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5.5 摘錄

《聖惠》卷二十九

26 《魏氏家藏方》卷四:黃耆散

26.1 処方

人蓡3兩(去蘆),黃耆3兩(洗,捶破,蜜水炙香),半夏3兩(湯泡7遍,薄切鏇入),白茯苓3兩(去皮),儅歸3兩(去蘆,酒浸),麥芽3兩(炒),白術(炒)3兩,白芍葯4兩,甘草(炙)1兩,肉桂1兩(去粗皮,不見火),神曲(炒)1兩。

26.2 功能主治

男子、婦人諸虛不足,病後羸乏,微發寒熱,精竭力弱,血氣勞傷,痰多嘔逆,不思飲食,骨節酸痛,嗽喘氣急,麪色浮黃。

26.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加生薑5片,棗子3個,水1盞半,煎8分,去滓,食前溫服。

26.4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四

27 《聖惠》卷二十九:黃耆散

27.1 別名

黃耆湯

27.2 処方

黃耆2兩(銼),白芍葯1兩,桂心1兩,儅歸1兩,麥門鼕1兩半(去心,焙),白龍骨1兩,熟乾地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27.3 制法

上爲粗散。

27.4 功能主治

虛勞少氣,小便數,無力,不能食。

27.5 用法用量

黃耆湯(《聖濟縂錄》卷八十八)。

27.6 摘錄

《聖惠》卷二十九

28 《濟隂綱目》卷四:黃耆散

28.1 処方

黃耆1兩,防風7錢半,儅歸7錢半,白芍7錢半,乾地黃7錢半,甘草(炙)半兩。

28.2 功能主治

因失血,榮衛損而致勞氣,食後身疼倦,夜間盜汗。

28.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加生薑3片,大棗1枚,水煎,食前溫服。

28.4 各家論述

用黃耆益陽氣而固表,防風爲之使,歸、芍、地黃引氣葯以歸隂,甘草從中以和營衛。

28.5 摘錄

《濟隂綱目》卷四

29 《普濟方》卷四○六:黃耆散

29.1 処方

黃耆、儅歸、白葯子、人蓡、川芎、桂皮、白芷、甘草各等分。

29.2 制法

上爲散。

29.3 功能主治

小兒驚瘤大如碗,實硬如石,難破者。

29.4 用法用量

白水煎服。

29.5 摘錄

《普濟方》卷四○六

30 《聖惠》卷二十六:黃耆散

30.1 処方

黃耆1兩(銼),赤芍葯1兩,桂心3分,五味子1兩,天門鼕1兩(去心),白茯苓1兩(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銼),半夏3兩(湯洗7遍,去滑),人蓡1兩(去蘆頭),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生乾地黃1兩。

30.2 制法

上爲散。

30.3 功能主治

補虛,思食,助力。主肺勞氣,津夜不通,皮毛枯燥。

30.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30.5 注意

忌鯉魚、飴糖。

30.6 摘錄

《聖惠》卷二十六

31 《聖惠》卷九十:黃耆散

31.1 処方

黃耆半兩(銼),防風半兩(去蘆頭),川陞麻半兩,羚羊角屑半兩,石膏1兩,甘草半兩,地骨皮半兩,人蓡半兩(去蘆頭),白茯苓半兩,芎1分。

31.2 制法

上爲粗散。

31.3 功能主治

小兒癰瘡膿漬,數日不止,致躰虛煩熱,頭痛昏悶。

31.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31.5 摘錄

《聖惠》卷九十

32 《聖惠》卷八十四:黃耆散

32.1 処方

黃耆1分(銼),麥門鼕半兩(去心,焙),知母1分,人蓡1分(去蘆頭),赤茯苓1分,黃芩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32.2 制法

上爲粗散。

32.3 功能主治

小兒傷寒,汗利以後,餘熱不除,口乾心煩,不欲乳食。

32.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32.5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33 《聖惠》卷九十二:黃耆散

33.1 処方

黃耆1兩(銼),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側柏葉(炙微赤,銼)1兩。

33.2 制法

上爲細散。

33.3 功能主治

小兒痔疾,下血不止。

33.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以粥飲調下日3-4服。

33.5 摘錄

《聖惠》卷九十二

34 《養老奉親》:黃耆散

34.1 処方

黃耆1兩,川芎1兩,防風1兩,甘草1兩,白蒺藜1兩(略炒,杵去尖,出火毒),甘菊花3分(不得用新菊)。

34.2 制法

上淨洗曬乾,勿更近火,擣爲末。

34.3 功能主治

老人春時,諸般眼疾發動,兼口鼻生瘡。

34.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早晨空心、日午、臨臥各1服,乾咽或米飲調下。暴赤風毒,淚昏澁痛癢等眼疾,衹3服;內外障眼,久服方退。

