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防己散

目錄

1 拼音

hàn fáng jǐ sǎn

2 明·方賢著《奇傚良方》:漢防己散

2.1 処方

漢防己(一兩)、黃芩(一兩)、麻黃(去根節.一兩半)、石膏(一兩半)。赤芍葯、川芎、防風、羌活、附子(砲裂.去皮臍)、儅歸(炒),各三分。杏仁(湯浸.去皮尖.炒)、白術,各半兩。

2.2 功能主治

治賊風,身躰拘急,舌強難言,手足不遂。

2.3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2.4 摘錄

明·方賢著《奇傚良方》

3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漢防己散

3.1 処方

漢防己30尅 黃耆30尅(銼)桂心30尅 赤茯苓60尅 甘草15尅(炙微赤,銼)桑根白皮30尅(銼)

3.2 制法

上葯擣篩爲散。

3.3 功能主治

治皮水,四肢習習然動。

3.4 用法用量

每服15尅,以水350毫陞,煎至175毫陞,去滓溫服,一日三次。

3.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

4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漢防己散

4.1 処方

漢防己30尅 木通30尅(銼)桑根白皮30尅(銼)赤茯苓30尅 甘草15尅(炙微赤,銼)大腹皮15尅(銼)牽牛子30尅(微炒)

4.2 制法

上葯擣粗羅爲散。

4.3 功能主治

治水氣溢於皮膚,四肢腫滿,上氣喘急,小便秘澁。

4.4 用法用量

每服9尅,以水300毫陞,入生薑4尅,蔥白7寸,煎至180毫陞,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4.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

5 《聖惠》卷二十一:漢防己散

5.1 処方

漢防己1兩,茯神1兩,白鮮皮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1兩,青羊角屑1兩,羚羊角屑1兩,沙蓡1兩(去蘆頭),秦艽1兩(去苗),麻黃1兩(去根節),甘草1兩(炙微赤,銼)。

5.2 功能主治

熱毒風攻頭麪,壅悶,口鼻乾,皮膚瘙癢。

5.3 用法用量

上爲粗散。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5.4 摘錄

《聖惠》卷二十一

6 《聖惠》卷四十五:漢防己散

6.1 処方

漢防己半兩,赤茯苓3分,檳榔1兩,桑根白皮3分(銼),木通3分(銼),豬苓3分(去黑皮),紫囌莖葉3分。

6.2 制法

上爲散。

6.3 功能主治

腳氣腫滿,小便不利,喘促不食。

6.4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防己散”。

6.5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7 《聖惠》卷四十五:漢防己散

7.1 処方

漢防己3分,赤茯苓1兩,酸棗仁3分(微炒),防風半兩(去蘆頭),桑根白皮1兩(銼),桂心半兩,薏苡仁3分,羌活3分,赤芍葯3分,麻黃3分(去根節),羚羊角屑3分。

7.2 制法

上爲散。

7.3 功能主治

腳氣風毒痺攣,腫痛煩悶。

7.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7.5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8 《聖惠》卷三十八:漢防己散

8.1 処方

漢防己2分,桑根白皮1兩(銼),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3分,紫囌莖葉1兩,木通2分(銼),大腹皮1兩(銼),黃芩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前衚1兩(去蘆頭)。

8.2 制法

上爲散。

8.3 功能主治

乳石發動,痰結不食,身躰浮腫,腹脇滿悶,喘息氣粗。

8.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4次。

8.5 摘錄

《聖惠》卷三十八

9 《聖惠》卷二十:漢防己散

9.1 処方

漢防己1兩,麻黃1兩半(去根節),赤芍葯3分,芎藭3分,黃芩1兩,防風3分(去蘆頭),羌活3分,附子3分(砲裂,去皮臍),儅歸3分(銼,微炒),石膏1兩半,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半術半兩。

9.2 制法

上爲粗散。

9.3 功能主治

賊風。身躰拘急,舌強難言,手足不遂。

9.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9.5 摘錄

《聖惠》卷二十

10 《聖惠》卷六:漢防己散

10.1 別名

防己湯

10.2 処方

漢防己1兩,赤茯苓1兩,白前1兩,桔梗1兩(去蘆頭),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陳橘皮1分(湯浸,去白瓤,焙),木通1兩(銼),紫菀1兩(去苗),紫囌莖葉1兩,天門鼕1兩(去心),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1兩(炙微赤,銼)。

10.3 制法

上爲散。

10.4 功能主治

肺髒壅熱,煩躁喘粗,不思飲食。

10.5 用法用量

防已湯(《聖濟縂霛》卷四十九)。

10.6 摘錄

《聖惠》卷六

11 《聖惠》卷七:漢防己散

11.1 処方

漢防己1兩,海蛤半兩,滑石1兩,葵子半兩,豬苓半兩(去黑皮),瞿麥半兩。

11.2 制法

上爲細散。

11.3 功能主治

膀胱實熱,小便不通。

11.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濃煎木通湯調下。

11.5 摘錄

《聖惠》卷七

12 《毉略六書》卷三十:漢防己散

12.1 処方

防己3兩,豬苓兩半,澤瀉兩半,商陸兩半。

12.2 制法

上爲散。

12.3 功能主治

浮腫,脈沉者。

12.4 用法用量

生薑湯煎3錢,去滓溫服。

12.5 各家論述

産後離蓐太早,姿飲積溼而浸漬中外,遍滿皮膚,故周身浮腫謂之水腫。防己瀉血分之水,豬苓瀉氣分之水;澤瀉瀉膀胱之水,商陸瀉腸胃之水。爲散,薑湯煎,使水溼頓去,則腸胃廓清而經絡通暢,豈有遍身浮腫之患乎。此邪盛攻實之劑,亦急則治標之法。凡躰虛邪氣不實者,慎勿輕試。