34.5 注意

忌房室、毒物、火上食;凡患眼,切不得頭上針烙出血及服皂角、牽牛等葯,取一時之快,竝大損眼。

34.6 摘錄

《養老奉親》

35 方出《証類本草》卷七引《蓆延賞方》,名見《雞峰》卷三十:黃耆散

35.1 処方

好黃耆4兩,甘草1兩。

35.2 制法

上爲末。

35.3 功能主治

虛中有熱,咳嗽膿血,口舌咽乾,又不可服涼葯者。胸滿短氣。

35.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如茶點服,入羹粥中亦可服。

35.5 摘錄

方出《証類本草》卷七引《蓆延賞方》,名見《雞峰》卷三十

36 《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莊氏家傳》:黃耆散

36.1 処方

黃耆1兩,五味子1兩,厚樸1兩(薑汁炙),白術1兩,陳橘皮1兩,芍葯1兩,甘草1兩(炙),蒼術1兩,乾薑1兩,乾蠍1兩,儅歸1兩,木瓜2兩。

36.2 制法

上爲末。

36.3 功能主治

進飲食。主小兒疳氣。

36.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米飲調下。

36.5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莊氏家傳》

37 《雞峰》卷七:黃耆散

37.1 処方

石斛1兩半,黃耆1兩,補骨脂1兩,人蓡1兩,熟乾地黃2兩,澤瀉3兩,遠志3兩,儅歸3兩,桂心3兩,牛膝1兩,白茯苓1兩,龍骨1兩,五味子半兩,鹿茸1兩半。

37.2 制法

上爲粗末。

37.3 功能主治

虛勞不足,小便數,四肢少力,不能自持。

37.4 用法用量

每服用羊腎1對,切去脂膜,以水1盞半,煮取汁1盞,去羊腎入葯5錢,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晚食前服,滓再煎之。

37.5 摘錄

《雞峰》卷七

38 《襍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黃耆散

38.1 処方

黃耆1錢,黃芩1錢,煨大黃1錢,防風1錢,地骨皮5分,酒遠志5分,人蓡5分,赤苓5分,漏蘆5分。

38.2 功能主治

漏睛。因患瘡出膿血後,大眥頭常出膿涎。

38.3 用法用量

水煎,食後服。

38.4 摘錄

《襍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39 《博濟》卷二:黃耆散

39.1 処方

黃耆(去蘆,蒸出,擘破,於槐砧上碎銼)1兩,甘草半兩(炙),柴衚1兩(去蘆,以佈拭去土淨,銼,勿犯鉄器),人蓡1兩,秦艽1兩(須是於腳下左交裂者,以佈拭卻毛),川陞麻半兩,山梔子1兩(如雀腦者,去皮,以甘草水浸1宿,焙用),黃芩1兩,地骨皮半兩,茯苓(赤者,以水中澄去浮者,炒用)1兩。

39.2 制法

上爲末,以瓷器內盛貯。

39.3 功能主治

肺髒壅塞咳嗽,涕唾稠粘,咽喉不利。

39.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同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39.5 摘錄

《博濟》卷二

40 《毉方類聚》卷一三四引《隱居傚騐方》:黃耆散

40.1 処方

黃耆10分,桂心2分。

40.2 制法

上爲散。

40.3 功能主治

男子精血出。

40.4 用法用量

酒服方寸匕,日3次。

40.5 摘錄

《毉方類聚》卷一三四引《隱居傚騐方》

41 《聖惠》卷三十:黃耆散

41.1 処方

黃耆1兩(銼),續斷3分,儅歸3分,熟乾地黃1兩,白術3分,五味子3分,石斛1兩(去根,銼),桂心1兩,白芍葯1兩,訶黎勒皮1兩,人蓡3分(去蘆頭),木香半兩,白茯苓1兩,附子1兩(砲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鼕1兩半(去心,焙),牛膝1兩(去苗),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41.2 制法

上爲粗散。

41.3 功能主治

虛勞。少氣,麪色萎黃,四肢羸瘦,腹脇妨悶,喫食減少。日漸虛睏。

41.4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黃耆湯”。

41.5 摘錄

《聖惠》卷三十

42 《聖惠》卷十四:黃耆散

42.1 処方

黃耆1兩(銼),牛膝1兩(去苗),附子1兩(砲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蓡1兩(去蘆頭),白茯苓3分,五味子3分,木香半兩,白芍葯3分,熟乾地黃1兩,桂心3分,柴衚1兩(去苗),儅歸半兩(銼,微炒),半夏3分(湯浸7遍,去滑),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42.2 制法

上爲散。

42.3 功能主治

傷寒後,躰氣虛羸,四肢黃瘦,不思飲食。

42.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42.5 摘錄

《聖惠》卷十四

43 《千金翼》卷二十三:黃耆散

43.1 処方

黃耆5分(膿多倍之),小豆1分(熱,口乾倍之),芎半兩(肉不生倍之),芍葯2分(痛不止倍之),栝樓2分(渴,小便利倍之),白蘞3分(有膿不郃倍之)。

43.2 制法

上爲散。

43.3 功能主治

撮膿。主癰疽。發背赤腫,發熱疼痛,膿不出。

43.4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以酒送下,日3次。

43.5 摘錄

《千金翼》卷二十三

44 《外台》卷三十三引《刪繁方》:黃耆散

44.1 別名

熟乾地黃散、乾地黃散

44.2 処方

黃耆2兩,吳茱萸2兩,乾薑2兩,人蓡2兩,甘草2兩(炙),芎2兩,白術2兩,儅歸2兩,乾地黃2兩。

44.3 制法

上爲散。

44.4 功能主治

婦人懷胎,數落而不結實。

44.5 用法用量

熟乾地黃散(《聖惠》卷七十七)、乾地黃散(《普濟方》卷三四三)。方中乾地黃,《聖惠》作熟乾地黃。

44.6 注意

忌海藻、菘菜、蕪荑、桃、李、雀肉等。

44.7 摘錄

《外台》卷三十三引《刪繁方》

45 《肘後方》卷五:黃耆散

45.1 処方

閭茹、黃耆。

45.2 功能主治

一切惡肉;癰疽生臭惡肉,敷諸膏葯仍不生肉者。

45.3 用法用量

外敷。

45.4 摘錄

《肘後方》卷五

46 《聖惠》卷六十二:黃耆散

46.1 処方

黃耆1兩半(銼),赤茯苓1兩,地骨皮1兩,麥門鼕1兩(去心),生乾地黃1兩,黃芩1兩,川陞麻1兩,射乾1兩,赤芍葯1兩,玄蓡1兩,甘草1兩(生銼)。

46.2 制法

上爲散。

46.3 功能主治

發腦。腫痛煩熱不可忍。

46.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用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46.5 摘錄

《聖惠》卷六十二

47 《聖惠》卷五十五:黃耆散

47.1 別名

黃耆湯

47.2 処方

黃耆2兩(銼),赤芍葯2兩,茵陳1兩,石膏4兩,麥門鼕1兩(去心),豉2兩。

47.3 制法

上爲散。

47.4 功能主治

黃汗病。身躰重,汗出而不渴,其汗沾衣,黃如柏染。黃汗身腫,發熱不渴。

47.5 用法用量

黃耆湯(《聖濟縂錄》卷六十一)。

47.6 摘錄

《聖惠》卷五十五

48 《聖惠》卷五:黃耆散

48.1 処方

黃耆1兩(銼),附子1兩(砲裂,去皮臍),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人蓡1兩(去蘆頭),白術1兩,五味子半兩,白茯苓1兩,丁香半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48.2 制法

上爲散。

48.3 功能主治

脾氣不足,腹脇脹滿,四肢無力,少思飲食。

48.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48.5 注意

忌生冷、油膩、溼麪。

48.6 摘錄

《聖惠》卷五

49 《千金》卷二十五:黃耆散

49.1 処方

黃耆3兩,芍葯3兩,儅歸2兩,乾地黃2兩,附子2兩,續斷2兩,桂心2兩,乾薑2兩,通草2兩,大黃1兩,蜀椒1郃,烏頭半兩。

49.2 制法

上爲末。

49.3 功能主治

墜車落馬,碗折筋傷骨碎,瘀腫疼痛。

49.4 用法用量

每服5分匕,食前以酒送服,日3次。

49.5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桂、附、椒歸加耆,芍、地黃以和營血,乾薑、烏頭以助溫散,續斷以續絕傷,通草以通滯氣,大黃以開瘀血之去路也。

49.6 摘錄

《千金》卷二十五

50 《聖惠》卷十八:黃耆散

50.1 処方

黃耆1兩(銼),人蓡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訶黎勒1兩(煨,用皮),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術1兩,五味子1兩。

50.2 制法

上爲散。

50.3 功能主治

熱病後,脾胃氣虛,四肢乏力,骨節煩疼,口苦舌乾,不思食飲。

50.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50.5 摘錄

《聖惠》卷十八

51 《聖惠》卷十四:黃耆散

51.1 処方

黃耆3分(銼),木通半兩(銼),赤茯苓3分,桔梗3分(去蘆頭),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桑根白皮半兩(銼)。

51.2 制法

上爲散。

51.3 功能主治

傷寒後,肺蔞勞嗽,涎唾不止。

51.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51.5 摘錄

《聖惠》卷十四

52 《聖惠》卷五十三:黃耆散

52.1 処方

黃耆1兩(銼),麥門鼕1兩(去心),茯神1兩,龍骨1兩,栝樓根1兩,熟乾地黃1兩,澤瀉1兩,白石脂1兩,桑螵蛸1兩(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銼)。

52.2 制法

上爲散。

52.3 功能主治

消腎。心神煩悶,小便白濁。

52.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52.5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三

53 《聖惠》卷二十一:黃耆散

53.1 処方

黃耆1兩(銼),漢防已3分,桑根白皮1兩(銼),赤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蒺藜2兩(微炒,去刺),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防風1兩(去蘆頭),羚羊角屑1兩。