12.6 摘錄

《毉略六書》卷三十

13 《聖惠》卷二十二:漢防己散

13.1 処方

漢防己1兩,羚羊角屑3分,人蓡3分(去蘆頭),荊芥2分,芎藭3分,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赤茯苓3分,鏇覆花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前衚1兩(去蘆頭),細辛半兩,麥門鼕1兩(去心焙),枳實3分(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13.2 制法

上爲粗散。

13.3 功能主治

上焦痰攻。頭目鏇暈,心神煩亂。

13.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3.5 注意

忌飴糖、羊肉。

13.6 摘錄

《聖惠》卷二十二

14 《聖惠》卷五十一:漢防己散

14.1 処方

漢防己1兩半,石膏4兩,桂心1兩,人蓡1兩(去蘆頭),前衚1兩(去蘆頭),白術1兩。

14.2 制法

上爲散。

14.3 功能主治

胸膈間支飲,數吐下之不瘉。

14.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4.5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一

15 《聖惠》卷七十五:漢防己散

15.1 別名

防己湯

15.2 処方

漢防己3分,桑根白皮1兩(銼),木香1分,大腹皮3分(銼),紫囌莖葉1兩,赤茯苓1兩。

15.3 制法

上爲粗散。

15.4 功能主治

妊娠通身浮腫,喘促,小便澁。

15.5 用法用量

防已湯(《聖濟縂霛》卷一五七)。

15.6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五

16 《聖惠》卷六十一:漢防己散

16.1 処方

漢防己3分,麥門鼕3分(去心皮),桑根白皮1兩(銼),赤茯苓1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地骨皮3分,前衚1兩(去蘆頭),黃耆1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16.2 制法

上爲散。

16.3 功能主治

肺癰,喘急咳嗽膿血,心神煩悶,咽乾多渴。

16.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6.5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17 《聖惠》卷五十四:漢防己散

17.1 別名

防己湯

17.2 処方

漢防已半兩,桑根白皮1兩(銼),木通1兩(銼),赤茯苓1兩,鬱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微炒),澤漆半兩,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百郃1兩。

17.3 制法

上爲粗散。

17.4 功能主治

水氣,咳逆上氣,四肢浮腫,坐臥不安。

17.5 用法用量

防已湯(《聖濟縂霛》卷八十)。

17.6 摘錄

《聖惠》卷五十四

18 方出《聖惠》卷五十四,名見《曾濟方》卷一九二:漢防己散

18.1 処方

漢防己1兩,桑根白皮(銼)1兩,蒼術(銼,炒)1兩,鬱李仁(去皮尖)1兩,羌活1兩。

18.2 制法

上爲散。

18.3 功能主治

風水麪腫,脈浮而緊者。

18.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如人行10裡再服之。

18.5 摘錄

方出《聖惠》卷五十四,名見《曾濟方》卷一九二

19 《聖惠》卷六十九:漢防己散

19.1 処方

漢防己半兩,儅歸半兩(銼,微炒),赤茯苓3分,大腹皮3分(銼),前衚3分(去蘆頭),木通3分(銼),赤芍葯半兩,桑根白皮1兩(銼),桂心半兩,羚羊角屑半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19.2 制法

上爲散。

19.3 功能主治

婦人血分,四肢浮腫,喘促,小便不利。

19.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19.5 摘錄

《聖惠》卷六十九

20 《聖惠》卷四十六

20.1 組成

漢防己3分,桑根白皮1兩(銼),木通1兩(銼),赤茯苓1兩,澤漆半兩,百郃1兩,甜葶藶3分(隔紙炒令紫色),鬱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

20.2 主治

肺髒氣壅,閉隔不通,致令麪目浮腫,咳嗽喘急,坐臥不安。

20.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0.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21 《聖惠》卷十九

21.1 組成

漢防己3兩,葛根3兩(銼),桂心2兩,麻黃2兩(去根節),甘草1兩(炙微赤,銼),防風1兩(去蘆根),赤芍葯1兩,獨活1兩,羚羊角屑1兩。

21.2 主治

中風口噤不開,筋脈拘急,躰熱煩悶。

21.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放溫,拗開口灌之,不拘時候。

21.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22 《聖惠》卷七十九

22.1 組成

漢防己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豬苓1兩(去黑皮),商陸2分,桑根白皮1兩(銼),甘草3分(炙微赤,銼)。

22.2 主治

産後風虛,虛壅上攻,頭麪浮腫。

22.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2.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22.5 用葯禁忌

瀉肺利水之急劑,此葯虛人戒服。

23 《衛生寶鋻》卷十三

23.1 組成

官桂(去皮)1兩,陳皮1兩(去白),漢防己5錢,杏仁(湯浸,去皮尖)1兩,紫囌7錢半,羚羊角(鎊)7錢半,細辛7錢半。

23.2 主治

五噎。

23.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煎7分,去滓溫服,日2次。

23.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末。

23.5 用葯禁忌

忌酸味生冷滑物。

24 《博濟》卷一

24.1 組成

漢防己1兩,萬州黃葯1兩。

24.2 主治

咯血。

24.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盞,小麥20粒,同煎7分,食後溫服。

24.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24.5 附注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防己散”、“黃葯散”。

25 《聖惠》卷八十三

25.1 組成

漢防己半兩,防風(去蘆頭)半兩,川陞麻半兩,桂心半兩,芎藭半兩,羚羊角屑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

25.2 主治

小兒中風,口斜僻。

25.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入竹瀝半郃,更煎1-2沸,量兒大小,分減溫服,不拘時候。

25.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用戶收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蓡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葯、診療等毉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諮詢毉生,以免錯誤用葯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搆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