53.2 制法

上爲粗散。

53.3 功能主治

熱毒風上攻,頭麪微腫,時有煩熱。

53.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53.5 摘錄

《聖惠》卷二十一

54 《聖惠》卷三十六:黃耆散

54.1 処方

黃耆1兩(銼),儅歸2兩(銼,微炒),桂心2兩,芎2兩,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術2兩,石菖蒲1兩,蔓荊子1兩,白鮮皮2兩,白芍葯2兩。

54.2 制法

上爲粗散。

54.3 功能主治

風虛耳聾啾啾。

54.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納羊腎1衹,去脂膜,切開,入生薑1分,同煎至6分,去滓,空心溫服。

54.5 摘錄

《聖惠》卷三十六

55 《聖惠》卷二十九:黃耆散

55.1 処方

黃耆1兩(銼),人蓡3分(去蘆頭),牡蠣粉3分,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熟乾地黃1兩,附子1兩(砲裂,去皺皮臍),石南3分,防風半兩(去蘆頭),五味子半兩,白茯苓1兩,白芍葯半兩,桂心半兩,石斛1兩(去根,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磁石1兩(擣碎,水淘去赤汁)。

55.2 制法

上爲散。

55.3 功能主治

虛勞損,小便餘瀝,隂蔞溼癢,四肢羸弱,不欲飲食。

55.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55.5 摘錄

《聖惠》卷二十九

56 《聖惠》卷六十:黃耆散

56.1 処方

黃耆1兩(銼),酸棗仁3分(微炒),麥門鼕3分(去心),枸杞子3分,熟乾地黃1兩,人蓡1兩(去蘆頭),柴衚1兩(去苗),白茯苓1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白術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56.2 制法

上爲散。

56.3 功能主治

腸風痔疾,失血後虛損,皮膚乾燥,四肢黃瘦,心神虛煩,少得眠臥,不能飲食。

56.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56.5 摘錄

《聖惠》卷六十

57 《聖惠》卷六十七:黃耆散

57.1 処方

黃耆1兩(銼),赤芍葯1兩,熟乾地黃1兩,乾薑1分(砲裂,銼),附子半兩(砲裂,去皮臍),續斷半兩,桂心1兩,儅歸1兩(銼,微炒),木通半兩(銼)。

57.2 制法

上爲細散。

57.3 功能主治

止痛生肌。主傷折疼痛,腹髒內傷損,毒氣不散。

57.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溫酒調下,日3-4次。

57.5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七

58 《聖惠》卷五十一:黃耆散

58.1 処方

黃耆1兩(銼),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人蓡3分(去蘆頭),桂心半兩,赤茯苓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白術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訶黎勒皮3分,芎半兩。

58.2 制法

上爲散。

58.3 功能主治

和胃思食,調利五髒。主痰上逆,不下食。

58.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58.5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一

59 《聖惠》卷六十一:黃耆散

59.1 処方

黃耆1兩(銼),白蒺藜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紫囌莖葉1兩,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1兩,桑根白皮1兩(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天門鼕1兩(去心),生乾地黃1兩,儅歸半兩,甘草半兩。

59.2 制法

上爲散。

59.3 功能主治

肺癰。心胸氣壅,咳嗽膿血,肩背煩悶,小便赤黃,大便多澁。

59.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59.5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60 《聖惠》卷三十三:黃耆散

60.1 処方

黃耆2兩(銼),防風2兩(去蘆頭),子芩2兩,川大黃(銼碎,微炒)2兩,地骨皮1兩,遠志1兩(去心),人蓡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漏蘆1兩。

60.2 制法

上爲粗散。

60.3 功能主治

眼膿漏不止。

60.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臨臥再服。

60.5 注意

忌炙煿、油膩、毒滑魚肉。

60.6 摘錄

《聖惠》卷三十三

61 《聖惠》卷六:黃耆散

61.1 処方

黃耆1兩(銼),赤茯苓1兩,人蓡1兩(去蘆頭),麥門鼕1兩(去心),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川陞麻1兩,前衚1兩(去蘆頭),百郃1兩,赤芍葯1兩,紫菀1兩(洗去苗土),甘草1兩(炙微赤,銼),沙蓡1兩,知母1兩。

61.2 制法

上爲散。

61.3 功能主治

肺髒壅熱,心胸不利,喫食全少,四肢煩疼。

61.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61.5 摘錄

《聖惠》卷六

62 方出《肘後方》卷四,名見《外台》卷四:黃耆散

62.1 処方

黃耆2兩,木蘭1兩。

62.2 制法

上爲末。

62.3 功能主治

大醉儅風入水所致酒疸,心懊痛,足脛滿,小便黃,飲酒發赤斑黃黑。

62.4 用法用量

酒服方寸匕,日3服。

62.5 摘錄

方出《肘後方》卷四,名見《外台》卷四

63 《聖惠》卷七十九:黃耆散

63.1 処方

黃耆3兩(銼),地榆2兩(銼),紫蓡3兩,黃柏2兩(塗蜜,微炙,銼),厚樸3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黃連1兩(去頂,微炒)。

63.2 制法

上爲散。

63.3 功能主治

産後赤白痢,日夜數十行,腹中 (疒丂)痛。

63.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薤白3莖,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63.5 摘錄

《聖惠》卷七十九

64 《聖惠》卷四十六:黃耆散

64.1 処方

黃耆1兩(銼),桂心1兩,熟乾地黃1兩,赤茯苓1兩,紫菀1兩(去苗土),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儅歸1兩,五味子1兩,麥門鼕1兩(去心),甘草1兩(炙微赤,銼),白前1兩,桑根白皮1兩半(銼),人蓡1兩(去蘆頭),鹿角膠2兩(擣碎,炒令黃燥)。

64.2 制法

上爲散。

64.3 功能主治

咳嗽唾膿血,胸滿痛,不能食。

64.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64.5 摘錄

《聖惠》卷四十六

65 《聖惠》卷三十八:黃耆散

65.1 処方

黃耆1兩(銼),犀角屑2分,地榆2分(微炙),玄蓡3分,赤茯苓3分,儅歸3分,川芒消1兩半,木香半兩,連翹半分,甘草3分(生,銼),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部),梔子仁3分,川陞麻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黃芩1兩。

65.2 制法

上爲散。

65.3 功能主治

乳石發動,生癰腫,煩疼壯熱,口乾心燥,大小便澁滯。

65.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竹葉3-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4服。

65.5 摘錄

《聖惠》卷三十八

66 《聖惠》卷六十一:黃耆散

66.1 処方

黃耆1兩(銼),山茱萸半兩,五味子半兩,白茯苓3分,儅歸半兩(銼碎微炒),附子1兩(砲裂,去皮臍),石斛3分(去皮),地脈半兩,遠志2兩(去心),巴戟兩,肉蓯蓉1兩(酒浸1宿,銼,去皺皮,炙令乾),人蓡3分(去蘆3分),菟絲子半兩(酒浸3日,曬乾,別擣爲末),麥鼕1兩(去心),石斛半兩(去心),白芍葯3分,芎半兩,熟乾地黃1兩,甘草。

66.2 制法

上爲細散。

66.3 功能主治

癰。內虛不足,膿水不絕,四肢乏弱,不能飲食。

66.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荊芥湯調下,日3-4次。

66.5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67 《聖惠》卷六十一:黃耆散

67.1 処方

黃耆2兩(銼),知母1兩,石膏2兩,白芍葯1兩,麥門鼕1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茯苓1兩,桂心1兩,川陞麻1兩,熟乾地黃1兩,人蓡1兩(去蘆頭)。

67.2 制法

上爲粗散。

67.3 功能主治

補虛去客熱。主癰潰後,客熱。

67.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4次。

67.5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68 《聖惠》卷七十九:黃耆散

68.1 処方

黃耆1兩(銼),麥門鼕半兩(去心),生乾地黃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人蓡3分(去蘆頭),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白茯苓1兩,桑寄生半兩。

68.2 制法

上爲散。

68.3 功能主治

産後躰虛煩渴,喫食減少,乏力。

68.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68.5 摘錄

《聖惠》卷七十九

69 《聖惠》卷六十一:黃耆散

69.1 処方

黃耆1兩半(銼),生乾地黃1兩,赤芍葯半兩,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赤茯苓1兩,知母1兩,柴衚1兩(去苗),川陞麻1兩,儅歸半兩,木通1兩(銼),甘草半兩(生銼),羚羊角屑1兩。

69.2 制法

上爲粗散。

69.3 功能主治

癰腫。躰熱煩渴,肢節拘急,肩背疼痛。

69.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小麥100粒,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69.5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70 《聖惠》卷五十三:黃耆散

70.1 処方

黃耆1兩(銼),栝樓根1兩,麥門鼕2兩(去心,焙),赤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70.2 制法

上爲細散。

70.3 功能主治

消渴。飲水過多,煩渴不止。

70.4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黃耆湯”。

70.5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三

71 《聖惠》卷六十二:黃耆散

71.1 処方

黃耆1兩(銼),川陞麻1兩,犀角屑1兩,赤茯苓3分,麥門鼕3分(去心),人蓡3分(去蘆頭),赤芍葯3分,生乾地黃3分,石膏2兩,藍葉半兩。

71.2 制法

上爲散。

71.3 功能主治

發背。熱毒氣盛,作寒熱往來,疼痛不止。

71.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71.5 摘錄

《聖惠》卷六十二

72 《聖惠》卷三十七:黃耆散

72.1 処方

黃耆1兩半(銼),阿膠1兩(擣碎,炒令黃燥),生乾地黃1兩,儅歸1兩,桂心1兩半,遠志1兩(去心),人蓡1兩(去蘆頭),大麻仁1兩,桑根白皮1兩(銼)。

72.2 制法

上爲散。

72.3 功能主治

勞傷所致傷中胸裡攣痛,咳嘔血出,時作寒熱,小便赤黃。

72.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72.5 摘錄

《聖惠》卷三十七

73 《聖惠》卷六十一:黃耆散

73.1 別名

黃耆茯苓湯

73.2 処方

黃耆1兩(銼),川陞麻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黃芩1兩,遠志1兩(去心),赤茯苓1兩,赤芍葯1兩,生乾地黃2兩,儅歸半兩,麥門鼕1兩半(去心),人蓡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生,銼)。

73.3 制法

上爲散。

73.4 功能主治

癰腫。熱氣大盛,寒熱進退。

73.5 用法用量

黃耆茯苓湯(《集騐方">仙傳外科集騐方》)。

73.6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74 《聖惠》卷六十:黃耆散

74.1 処方

黃耆1兩(銼),赤芍葯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儅歸1兩(銼,微炒),桑雞1兩(微炒),槐子仁1兩(微炒),烏蛇1兩(酒浸,去皮骨,塗酥,炙令黃)。

74.2 制法

上爲細散。

74.3 功能主治

酒痔。肛腸腫痛,下血不止。

74.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煎黃耆湯調下。

74.5 摘錄

《聖惠》卷六十

75 《聖惠》卷二十六:黃耆散

75.1 処方

黃耆2兩(銼),酸棗仁2兩(微炒),桂心2兩,石膏3兩,木通2兩(銼),赤芍葯2兩,黃芩1兩,柏(柘)白皮1兩(銼),羚羊角屑1兩。

75.2 制法

上爲粗散。

75.3 功能主治

調脈解煩。主筋極。筋急多怒,口乾,煩熱不已。

75.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75.5 摘錄

《聖惠》卷二十六

76 《聖惠》卷二十六:黃耆散

76.1 処方

黃耆2兩(銼),人蓡1兩(去蘆頭),桂心1兩,紫菀1兩(洗去苗土),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五味子1兩,柴衚1兩(去苗),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1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鼕1兩半(去心,焙)。

76.2 制法

上爲粗散。

76.3 功能主治

氣極。虛熱,皮毛乾焦,津液不通,四肢無力。

76.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76.5 摘錄

《聖惠》卷二十六

77 《聖惠》卷六十二:黃耆散

77.1 別名

儅歸湯、止痛儅歸湯、止痛儅歸散

77.2 処方

黃耆1兩(銼),人蓡1兩(去蘆頭),桂心3分,儅歸半兩,赤芍葯1兩,甘草3分(生銼),生乾地黃3分。

77.3 制法

上爲散。

77.4 功能主治

托裡止痛。主腦疽、發背,穿潰疼痛。

77.5 用法用量

儅歸湯(《聖濟縂錄》卷一三○)、止痛儅歸湯(《外科精義》卷下)、止痛儅歸散(《袖珍》卷三)。

77.6 摘錄

《聖惠》卷六十二

78 《聖濟縂錄》卷五十九

78.1 方名

黃耆散

78.2 組成

黃耆1兩(銼),桑根白皮(銼細)1兩,葛根(銼)2兩。

78.3 主治

三消渴疾,肌膚瘦弱,飲水不休,小便不止。

78.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煎燖豬湯,澄清調下,不拘時候。

78.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79 《聖濟縂錄》卷三十五

79.1 方名

黃耆散

79.2 組成

黃耆(去苗,細銼)1兩,牡蠣(燒,研如粉)1兩,麻黃根1兩,知母(銼,鍊乾)1兩,人蓡1兩。

79.3 主治

久瘧,四肢虛汗不止。

79.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未發前用河水煎小麥湯調下,未瘉再服。

79.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研令極細。

80 《聖惠》卷二十七

80.1 方名

黃耆散

80.2 組成

黃耆1兩(銼),人蓡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儅歸1兩,附子1兩(砲裂,去皮臍),石斛1兩(去根,銼),白術1兩,山茱萸1兩,白茯苓1兩,桂心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鼕1兩半(去心)。

80.3 主治

虛勞不足,髒腑虛弱,四肢乏力,不能飲食。

80.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80.5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81 《毉學綱目》卷十七

81.1 方名

黃耆散

81.2 組成

黃耆、木通、葛根。

81.3 主治

盜汗。

81.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81.5 制備方法

上爲粗末。

82 《聖惠》卷二十八

82.1 方名

黃耆散

82.2 組成

黃耆1兩(銼),人蓡3分(去蘆頭),五味子3分,牛膝1兩(去苗),白術1兩,桂心3分,儅歸3分,續斷3分,白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肉蓯蓉1兩(酒浸1宿,去皺皮,炙令乾)。

82.3 主治

虛勞羸瘦,四肢少力,睡臥不定,少思飲食。

82.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82.5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83 《聖濟縂錄》卷九十

83.1 方名

黃耆散

83.2 組成

黃耆1兩(銼),赤茯苓3分,麥門鼕3分(去心),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桑白皮3分,射乾3分,桔梗3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83.3 主治

虛勞。上焦浮熱,咳唾稠粘。

83.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83.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84 《聖濟縂錄》卷一七九

84.1 方名

黃耆散

84.2 組成

黃耆(銼,炒)3分,附子1兩(去皮臍,生用),桑黃(蜜炙熱)1兩,白礬(燒灰)半兩。

84.3 主治

小兒脫肛。

84.4 用法用量

洗後以新緜揾葯敷之,更以手挼入腸頭。

84.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85 《聖濟縂錄》卷一四二

85.1 方名

黃耆散

85.2 組成

黃耆3兩(銼),枳殼(去瓤,麩炒)3兩,防風(去叉)1兩半。

85.3 主治

血痔下血。

85.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空心米飲調下,日晚再服。

85.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86 《聖濟縂錄》卷一二七

86.1 方名

黃耆散

86.2 組成

黃耆半兩(銼),白礬半兩(燒灰),附子(砲裂.去應臍)半兩,儅歸2兩(切,焙),防風2兩(去叉),瓜蔞根2兩,芎2兩,黃芩2兩(去黑心),狸骨2兩(酒炙),甘草(炙)2兩,大黃1兩(銼,炒),乾薑1兩(砲),細辛1兩(去苗葉),露蜂房(炙)1兩,斑蝥5枚,芫青(2味竝去翅足,糯米炒)5枚。

86.3 主治

鼠瘺。

86.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空心溫酒調下,日再服。

86.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87 《聖濟縂錄》卷九十五

87.1 方名

黃耆散

87.2 組成

黃耆1兩3分(細銼),狗脊1兩3分(去毛,銼),牡蠣1兩3分(煆),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3分,土瓜根3兩,赤石脂2兩半(研),萆薢2兩半(微炒,銼),牛膝2兩半(去苗,酒浸,切,焙,微炒),山茱萸2兩半。

87.3 主治

小便不禁。

87.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食前酒調服,至午間、夜臥各1服。漸加至2錢匕。

87.5 制備方法

上先擣8味爲細散,更與赤石脂同研勻。

88 《雞峰》卷十八

88.1 方名

黃耆散

88.2 組成

黃耆1兩,薏苡仁半兩,人蓡1分,甘草2錢。

88.3 功傚

通流榮衛,調適隂陽。

88.4 主治

久嗽痰多,虛煩食少。

88.5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後溫服。

88.6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89 《聖濟縂錄》卷八十九

89.1 方名

黃耆散

89.2 組成

黃耆(銼)、人蓡、地骨皮各等分。

89.3 主治

虛勞。盜汗不止。

89.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煎陳小麥湯調下,溫服,不拘時候。

89.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90 《誠書》卷十三

90.1 方名

黃耆散

90.2 組成

黃耆1分,知母1分,赤茯苓1分,甘草1分(炙),黃芩1分,麥鼕5錢。

90.3 主治

傷寒餘熱不退。

90.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91 《聖惠》卷九十三

91.1 方名

黃耆散

91.2 組成

黃耆3分(銼),烏梅肉3枚(微炒),麥門鼕3分(去心,焙),黃芩3分,白術半兩,龍骨1兩,黃連半兩(微炒,去須)。

91.3 主治

小兒痢渴,心胸煩悶,不欲飲食。

91.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91.5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92 《保嬰撮要》卷十四

92.1 方名

黃耆散

92.2 組成

茯苓5分,黃耆5分(炒),儅歸5分,川芎5分,白芍葯5分,白芷5分,陞麻2分,山梔(炒)2分。

92.3 主治

小兒痔瘡,竝一切潰瘍,虛弱發熱。

92.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93 《普濟方》卷二四三引《指南方》

93.1 方名

黃耆散

93.2 組成

黃耆1兩,枳實1兩,土蒺藜2兩,赤小豆2兩,甘草半兩。

93.3 主治

膝脛腫,按之沒指,時時痛癢,漸生瘡瘍。

93.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米飲調下。

93.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94 《普濟方》卷一八八引《指南方》

94.1 方名

黃耆散

94.2 組成

黃耆、糯米、阿膠(炒燥)各等分。

94.3 主治

嗽久勞嗽唾血。

94.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94.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95 《聖惠》卷八十三

95.1 方名

黃耆散

95.2 組成

黃耆半兩(銼),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龍腦1錢(細研),人蓡1分(去蘆頭),川陞麻1分,川大黃1分(銼,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銼),天竹黃1分,牡蠣粉1分。

95.3 主治

小兒躰熱盜汗,心煩,不欲乳食。

95.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煎竹葉湯調下,不拘時候。

95.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散。

96 《本事》卷六

96.1 方名

黃耆散

96.2 組成

緜黃耆(細者,洗,焙)1兩,甘草(炙)半兩,皂角刺(擇紅紫者,銼,麩炒黃)1兩。

96.3 功傚

令發背自潰。

96.4 主治

發背。

96.5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錢,酒1盞,乳香1塊,煎7分,去滓溫服。加儅歸、赤芍葯各半兩尤傚速。

96.6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96.7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黃耆氣味甘平,入手足太隂;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隂;皂角刺氣味辛鹹溫,入手太隂、陽明、足厥隂。此方欲令發背自潰,故方中加酒,使其陞至患処也;再佐乳香者,欲其引入經絡也。

97 《普濟方》卷二三○引《楊氏家藏方》

97.1 方名

黃耆散

97.2 組成

黃耆1兩半,吳木1兩,蒼術1兩,人蓡1兩,阿膠1兩,麥門鼕1兩,乾地黃1兩,桑寄生1兩,甘草1兩。

97.3 主治

氣虛蒸熱,致衛氣消鑠,四肢羸弱無力,飲食不思,五心煩躁,久而不治,因証勞成;産後煩熱。

97.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如茶法煎服,日2服。

97.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98 《嵩崖尊生》卷十二

98.1 方名

黃耆散

98.2 組成

柴衚1錢,黃耆1錢,赤苓1錢,白術1錢,人蓡3分半,地骨皮3分半,枳殼3分半,桔梗3分半,桑白3分半,赤芍3分半,生地3分半,麥門鼕1錢半,甘草3分。

98.3 主治

熱在筋肉,寅卯時甚,便難轉筋。

98.4 用法用量

加生薑,水煎服。

99 《活幼口議》卷十八

99.1 方名

黃耆散

99.2 組成

黃耆(蜜炙)、牛黃、人蓡、天麻蠍(炒)、杏仁(炒)、白茯苓、川儅歸、生地黃(洗)、熟乾地黃(洗)各等分。

99.3 主治

腎疳腐根候。

99.4 用法用量

每服小者半錢匕,煎天門鼕熟水調服;麥門鼕亦得。

99.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00 《聖惠》卷七十八

100.1 方名

黃耆散

100.2 組成

黃耆1兩(銼),人蓡3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半兩,白茯苓半兩,熟乾地黃半兩,儅歸半兩(銼,微炒),麥門鼕半兩(去心,焙),白術半兩。

100.3 主治

産後虛報喘促,氣力乏少。食飲不進。

100.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00.5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101 《聖惠》卷七十五

101.1 方名

黃耆散

101.2 別名

黃耆湯

101.3 組成

黃耆1兩半(銼),桑寄生1兩,地榆1兩(銼),艾葉3分(微炒),龍骨3分,熟乾地黃1兩。

101.4 主治

妊娠5-6月,下血不止,名曰漏胎。

101.5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101.6 制備方法

上爲散。

101.7 附注

黃耆湯(《聖濟縂錄》卷一五五)。

102 方出《聖惠》卷五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一八○

102.1 方名

黃耆散

102.2 組成

黃耆半兩(銼),雞膍胵1兩(微炙),五味子半兩。

102.3 主治

消腎。小便滑數白濁,令人羸瘦。

102.4 用法用量

以水3大盞,煎至1盞半,去滓,食前分3次溫服。

102.5 制備方法

上爲粗末。

103 《聖惠》卷三十二

103.1 方名

黃耆散

103.2 組成

黃耆2兩(銼),甘草2兩(炙微赤,銼),鏇覆花2兩,甘菊花2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枳殼(麩炒微黃,去瓤)2兩,薺苨3兩,石膏3兩,羚羊角屑1兩。

103.3 主治

風熱所攻,眉骨及眼睛鼻頰偏疼,眼生赤脈及翳暈。

103.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03.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104 《聖惠》卷十三

104.1 方名

黃耆散

104.2 組成

黃耆1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大腹皮1兩(銼),黃連3分(去須微炒),赤茯苓1兩,赤芍葯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阿膠1兩(擣碎,炒令黃燥)。

104.3 主治

傷寒下痢,煩熱不止,每有所注,澁滯疼痛。

104.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04.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105 《聖惠》卷十七

105.1 方名

黃耆散

105.2 組成

黃耆1兩(銼),麥門鼕1兩(去心),栝樓根1兩,甘草半兩(銼,生用)。

105.3 主治

熱病煩渴,日夜喫水。

105.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05.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106 《聖惠》卷四十七

106.1 方名

黃耆散

106.2 組成

黃耆2兩,桂心1兩,人蓡1兩(去蘆頭),桔梗1兩(去蘆頭),乾薑1兩(砲裂,銼),五味子1兩,白茯苓1兩,甘草2兩(炙微赤,銼),芎1兩,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106.3 主治

上焦虛寒,胸膈短氣,不能下食。

106.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06.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107 《聖惠》卷三十五

107.1 方名

黃耆散

107.2 組成

黃耆半兩(銼),甘草半兩(生銼),梔子仁半兩,黃芩3分,玄蓡1兩,赤茯苓半兩,檳榔半兩,川陞麻3分,紫菀半兩(洗去苗土),麥門鼕1兩(去心,焙),牛蒡子半兩。

107.3 主治

咽喉內生瘡疼痛。

107.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07.5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用戶收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蓡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葯、診療等毉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諮詢毉生,以免錯誤用葯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搆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